回覆列表
  • 1 # 商務新觀察

    俄羅斯是能源出口大國,而歐洲需要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尤其是東歐地區的克羅埃西亞等國幾乎全靠俄羅斯的天然氣輸出。乃至於德國每年都要向俄羅斯支付數十億美元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

    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互補性非常強,並不像美俄之間的貿易往來,因為美俄同樣都是石油天然氣輸出大國。即使是施行貿易制裁影響並不大。但歐洲就不一樣了!

    另外,對俄製裁雖然我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聯合制裁,但其實主要還是美國的對俄製裁。而歐洲盟友本身就離不開俄羅斯的能源供應。舉個例子,德國從俄羅斯修建的“北溪二號”管道直接繞開烏克蘭和波蘭,向德國每年供應70%左右的天然氣,以至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大罵德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的“俘虜”,說美國被歐盟搞了151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的情況下,還要撥出大量軍費開支保護歐洲,實在是虧大了。再說特朗普同時也向歐盟發動貿易戰,歐盟主要國家再得罪了俄羅斯,那不是同時受到戰略上和安全上的威脅更大。這也是美國將其逼向俄羅斯的。

    所以說,對俄製裁更多的依賴美國,而且美國將俄羅斯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它打著保護盟友的幌子,其實也是遏制並削弱俄羅斯的實力,為的就是維護其自身的全球戰略利益和霸主地位。而歐洲犯不著損害自己的利益與俄羅斯徹底鬧翻,再說了也確實是需要經貿往來。

  • 2 # 平頭公民

    俄羅斯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2015年,俄羅斯天然氣探明儲量30多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年產量5700億立方米。2016年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1783億立方米,佔歐盟天然氣進口總量的40%左右。僅2017年上半年,就達到了957億立方米。

    天然氣是歐洲第二大能源,佔歐盟能源總量的24%。而這24%的天然氣能源中卻有40%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

    歐洲各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為:立陶宛曾達到100%,德國27%,匈牙利85%,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是90%以上,法國15%,義大利35%。

    這就是美國多次制裁俄羅斯都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因為歐洲人民最最害怕的就是俄羅斯給他們斷氣。特別是到了冬天,需要大量的俄羅斯天然氣進行取暖做飯。可以說,天然氣是俄羅斯普京對抗歐美國家制裁的最重要的籌碼。只要美國教唆歐盟制裁,普京就會揮動天然氣大棒抽打回去。使得歐洲進退兩難。

  • 3 # 幸福地帶2

    歐洲國家對於俄羅斯的貿易制裁,並沒有牽涉到大批次的天然氣,或者是石油能源。因為這些是歐洲國家向俄羅斯購買石油和天然氣,主要是因為便利和價格低廉。

    歐洲制裁俄羅斯的經濟貿易,不希望俄羅斯的經濟能夠得到大力的發展。而不是不向購買石油和天然氣,因為向俄羅斯購買天燃氣石油,對俄羅斯的工業建設好處並不多。所以他們在一方面對俄羅斯進行經濟貿易制裁的同時,也在向俄羅斯購買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物質。

    在地理環境上,俄羅斯與歐洲國家更近更便利,從中可以節約許多的運費,致使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更加的便宜,更加的廉價,這是歐洲國家無法抗拒的價格優勢。可以說歐洲國家向俄羅斯購買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物資,是不得已而為之。而這個不得已,就是俄羅斯的”廉價“和便利。

  • 4 # 標籤小編

    購買俄羅斯石油,鼓勵俄羅斯大力開採,浪費資源,破壞環境。而高科技和資金投資,並不進入俄羅斯。鼓勵低端。有一天石油會用完,俄羅斯的高科技還是沒有得到發展,俄羅斯的好日子就到頭。

    美國也一直購買外面的石油,儘管美國有頁岩油。保衛資源和環境。

    當時歐洲制裁俄羅斯時,美國壓低石油價格,俄羅斯就算大量賣石油,也不得到好處,歐洲撿到便宜。

    再說俄羅斯有大量核武,真把俄羅斯逼瘋,俄羅斯向西擴張,歐洲恐怕遭殃。特朗普搞第六種部隊,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清理俄羅斯。

  • 5 # bindong1

    因為歐盟並沒有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實施制裁,

    歐盟制裁俄羅斯的,主要是:

    1,對78個俄羅斯的政治家,軍人等以及一些克里米亞活動家,共計127人實施個人制裁,實施個人制裁產生的經濟政治影響微不足道,主要影響到被制裁人員及子女與歐美的交流。

    俄羅斯的反制裁措施是限制進囗歐盟的肉類,奶製品,水果,堅果等,,

    經濟制裁對雙方都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

    能源:煤炭,石油,特別是天然氣,歐盟對俄羅斯的依賴很嚴重。芬蘭,立陶苑,拉脫維亞幾乎百分百,連歐盟的領袖德國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

