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曾子瑞
-
2 # 南拳過家家
這明顯是動力啊,想要嘛!哪裡是壓力了。
換一個角度看待,或許可以跟孩子一起試著達成,就是win-win的了。
我是@南拳,兩個女兒的爸爸,也可以呼我@南拳爸爸,你的家庭幸福軍師!擅長分析家庭關係、育兒問題、職場生活相關困惑。我願用一言一語助一人一家離幸福更近,盡情來撩吧[壞笑]
-
3 # 金色陽光文學
當一個孩子從小提出的任何要求,只要家長能夠做到的,都得到了滿足,那麼,在家長能力有限而不能滿足孩子要求的時候,就會產生急躁情緒。特別是在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透過發脾氣,家長不得不退讓的時候,孩子更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易使孩子成為小霸王,無法接受需求被延宕,因此養成沒耐性習慣,也會造成孩子自私,不願意分享的性格。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父母適度的管教、一致的態度、清楚的目標,是避免孩子倔強、固執、任性的不二法門。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l)以平常心對待孩子。孩子是一個 獨立 的發展個體,不是實現家長個人願望的載體。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 興趣愛好 、發展能力、身體條件,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具體情況,這種差異性決定了孩子之間沒有絕對的可比性,父母應努力克服自己性格和心理方面存在的弱點,儘可能避免把社會上成人之間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強加給孩子,更應該意識到,在激烈的競爭面前,不論家長還是孩子都要自己去面對,不能相互替代,孩子不可能承擔起彌補家長心理失衡的重負,家長不應該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值,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給他們尊重、鼓勵、信任、幫助,與他們一起成長。(2)讓自己更多地瞭解孩子。父母與未成年孩子接觸時間最長,最有條件瞭解他們的人。自己的孩子在哪一個年齡段、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發展能力、身體條件,要做到心裡有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發展規律和人格特徵,瞭解孩子的需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自身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時,應該給予支援和幫助。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不完全取決於物質條件,更不能僅用學習成績、特長培養、名次多少去衡量,而應該從長計議,全面發展。當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時,應一分為二地看待,既要承認別人孩子的長處,更要看到自己孩子的優勢,把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與其把心思花在與別人家孩子的攀比上,不如從自己的家庭實際出發,用心研究自己的孩子,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實施培養計劃,幫助孩子成長長才。 (3)用科學的方法教養孩子。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做些什麼,應該承擔哪些責任,這些都不是隨意的、順其自然的,而是有所側重的。父母需要學習和增長這方面的知識,增強主動性,避免盲目性。家庭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把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撫養和保護融為一體的親情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在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的同時,教會孩子怎樣做人做事,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家庭教育的主要實現形式是為孩子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透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施加影響,促進孩子成長成才。家長們可以共同探討怎樣幫助孩子培養學習興趣、良好習慣、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責任心等共性問題,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家長要為孩子做表率,以身作則,努力戰勝困難和挫折,鼓勵孩子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4)給孩子以積極的引導。發現孩子有攀比心理時,父母應分析孩子攀比心理產生的具體原因,積極疏導,正確引導,把孩子的攀比心理引導到積極競爭的軌道上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鼓勵孩子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擁有Sunny心態,以平常心或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和接受自己和別人都可能遇到的成功或失敗,在成績面前不驕傲,在困難面前不洩氣,有了這樣的心態,孩子們就不會去消極攀比了,而會積極進取,給勞累的父母帶來更多的驚喜。
-
4 # 容瑾育兒
我會按照以下幾步來引導:
1、這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讓孩子認真思考,思考之後,真正想要,列舉一下利弊,不是,正好作罷,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2、如果是孩子真正想要的,那麼看看是不是必須的,如果是學習生活必須的,可以考慮滿足。如果不是必需品,則引導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
3、如果孩子的零花錢不夠買,再考慮是不是要贊助,還是讓孩子暫且忍耐,等攢夠零花錢再滿足。
4、攢錢期間可以適當引導孩子想一些可以賺錢的渠道和方法,動手動腦。
-
5 # 讀書寫作吧
可以給孩子說一下,人不用攀比,要什麼東西要看自己需要的,而不是看別人有沒有。
可以說一下孩子有的東西,讓他有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也可以說明別人有的,他為什麼現在沒有。
和別人比,要看一下自己需要不需要,別人有的東西我們是不是都要有,是不是都需要要這個東西要做什麼,能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
其實孩子們也很好說通的,有時候他這個時候想要,但是過一段時間他可能就不想要了,延遲滿足,也是對孩子心理的一種歷練。
讓他知道很多東西都是要付出代價才能得到的,輕易的滿足讓孩子沒有期待,以後做事情沒有耐心。
-
6 # Kathy生如夏花
在工作中生活中,比我們工作能力強的,生活層次比我們高的人比比皆是,那麼我們該怎麼去面對呢?攀比,嫉妒,還是以此為目標,迎頭趕上呢?
