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八百里加急最快要兩天時間。古時候的檔案傳輸靠的是驛站,一般每隔20裡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註明“馬上飛遞”字樣,按規定要求每天300裡,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400裡、600裡,最快達800裡。傳遞緊急檔案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里馬,但每匹馬都死命跑。“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來表示情況緊急程度。在文學作品中,對此有精彩描寫:“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黃塵滾滾,駿馬飛馳而至,但見人影一晃,跳將下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賜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隨即便見煙塵滾滾,騎者已然離去!此時,古道凝雲,晴空赫然!唐代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按唐政府官方規定,快馬要求一天行180裡左右,再快些則要求日行300裡。最快的要求則為日馳500裡。天寶14年11月9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3000裡,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就達到每天500裡。看來,唐朝的最緊急通訊要求日行500裡。唐代的一尺合現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用現在的眼光看來,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兩天時間。擴充套件資料:八百里加急的由來1、春秋時期,對於傳遞的速度上有了要求——快,於是「馬傳」應運而生。近距離的物品傳遞使用「單騎」傳遞,長距離的傳遞則使用「接力」傳遞。2、秦統一全國後,十里設一亭,而處在交通線上的亭同時具備通訊功能,被稱為「郵亭」。這時,快遞有了快慢之分。一般普通物件對送達日期沒有什麼苛刻要求;但一旦物件上有著「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日行300裡,而若寫上了「十萬火急」的字樣,那就要求更快了,速度可達到日行400裡,這在當時可謂是神速。隨著官府職能的日益完善,對傳送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秦朝時就明確提出了對傳送人員的招募要求,即「隸臣妾老弱及不可誠仁者勿令」。3、漢朝和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朝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快遞業進一步發展。這時對物品運輸方面,增加了新的規定:物件必須由快遞員騎馬傳送。如:緊急公文要求每日策馬200裡,在隋唐時期更是達到了日行500裡。4、隋唐時期到了隋唐時期,快遞業得到了空前發展。隋唐時期對程限有著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有學者推算,盛唐時期,從事驛傳的工作人員約有2萬多人,其中驛夫1.7萬多人。而唐代詩人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寫下了親眼所見:「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6、宋元時期7、明清時期所以,通過了解我們可以發現,古代的快遞主要是為皇家和達官顯貴的人服務的。且由於官方快遞只傳遞官府和朝廷的物件,很少對民間百姓開放。如果私人想要寄送物品該怎麼辦?於是民間就出現了——鏢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醇的主要用途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