    暫代很難:

    進囗美國頁岩氣,沒有管道;繞開俄羅斯的"南溪"管道因成本太高而被擱置;北非局勢不穩,供應不可靠;新能源等替代措施見效慢,,

    所以:天然氣成了普京手中的鞭子,可是隨時用來懲罰鄰國,俄羅斯就曾經在06年.09年.12年減少過對歐州的天然氣供應。

    一旦歐州替代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的措施收效,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將是災難性的。

    俄羅斯也有所顧忌。

    由於歐盟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依賴,所以,不可能對俄羅斯的能源採取制裁措施,也不可完全隨美國的制裁節拍起舞。

    制裁仍在繼續,石油,天然氣照買不誤。

  • 6 # 鐵嶺鋒

    俄羅斯的油氣是歐洲傳統的供應地,由於方便、不受石油美元限制和剝削就相對比較便宜,歐洲人購買它的油氣也在情理中。其實歐盟制裁俄羅斯也是在美國盟約體制的脅迫之下不得不為,而其購買俄羅斯的油氣也是不得不買。

    首先,歐盟制裁俄羅斯雖有基於克里米亞事件立場關係的動因,但主因則是在美國盟約體制的壓迫下不得不為。歐盟這些骨幹成員同時又具有北約成員國的身份,而那個名為抵禦前蘇聯/俄羅斯“安全威脅"的北約實際上卻是美國操控歐洲的工具,尤其是對那些傳統歐洲列強、現代歐盟的骨幹國家是美國的重點目標,把他們做為自己的馬仔、炮灰、和大肥羊!

    2014年為了極限擠壓俄羅斯生存空間,最後扼殺這個美國全球霸權的主要障礙,由美國一手策劃並支援的烏克蘭廣場革命(顏色革命,美華人為顛覆敵對國家政權而在世界範圍內極力推行的一種地緣戰略手段),意在控制烏克蘭,主要是克里米亞,徹底封死俄羅斯僅剩唯一的生命通道——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地中海至大西洋、印度洋這條海上生命線,利用克里米亞這臺絞刑架,徹底絞殺俄羅斯。

    因被普京大帝及時識破,搶先出手,收回克里米亞所有權,並派軍隊進駐,而且還致其頓巴斯地區宣佈獨立,形成與政府武裝對抗態勢,使美國陰謀破功,烏克蘭變成了美國扼殺俄羅斯地緣戰略的雞肋,奧巴馬政府因鬥計失敗而惱羞成怒,脅迫北約內這些美國馬仔炮灰,在長達近三年時間內對俄羅斯發動連續五十多輪極端嚴厲的制裁。在給俄羅斯造成1.3萬多億美元經濟損失的同時,也給歐洲這些國家造成了經濟重創,由馬仔變炮灰!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由這些炮灰組成的美國另一個對手歐盟的經濟實力。

    然而美國不僅全身而退並且成功仍離間了歐盟與俄羅斯關係,而且讓這些歐盟(北約)國家不得不把對俄貿易轉向美國,而讓美國賺了個不亦樂乎,這此炮灰又變成了肥羊。因此歐洲不能再放棄俄羅斯的油氣貿易,如果在這個問題上,再對美國唯命是從,他們就等於在自殺了,所以俄歐油氣貿易一直延續至今。

    而從當前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極限制裁(美國依照其國內法發動針對與伊朗發生石油貿易的國家、國家集團經濟體進行的所謂第三方制裁),已經迫使一些歐洲石油企業停止了在伊業務的情況看,歐洲與俄羅斯的油氣貿易還要發揮另一項更重大作用——讓這些不得不撤出伊朗業務的油企,透過俄羅斯的轉口貿易繼續與伊朗石油出口進行貿易活動,使歐盟國家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與世界合作,繼續在全球市場上推行去美元化行動,徹底打掉石油美元在國際裔品流通及貨幣儲備領域的霸權地位。

    俄羅斯在雙普會前夕宣佈進口500億美元伊朗原油,絕不是留著自己消費,必然是轉口歐洲,而真正買家則是歐洲油企,它們因此而繞開了美國的制裁,同時也保護了伊朗的石油出口,保護了伊朗政權的經濟實力,使其不致因被石油出口所限而屈服,再把這種出口業務歸附於美國原油期貨交易市場上美元霸權的壟斷中。歐洲在俄羅斯可以轉口,在兩桶油市場、在印度都可以轉口。

    事實上,這些國家及國家集團似乎正以這種貿易模式,來對美元的霸權地位進行根基上的削弱,並以此保障世界去美元化行動的順利實施。

  • 7 # 趙凡丁201

    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及東中歐國家對俄油(氣)依賴較大,中長期內無可替代。

    (1)俄羅斯是這些國家油氣的傳統供應地。投資巨大的輸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都與俄羅斯石油(氣)供應地相連。廢棄這些設施損失對其中任何國家都不可接受。