看到同學的媽媽揹著一個LV的包,自己跟老公撒嬌說:“老公,你看那誰今天被了一個LV的包,挺好看的,我也想買一個,要不去聚會可真沒面子!”
這樣的話如果有意無意被孩子聽到了,孩子一定也抱著這樣的態度,同學有最新一代的電話手錶,有防水,有影片,有刷支付寶的功能,我現在戴的這個不能刷支付寶,我也想買一個。
所以,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孩子有物質攀比心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到不攀比呢?
如果自認為做得還OK,那麼孩子們之間交往過程出現攀比的時候,我們應該要這樣告訴孩子:
一、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攀比會讓人浮躁。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里,會有源源不斷的新事物,新產品,但是東西用了就會過時,唯有知識學了才會沉澱在我們的頭腦裡。在購買能力不夠的時候,保持一個平和的心,靜下心來學習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知識會轉化成購買力,到時候你可以自由地選擇你需要的東西。
二、現在你享受的所有的物質條件都是爸爸媽媽創造的。
現在你住的房子,坐的車子,吃的食物,都是爸爸媽媽用心工作換取的,是爸爸媽媽勤奮過後的回報,一味的要求別人給自己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是不對的,如果需要,自己努力後,長大了自己買,透過自己勞動換取的成果,自己用得心安理得,成就感滿滿。
三、心靈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在學生階段,學生應該追求的是心靈的富有,知識的富有,這個才是學生應該“比”的方面,看到優秀的同學在學習方面特別有效率,待人接物,談吐不凡,我們可以學學他是怎麼做的,學生階段的優秀是變成社會精英的重要基礎。
四、多給孩子看看這方面的名人傳記和勵志電影。
多方面配合正確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心靈裡灑下正確三觀的種子,加上愛的滋養,孩子會慢慢長成茁壯挺拔的參天大樹。
-
7 # 小屯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會有這種表達,作為父母,不要感到生氣或是擔心,這種所謂的“同伴壓力”,是家長現在自己的角度,擴大化了。
其實,孩子在向你說出來的時候,就表示,他並不是特別在意這件事情。而心裡有這個想法,卻不願跟父母說,反而是孩子心理存在更多壓力。
“同學都有,我也想要。”這句話是他在當時所在的群體環境中,對比自身提出的一種要求,說是攀比心理也對。
這句話,往往會讓家長產生內疚感,因為家長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而對於孩子來說,它並沒有非要不可,因為他會根據家長的態度來做選擇。
所以,這個在於家長的的態度跟看法,以及處理方式。
同學都有,我當然也要有,同學沒有,我要有也是最好不過的。這不僅是孩子,也是很多成年人都會有的心理。
這種心理會導致一個是攀比,另一個是炫耀,兩者都會使孩子會產生虛榮心。
知道了孩子的心理,我們就會看到,這個問題沒那麼嚴重。家長就可以坦然平和地跟孩子講。
我女兒上一二年級後,甚至三四年級,也偶爾會問我這個問題,我通常這樣回答她:
這樣東西,在班裡是老師佈置大家都要買,都要用的嗎?
