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叟濫言
-
2 # 上帝方程
還真是有可能的。
隱形戰鬥機能避免雷達波的原路反射,所以普通雷達很難探測得到。但是,戰鬥機飛行速度快,與空氣摩擦、撞擊會產生一系列的物理作用,比如聲波、衝擊波等,空氣騷動也是這些作用的結果,理論上應該能夠探測出來。
但是,人類可以探測極其微弱的光波(包括雷達波),卻難以探測太過微弱的聲波,加上聲波傳播很容易發散,容易被背景噪音淹沒,要探測到幾百公里外的特徵聲波很難。比如,你可以用望遠鏡看十幾公里遠一群孩子在玩耍,卻沒法聽到他們發出的聲音。
-
3 # 林肯007
理論上可行。
可是(1)天空如此之大,飛機對大氣的擾動小得可以忽略,又如何能夠應用這些擾動;(2)隱形飛機只能說是雷達回波很弱,使雷達無法正常的探測到,並不是肉眼不能發現。當進入到肉眼可視距離,是可以被肉眼發現的。
-
4 # 端木建
現實中有肉眼觀測飛機尾跡雲或用紅外裝置觀測飛機發動機廢氣的方式,比較接近題主的想法。
天空中除了空氣以外,還有無處不在的無線電波,這些電波是由軍用或民用的雷達、通訊、廣播甚至天體釋放的。當飛機透過由無線電組成的海洋時,就會像船隻泛起水波一樣產生擾動(部分70後、80後應該有這種經驗:當飛機低空從房頂上飛過時,會對家裡的無線電視訊號產生干擾)。
被動反隱身雷達就可以透過探測無線電擾動來發現敵機。
說說隱身的探測
據美國FOCUS新聞頻道網站近日報道稱,美國空軍正在為B-1轟炸機的未來制定一項雙重計劃:在升級這種轟炸機的同時,隨著空軍的B-21新隱形轟炸機到來,B-1轟炸機將逐漸退出現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相生相剋的,隱形飛機也如此。隱形技術的日新月異,必然引發反隱形技術的創新發展,隱者並非天下無敵、無懈可擊。
美空軍全球隱形打擊編隊是一廂情願
戰爭實踐證明,使用隱形武器特別是隱形飛機既安全又能達到預期的作戰效果,並且已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得到了實戰檢驗。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42架F-117A隱形戰鬥機,出動架次僅佔多國部隊總轟炸架次的2%,卻執行了總目標40%以上的作戰任務。隨著隱形飛行器的大量使用,必將改變未來戰爭的作戰模式,全球隱形打擊已成為美空軍未來作戰的發展方向。美空軍計劃將使用以B-21為主、B—3戰略轟炸機為輔,以B—2、F—22戰鬥機為補充,組建一支能夠進行快速部署的全球隱形打擊編隊,主要用於戰爭初期執行重點轟炸任務。美空軍未來空戰之所以以B-21、B—3為主力,主要是因為與B—2、F—22相比,其隱形效能好,雷達有效截面小、作戰高度高、巡航速度快、安全作戰半徑大;能以幾倍音速飛行,具有驚人的高超音速遠端飛行能力,可在極短時間內橫越大西洋,既能實施大規模地毯式轟炸,也能實施隱蔽突防世界任何目標;採用先進隱形技術,其機身雷達的散射截面是美軍隱形飛機家族中最小的;具有強大的攻擊能力,其載彈量將會達到或超過B—52的水平……
難道美國空軍的全球隱形打擊真的高枕無憂、無所不能嗎?絕非如此。在資訊化戰場上,軍事偵察手段很多,除雷達外,紅外探測也是發現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紅外線是一種物體固有的、人眼看不見的光輻射,但專門的紅外探測器卻能探測到它,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不例外。物體輻射紅外線能力與自身的溫度密切相關,溫度越高,其紅外輻射就越強,也就越容易被紅外探測器感知。B-21、B-3隱形飛機排出的尾氣也是高溫紅外輻射源,尾部會噴出大量含有碳氫化合物的高強度尾焰氣流,其密度將大大超過背景大氣密度的100倍,易被對方雷達發現和探測。仍然採用的是吸波塗料和隱形結構,主要是針對釐米波雷達,而對米波、長波、毫米波、紅外波段的雷達和感測器,其隱身效果大打折扣。B-21、B—3發射空空導彈或空地導彈時,就必須把發射架沿著機尾的軌道彈出來,一旦如此,就會增加該型機的雷達訊號,此時狐狸的尾巴就可能露出來。不過,這個時間很短,對方必須分秒必爭地進行作戰準備。B-21、B-3時速雖然比一般隱形飛機快,但與高效能戰鬥機相比還是遠遠不如,一旦與對手戰鬥機空戰,是難以在速度上佔優勢的,就可能面臨捱打的痛苦。B-21、B-3對地攻擊時,主要投擲鐳射制導炸彈,又不能在防空區外發射,易受對方防空火力打擊、天氣影響和電子干擾。據軍事專家說,目前隱形飛機在雷達螢幕內顯示的回波是一個不斷跳動的小亮點,時隱時現而已。可見,B-21、B-3既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只要做到知彼,就能做到以己之長,攻其之短。
隱者無敵神話早已被打破
隱形飛機自問世以來,由於它採取奇特的外形、隱形設計,在研製和試飛時曾在相當長時間內,外軍把它認為“空中飛諜”和“不明飛行物”。美軍入侵巴拿馬戰爭中,它“初露風芒”。1991年1月17日凌晨2時,一架形狀古怪、全身漆黑的美軍戰鬥轟炸機,在沒有任何護航機掩護的情況下,藉著夜暗大搖大擺地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飛去。幾分鐘後,它將一枚重1000公斤的鐳射制導炸彈扔向巴市區內的一幢高樓,隨後悄然離去。頃刻間,大樓濃煙四起。就在這一刻,宣告了海灣戰爭的打響,同時也宣告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隱形兵器F—117A戰鬥轟炸機開始大規模投身戰場。