    (3)俄油(氣)供應相對穩定,不受中東(世界最大石油能源供應地)動盪不定的局勢影響。

    2014年,美國一手策劃了烏克蘭廣場革命(顏色革命),將烏克蘭拉進西方陣營。同時控制克里米亞,封死俄羅斯從黑海透過布斯普魯斯海峽及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地中海的通道。

    美國沒有料到,俄羅斯抓住烏克蘭局勢動盪的時機,一舉收回了對克里米亞的主權控制(克里米亞曾是俄羅斯領土,赫魯曉夫時代劃給烏克蘭)。美國惱羞成怒,又不敢出兵干涉,與俄羅斯公開對峙。只好率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美國一方面試圖透過阻礙俄羅斯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同時達到削弱歐盟經濟的目的。

    在此種形勢下,德國等歐洲國在不損害本國根本經濟下利益的情況下,拿出一些不涉及油氣資源的經濟專案,跟隨美國對俄羅斯進行了多輪制裁。

    以“美國優先”為執政理念的特朗普政府上臺後,對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極為不滿,多次對歐洲國家施壓,要求歐洲國家增加軍費,並斷絕從俄羅斯進口油氣。近期特朗普公開指責德國與俄羅斯修建北溪2號海底輸油(氣)管道,是成了俄羅斯的“俘虜”。

    特朗普這樣做的目的有3:

    (1)進一步離間丶切割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由美國主導西方與俄羅斯的關係。歐洲只能當美國的跟班,按美國指揮棒轉。

    (2)徹底切斷歐洲與俄羅斯的經濟聯係,特別是油(氣)供應關係。油(氣)輸出是俄羅斯最主要外貿收入來源。掐住油(氣)輸出,就可以從經濟上打壓俄羅斯,迫使俄羅斯屈服。同時達到削弱以德國等歐盟國家經濟力量,在經濟政治方面進一步控制德法等國與歐盟。

    (3)為美國撈取重大經濟利益,這是特朗普追求的最重要目標。壓德國及歐洲國家進口美國液巖油(氣)替代俄油(氣),為美國石油資本攫取最大利益。同時施壓這些國家增加軍費至GDP的4%,購買美國軍火。僅此2項,有人推算可增加美國GDP1一2%,為特朗普打“美國第1”牌,大幅加分。

  • 8 # 淡然小司

    謝謝悟空邀請,很簡單的一句話,你不買,你用啥呀!歐洲本身就是一個油氣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長期與俄羅斯進行著石油,天然氣的購買合作,歐洲一直是俄羅斯石油和天氣的重要合作伙伴。然而在經濟上制裁俄羅斯。完全是由美國帶頭一手操縱的,並不是歐洲國家真正內心想做了。

    首先,歐洲在整體防務上不能自主,歐洲國家一直以來在防務上依靠的是1949年成立的,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整個北約這均是防務囊括了整個歐洲國家,這就導致歐洲國家在國家防務上,沒有自主性。只能依靠美國的領導。

    而且美國利用當年與蘇聯冷戰的威脅,綁架歐洲國家與美國站在同一戰車之上。而解體後的蘇聯繼承者俄羅斯,又在美國的刺激下,逐漸成為了歐洲的勁敵。這樣歐洲國家又不得不依賴美國在國防上的安全防務。北約峰會合影

    這樣就導致一個嚴重的問題,美國為了達到稱霸全球的目的,就要想辦法搬開眼前的絆腳石俄羅斯。但是又不想與俄羅斯直接發生熱戰,那麼透過各種手段和理由,利用北約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激怒俄羅斯,並對其進行經濟制裁。比如2014年北約的東擴導致了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俄羅斯出兵佔領了克里米亞,這個直接導致了一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世界對俄羅斯採取經濟制裁措施,而歐洲國家也只能跟隨美國。烏克蘭危機的軍力對比。

    其次,歐洲需要大量的能源,畢竟龐大的消費群體和國民對於能源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整個歐洲腹地因為當年的工業革命早已耗盡了本來不多的能源。那麼外來的能源就是期必須依賴的保障。那麼與歐洲最近的俄羅斯就是其油氣能源最方便的採集地。冬季的到來對於歐洲最需要俄羅斯的時候

    所以這樣的能源管道,早在蘇聯解體以後,就開始逐步建立起來。但是主要都是透過烏克蘭和波蘭境內。這樣歐洲國家和俄羅斯都要向向烏克蘭和波蘭繳納油氣過境的費用。那歐洲國家也必須需要俄羅斯的油氣,尤其是到了冬季。