如果不是,那麼班裡有多少同學有,如果對學習或是自身有用,全班三分之二同學或是一半同學都有(一般達到全班三分之二人數都有的東西,價位也會是我們能承受的了的),那我們也買。
如果只是少數同學有,那我們也不是非有不可,在此,順便問一下孩子,你的哪些東西,你有,而有的同學沒有。
這樣讓他在心裡再權衡一下,分析利弊,讓他做出判斷和思考。
這個過程中,家長只要放平心態,不要讓孩子感到我們沒有,是我們比別人差,或是低人一等的感覺,自然平和的跟孩子講清楚分析一下。
因為父母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辛苦得來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現在沒有賺錢能力,花的每一分,都是父母努力打拼來的,這個沒什麼不好講的,所以對孩子沒有什麼應該愧疚的。
相信家長放平心態,自然地跟孩子講清楚,孩子會理解,並會學習父母的處事態度,不攀比虛榮,遇事不卑不亢。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段話,裡面有家長的態度,分享給大家:
孩子當孩子問你:媽媽,我們家是不是很有錢?我們班誰誰的爸爸媽媽很有錢,我們有多少錢?
媽媽說:
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是最富的人,所以有些東西無法給你,我們也不是最窮的人,你不必自卑,你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我們很幸福。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俗話說,欲壑難平,而心智發育還不成熟,沒有社會閱歷跟經歷的孩子就更需要家長來引導,不是家長幫忙解決,而是教會孩子處理這樣的事情的態度和辦法。
-
8 # 小馬爸爸說教育
人生初體驗,甜美如初戀,誰都想嘗試,人之常情。
“媽媽,同學都有,我也想要!”看到這句話,我們彷彿看到了這幅畫,太讓人心疼了,大老爺們也受不了哇!
但如果仔細思量,這句話透露的資訊可能有兩種:
一種是表面上家庭條件不太好孩子的央求。
另一種是無關條件,別人都體驗了,我也想嘗試一下。
這種情況,孩子的年齡段越低,出現的頻率越高,孩子的情緒反應也越劇烈,給家長的不適感也越強。
以我兒子為例。
幼兒園小班時,他對吃的、玩的特別感興趣,開始會說“我想買……”“我想要……”之類的話,如果你曾經拒絕過他,那他下次就不說了,站在那裡就不走了。這種情況幾乎天天發生,後來都不敢領他上街了,因為他見啥想要啥。後來,再上街之前,必須約法三章:10塊以下,只能買一樣。反正出去就得買,就得花錢。樓下首飾店老闆娘老說我兒子不省心。
幼兒園大班時,日雜店王嬸向我推薦了一部動畫片------《巧虎》。這部動畫片可是家長的救星,它是一個系列動畫片,幾乎能解決3---7歲孩子成長中的遇到的所有問題,是標準的育兒指南。其中,巧虎的經典臺詞是:“看看就好,這次不買。”我兒子學會了,每次上街去超市都會說這句話,這讓我們心情非常舒暢。
一、二年級時,他對各種學習用品比較感興趣。別人用什麼樣的削筆刀了,用什麼樣的筆了,等等,他都會在放學的路上對我說。為了調動他學習的積極性,經過我們倆的商討,最後我們會在便宜和實用的基礎上做出選擇,多數情況下不超過兩塊錢,如果不買的話,他鬧起情緒來損失會更大。
三年級了,他開始注重榮譽了。
“爸爸,我也想當文明星。”
“爸爸,我也想當小組長。”
“爸爸,我也想加入鼓號隊。”
“爸爸,我也想……”
孩子有想法,說明他有進步的慾望,這是好事,我們家長應該積極引導才是。於是我先和他探討他的想法是否合理,然後告訴他要想實這一想法應該怎樣表現,接著我再多次和老師們溝通,最後透過他“自己”的努力,他的那些合理的想法基本上都實現了。
現在我兒子知道了,我家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他必須得有好的表現才有獎勵。所以,現在他只要有表現好的地方,他都會及時向我彙報。我就會說:“嗯,表現不錯,加一分。”累積到10分的時候,就獎勵他看一會動畫片或者一張10元購買券或者去郊遊等。目前,我兒子的學習勁頭越來越足了,人也越來越樂觀了。
有滿足感才有幸福感。老是不滿足,孩子就沒有動力了;什麼都滿足,孩子也沒動力了。兩者之間,家長要掌握好度。
家長滿足不了孩子的需求時,一定要和他講清楚原因。像孟母斷機那樣,儘量多創設情境,多舉例子,多講道理,時間久了,孩子會聽話懂事的。
回覆列表
可以告訴孩子,你看其他小盆友有這個東西,你想要,我可以滿足你,但是我滿足你不是因為我讓你去和其他小朋友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