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這個顯微鏡是用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做成的,製作水平還很低。詹森雖然是發明顯微鏡的第一人,卻並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世人的重視。
事隔 90 多年後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透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複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透過研製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安東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生卒均於荷蘭代爾夫特。由於勤奮及本人特有的天賦,他磨製的透鏡遠遠超過同時代人。他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有玻璃、寶石、鑽石等。其一生磨製了400多個透鏡,有一架簡單的透鏡,其放大率竟達270倍。其主要成就:首次發現微生物,最早記錄肌纖維、微血管中血流。
首次發現微生物
“充滿煤煙、灰塵的車廂,是一個‘活動的監獄’。”“我‘最大的優點’,是保護指甲乾淨。”
這是瑞典著名化學家諾貝爾 (1833~1896年)衛生習慣的片斷。
原來,煙塵及指甲中,藏著大量令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尤其當今,“生水裡有細菌,喝了肚子疼”的道理,以及“不隨地吐痰”、“飯前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普通常識了。
然而,這種簡單道理,要是在300多年前,莫說一般人們,就連赫赫有名的英國皇家學會也全然不知。
本來,這無孔不入的微生物,何時何地不在與人們打交道?甚至在我們體內到處安營紮寨,自由鑽進鑽出哩。可是,由於人們不能用肉眼看見它們,因而幾千年來,人類竟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微生物這東西存在。
那麼,是誰第一個發現了這“小人國”裡的搗蛋“居民”?
他,就是列文虎克!如果要歌頌他對人類的大功大德,那就必須從他發現“狄爾肯”的前因後果說起……
“狄爾肯”,原是拉丁文Dierken的譯音,意即細小活潑的物體。這是列文虎克第一次發現微生物時,給它們取的奇怪名字。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這個顯微鏡是用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做成的,製作水平還很低。詹森雖然是發明顯微鏡的第一人,卻並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世人的重視。
事隔 90 多年後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透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複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透過研製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擴充套件資料安東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生卒均於荷蘭代爾夫特。由於勤奮及本人特有的天賦,他磨製的透鏡遠遠超過同時代人。他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有玻璃、寶石、鑽石等。其一生磨製了400多個透鏡,有一架簡單的透鏡,其放大率竟達270倍。其主要成就:首次發現微生物,最早記錄肌纖維、微血管中血流。
首次發現微生物
“充滿煤煙、灰塵的車廂,是一個‘活動的監獄’。”“我‘最大的優點’,是保護指甲乾淨。”
這是瑞典著名化學家諾貝爾 (1833~1896年)衛生習慣的片斷。
原來,煙塵及指甲中,藏著大量令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尤其當今,“生水裡有細菌,喝了肚子疼”的道理,以及“不隨地吐痰”、“飯前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普通常識了。
然而,這種簡單道理,要是在300多年前,莫說一般人們,就連赫赫有名的英國皇家學會也全然不知。
本來,這無孔不入的微生物,何時何地不在與人們打交道?甚至在我們體內到處安營紮寨,自由鑽進鑽出哩。可是,由於人們不能用肉眼看見它們,因而幾千年來,人類竟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微生物這東西存在。
那麼,是誰第一個發現了這“小人國”裡的搗蛋“居民”?
他,就是列文虎克!如果要歌頌他對人類的大功大德,那就必須從他發現“狄爾肯”的前因後果說起……
“狄爾肯”,原是拉丁文Dierken的譯音,意即細小活潑的物體。這是列文虎克第一次發現微生物時,給它們取的奇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