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子李弘(猝死)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讚譽,但卻體弱多病,後期監國政務多由東宮官員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代為處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虛歲二十四)。
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為皇帝,這是唐朝建國以來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
2、次子李賢(自盡)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駕崩,中宗李顯繼位,但僅一個多月就被武后廢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
不久後命令左金吾衛將軍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賢的住宅,以防備謀反隱患。丘神勣到巴州後將李賢囚禁別室,逼令自殺,年僅二十九歲。
武則天得知李賢死訊後,曾在洛陽顯福門舉哀,並將丘神勣貶斥,但不久重獲啟用。
3、三子李顯(被毒死)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李裹兒合謀下毒暴斃身亡 ,終年55歲。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裡的鳳凰山)。
同月中宗幼子溫王重茂被立為帝(史稱唐殤帝),改元“唐隆”,由韋后臨朝稱制,欲重演武后故事。
同年六月,相王旦三子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結禁軍諸將葛福順、陳玄禮等,以兵誅韋后、安樂公主並諸韋、武等。史稱唐隆政變。
乃廢少帝,奉其父相王旦復位,是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轉往李旦一系,直至唐亡。
4、四子李旦(病逝)
開元四年(716年)六月,李旦在百福殿病逝,終年五十五歲。 是年十月,李旦被葬於橋陵(在今渭南豐山),廟號睿宗,追諡大聖貞皇帝(《新唐書》作大聖真皇帝)。
天寶八載(749年),李旦被改諡為玄真大聖皇帝。 天寶十三載(754年),李旦又增諡為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1、長子李弘(猝死)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讚譽,但卻體弱多病,後期監國政務多由東宮官員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代為處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虛歲二十四)。
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為皇帝,這是唐朝建國以來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
2、次子李賢(自盡)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駕崩,中宗李顯繼位,但僅一個多月就被武后廢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
不久後命令左金吾衛將軍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賢的住宅,以防備謀反隱患。丘神勣到巴州後將李賢囚禁別室,逼令自殺,年僅二十九歲。
武則天得知李賢死訊後,曾在洛陽顯福門舉哀,並將丘神勣貶斥,但不久重獲啟用。
3、三子李顯(被毒死)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李裹兒合謀下毒暴斃身亡 ,終年55歲。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裡的鳳凰山)。
同月中宗幼子溫王重茂被立為帝(史稱唐殤帝),改元“唐隆”,由韋后臨朝稱制,欲重演武后故事。
同年六月,相王旦三子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結禁軍諸將葛福順、陳玄禮等,以兵誅韋后、安樂公主並諸韋、武等。史稱唐隆政變。
乃廢少帝,奉其父相王旦復位,是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轉往李旦一系,直至唐亡。
4、四子李旦(病逝)
開元四年(716年)六月,李旦在百福殿病逝,終年五十五歲。 是年十月,李旦被葬於橋陵(在今渭南豐山),廟號睿宗,追諡大聖貞皇帝(《新唐書》作大聖真皇帝)。
天寶八載(749年),李旦被改諡為玄真大聖皇帝。 天寶十三載(754年),李旦又增諡為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