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娛百貨專營店
-
2 # 關心8788
我會選擇寫春聯。這是自古至今的一項傳統文化。只是現在的人們迷戀於網路世界,忽略了傳統經典。不反對對聯可以潮一點。
-
3 # 其人墨坊
謝謝邀請,我認為當然是春節寫對聯應該申遺。“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的書寫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代代相傳,尤其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發展和應用。時至今日,它依然普及於世界上有華人居住的地方,它是書法藝術最直接的表現形式。甚至說起書法,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春聯。其普及程度和影響力,決定了春聯申遺的必要性。
然而,春節和對聯都早已在2005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了。
而蘭亭修禊確實是有必要申遺的。蘭亭修禊,不但是一種傳達美好企盼,祝願生活美滿順利的中國古老的節日習俗,同時也寄託了一種超脫世俗的文人情懷。更因書聖王羲之和他的曠世作品《蘭亭集序》而成為與書法聯絡最緊密的節日。王羲之乘興作《蘭亭集序》,文采燦爛,雋妙雅迪,書法更是遒媚勁健,氣勢飄逸,被後世推為“天下第一行書”。
-
4 # 新浪陽春白雪
如果選擇書法非物質遺產,你會選擇蘭亭修禊還是春節寫對聯?
首先說說蘭亭修禊,是王羲之在《蘭亭序》中所敘述的內容,即把蘭亭重新修建,恢復原貌,工成後,大家慶祝一番,留詩文作記念,佳人才子紛紛獻詩作詞,最後要準備出版,需要有名望的人作序。大家一致推薦王羲之題序。這是王羲之興致正高,稍有醉意,揮筆洋洋灑灑,點畫縱橫,上下飛舞,遒筆潤墨,瞬間千古名書完成。大家對此書評論甚佳。後來王羲之也試著抄幾份,但狀態不在,神韻難存,所書自己都不滿意。所以藝術精品是唯一的,不可複製的。把王羲之《蘭亭序》審遺是很有必要的。
審遺後,國際上就不在懷疑《蘭亭序》是不是出在中國,王羲之是不是華人。王羲之書法代表中國書法最高成就,如果要被外華人搶先審遺了,那麼其他國家就會說“蘭亭序不是中國的嗎?怎麼會被外華人搶先審遺呢?”。我們再去爭辨就顯理虧了。
下面再說寫春聯,寫春聯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也是書法的一種實際應用,人人可寫,只要你覺得你的字可以就行。現在流行買春聯了,都是書法家寫好印刷的,個人書的越來越少了。對於傳統習俗審遺我覺得沒必要。因為已經深深紮根於民俗習慣裡,肯定不會失傳的。
再來談談什麼是非物質遺產。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物質?物質就是客觀存在,人腦思想以外的東西都要物質。世界是由物質和意識組成的。由人腦意識創造出的思想文字就是非物質。
所以由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就是非物質。我們要把古人的佳作保護起來。審遺後就不會出現異議。
-
5 # 李鎖根1
答之。
揚古文化,
頌今春聯。
揚古頌今詩春聯,
激情今春奔小康。
幸也!樂也。
-
6 # 書法內參
無論是蘭亭修禊還是春節寫春聯活動,都是由書法本體衍生出的活動,都是在一根藤上結的瓜。其實早在2009年9月30日,中國書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已經正式被確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由中國書法派生出來的活動非常多,如果說選擇最有代表性的,那要看這項活動的影響力如何?其實蘭亭修禊和春節寫春聯是一根藤上的瓜,文化含量相當,沒有高下之分,但從影響力上來觀照,蘭亭修褉屬於上層社會的遊樂活動,可以說是精英文化,是小圈子行為,屬於獨樂樂;而寫春聯是全民自覺性行為,屬大眾文化,是全民和海外華人喜聞樂見的一項文化活動,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繼承、發揚最具有代表性的專案,已經最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現象。當然選後者。
-
7 # 忒太不縱
春聯雅俗共賞,參與人眾,不因貧窮富貴而缺少,不因騷客文盲而棄用。古往今來,節日傳承,當然是最好的非遺體現。至於文人間的一些裝逼活動,給文人自己玩好了,公眾不必參與,體現不出流傳有序。
回覆列表
蘭亭修禊
修禊(xiū xì),源於周代的一種古老習俗,即農曆三月上旬“巳日”這一天,(魏以後始固定為三月三日),到水邊嬉遊,以消除不祥,叫做“修褉”。而蘭亭修禊是古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發起,當時很多文人相聚一起,借用溪水讓酒水的托盤宛轉,到誰那裡誰作詩一首,後編寫而成《蘭亭序》。
春節寫對聯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我覺得春節書寫春聯不能算是非遺,雖然現在很少人自己寫春聯,但是貼春聯卻一直未斷。不過確實給現在人提個醒,如果未來再不尊重一下傳承,貼春聯也會成為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