    最後,俄歐之間的能源合作,正是基於現實的迫切需求。2016年歐洲向俄羅斯進口石油每天達到370萬桶,雖然現在破於多方面原因有所下降,但是依然離不開俄羅斯的能源。其實歐洲國家在表面上與美國共同對俄羅斯實行的經濟制裁政策。但是在實際的貿易當中又不得不加強有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尤其是以法,德等為主的歐洲陸地國家。普京5月18日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

    在今年的5月德,法兩國領導人分別訪問了俄羅斯。這可是在3月英國剛剛爆發“間諜門”事件以後,歐洲各國大量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並且宣佈繼續制裁俄羅斯的決定之後。可見德,法兩國對於加強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是多麼的迫切。歐洲三巨頭

    而同時為了繞開烏克蘭與波蘭收取的過境費用,德國與俄羅斯展開了“北溪-2”天然氣管道專案,這樣就可以直接透過波羅地海向德國輸送來自於俄羅斯的天然氣。進而德國也可以向歐洲其他國家進行轉售。這對於俄德兩國來說都是雙贏的專案,但是對美國來說卻不是一個好事兒。所以特朗普才在北約峰會期間極力反對德國與俄羅斯的“北溪-2”專案。北溪-2專案

    而以德法兩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將繼續領導歐洲加強團結,改善有俄羅斯的經貿合作,尤其是能源合作。在面對美國特朗普為首的政府面前,將會選擇更多的抵抗,而不是合作!歐洲要麼在未來成為一個統一的世界力量,要麼就成為一個別人隨意使用的跑盔!!!

  • 9 # 姜運倉

    第一,歐洲相關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是追隨美國而行動。美國領導的北約意在進一步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消除其重新崛起的可能性。當北約把防線推到烏克蘭之際,普京奮而反擊,佔領了克里米亞。於是美國帶領歐洲國家對俄實施制裁。部分歐洲國家內心未必真意如此;

    第二,歐俄之間傳統能源關係。由於俄羅斯能源豐富,而在地緣上又與歐洲接近,購買並使用俄羅斯的油氣資源對俄歐雙方來說,既便宜又方便。在短時間內,歐洲國家還很難找到代替者,尤其是在制裁伊朗的情況下。所以,歐洲國家在制裁俄羅斯的情況下,仍保持著與俄的油氣聯絡;

    第三,歐洲國家雖然對俄進行制裁,但制裁的領域及物件都是有限的,並不包括油氣等能源。雖然美國多次表達對歐洲的不滿,但美國更加自私的舉動反而會促使歐洲國家走得更近。

  • 10 # 新文化街男孩

    為什麼不買呢,誰跟錢有仇?都說近水樓臺先得月,放著家門口的便宜油氣不買,非得賣漂洋過海來的貴貴的美國頁岩油?這符合經濟規律呀?

    俄歐間的貿易往來古已有之,你美國還沒有建立時就有了。即使在冷戰時期,蘇聯對歐洲的石油出口也從沒有斷絕。這就是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

    為了響應你美國的號召,歐洲已經忍痛以自殘的方式,在諸多領域拒絕與俄往來,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如果再斷絕油氣貿易,歐洲大陸還不怨聲載道,哀鴻遍野?經濟垮了,誰來相救。難道還能指望有第二次馬歇爾計劃嗎?

    歐洲購買俄國的石油天然氣,只是不想讓家庭沒燒的,工廠沒用的,汽車沒使的而已。這也算通敵?

    反觀俄羅斯一方,在該問題的處理上也值得玩味。為應對來自歐洲的無理制裁,俄政府制訂相應的反措施,號稱處處打在歐洲的痛處,讓他們長記性,以暴制暴,好讓對方懸崖勒馬。但最致命的反制措施是禁止原油和天燃氣貿易,"這點雙方都清楚,但從不在俄方制裁的選項清單裡。因為俄華人也不傻,作為產油大國,油氣產品賣不出去就是廢物,只有賣出去了才是金子。油氣是武器,但也是雙刃劍,在傷害了別人的同時,也一定會傷害到自己。

    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個很奇怪的場面:歐盟和俄羅斯劍拔弩張,各不相讓,你制裁我初一,我制裁你十五,你打我一槍,我還你一棒,甚是緊張激烈,而在油氣方面,大家握手言歡,互敬互讓。當烏克蘭威脅禁止俄方油氣過境輸往歐洲時,德國法國立即跳出來反對,壓制烏方服軟放行。為徹底避開烏方訛詐,德國開始與俄羅斯方面商討另闢蹊徑,穿越波羅的海海底,讓俄氣直接在德國上岸登陸,再轉運到其它歐洲國家。這下不僅烏克蘭傻了眼,美國也感覺大事不妙,強烈要求德國放棄北溪二號線方案。但已經晚矣。這是歐洲人自己決定搭建的生命線,性命攸關,不可能退讓。

    所以我們說,只要有油氣貿易在,只要管道還通暢,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即使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綏中煤碼頭施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