然而,它好景不長,在科索沃戰爭中,它真是威風掃地,給北約丟了面子,開創了隱形飛機不可擊落的神話。這一訊息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和震驚。這充分證明了隱形飛機不是看不到、打不掉的“空中幽靈”。據報道,俄羅斯早於1999年科索沃戰爭,大破美國隱形技術。1999年3月27日,美軍一架F—117隱形戰機,在南斯拉夫被擊落,據說這一功勞歸於俄國薩姆—3地對空導彈加俄技術再加南軍戰術。1990年美軍入侵巴拿馬,F—117首次用於實戰,當時共出動了6架,其中有4架因氣候原因未能參戰,最終只有2架投入GBU—27A/B型電視/鐳射制導炸彈,比較好地完成了攻擊任務。1991年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雷達曾發現過F—117的蹤跡,只是當時多國部隊空軍掌握了制空權、制電權,致使伊軍沒有還手之力,讓F—117隱形飛機僥倖逃生。據報道,海灣戰爭期間,英國製造的工作於米波長的海上監視965型雷達已成功地探測到F—117A隱形戰鬥機。又如法國的D—FENCE雷達能探測隱形飛機、無人機和巡航導彈。隱形飛機除了技術上沒有完全達到隱形的效果外,它攻擊時還具有規律性,一旦被對方掌握,難逃彈網。
目前,從隱形飛機在幾場區域性戰爭中運用不難看出,它具有以下突防的特點和規律:隱形飛機通常是在夜間執行首批攻擊任務,轟炸敵防空、指揮系統及重要戰略目標;隱形飛機通常是以電子干擾為前奏,在巡航導彈攻擊的配合下實施轟炸;隱形飛機憑自身隱形效能,通常是在沒有任何戰鬥機護航情況下,執行對敵防空導彈和雷達陣地實施低空壓制性攻擊和戰略、戰術偵察任務。由於隱身飛機有一些特殊的技術要求,使它在作戰運用上為防止電磁訊號外漏而暴露它行蹤,隱身飛機在執行作戰任務中,通常不得不停止與控制中心進行不間斷的無線電聯絡,而只能按預定方案飛行。同時,為了防止在作戰中與己方作戰飛機相撞,它通常只能由單機在指定空域和規定的時間範圍內行動……可見,隱身飛機既有其長處,也有其實戰中客觀存在不足的一面,其無敵神話早已被打破。
行動電話網路就是隱者的剋星
隨著隱形飛機的發展和運用,對雷達的生存提出了日益嚴峻的挑戰,迫使雷達更新發展反隱形技術,提高探測隱形目標的能力。目前,西門子集團公司經過研究發現,將來一個國家的行動電話設施可以作為一種對付隱形飛機的有效的雷達系統。該技術就是將行動電話站變為“發射機”,用於照射空中目標。而從這些基站發出的訊號能被“手提箱大小”的接收機系統截獲。計算幾個基站發出的訊號之間的相位差,接收機就能提供飛機的位置。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可以在數秒內對不同的發射訊號進行同步。該系統的多方向性表明,它能夠克服“看”隱形飛機、隱形導彈的困難。
行動電話設施變成“雷達網路”具有很好的生存能力。因為要消滅這種“雷達”意味著必須使整個行動電話系統失效,那將是特別困難的事。試圖使接收機失效也不是容易的事,原因是接收機的尺度小,並具有內建的通訊網路。想對它進行干擾也並非易事,因為任何干擾訊號“只是產生另外一種照射形式”。這就意味著,任何具有行動電話設施的國家都能夠利用它,並使它成為一種強大的“反隱形雷達”。英國科學家也正在致力於這種利用行動電話通訊站來發射能量脈衝、探測隱形飛行器並能將其摧毀的系統。當隱形飛機飛過時,這個系統兩個發射站之間的訊號的相位模型就會發生混亂,並且在監視螢幕上顯示出來。現有的GPS系統透過一個手提包大小的接收器就足以精確地計算出來犯的飛行器或巡航導彈,並將引導防空系統將其擊落。
此外,還有以下探測隱形技術:如新型無源雷達,不僅吸收電磁波,而且也不發射電磁波。據外刊報道,一些國家特別是沒有隱形飛機的國家正致力於開發一種新型反隱形雷達系統,這種雷達將使美國引以為自豪的隱形飛行器無處藏身。如果新系統研製成功,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隱形飛機B-21、B—3將面臨嚴峻的威脅。這種“無源”雷達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可以跟蹤所有型別的飛機,且目標飛行員根本不知他們的行跡已經暴露;毫米波雷達的工作頻率超出了反雷達隱形技術的有效範圍,對隱形目標具有較強的探測能力;諧波雷達發射基波電磁波,接收隱形目標的二次或三次諧波的輻射來探測隱身目標。
回覆列表
隱形飛機是不是還可以用背景噪聲的方法來探測。宇宙本身有背景電磁波,也稱宇宙噪聲。設計一種雷達專門接收宇宙的背景噪聲,顯示在噪聲屏上。當隱形飛機在被探測區經過時,必然對宇宙噪聲阻隔和干擾,於是相對應的噪聲屏上就會顯示出隱形飛機留下的痕跡。這是透過感知背景來探測背景上活動的物體。此刻,隱形飛機和普通飛機同樣一覽無餘。
看到問題想到的,純屬吃飽了撐的,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