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國小蠊(德國小蟑螂) 目前佔蟑螂種群密度的70%左右,是繁殖速度最快,對普通殺蟲劑耐藥性最強的蟑螂,網路上廣泛流傳的“殺不死的蟑螂”就是它。德國小蠊身體較小,一般1-15毫米,茶褐色。前胸背板有2條平行黑褐色縱條,縱條紋窄、直,沒有間距寬,翅發達。棲息場所:以廚房、浴室為主,餐廳、酒吧、食品工廠、倉庫、火車、快巴、船舶等等常見。卵莢:雌蟲產出卵莢後,一直拖帶在用端,直到若蟲脫莢才離開母體。
2、美洲大蠊(美洲蟑螂) 美洲大蠊是室內最大的蟑螂。體呈紅褐色,體長25-40毫米之間,前胸背板有一大的黑褐色蝶狀斑,斑的中線前方有一“T”狀黃色和條紋,向後延伸至“小尾”,斑的周圍呈灰黃色,後緣色斑較寬。棲息場所:餐館、食品工廠、食雜店、麵包店、廁所、垃圾堆及下水道。卵莢多產在櫥櫃、木(紙)箱、桌子夾縫及垃圾堆中。
3、日本大蠊(日本蟑螂) 日本大蠊成蟲雌、雄異型,身體赤褐以至黑褐色,體長20-25毫米。雄體狹長,翅發達;雌體前狹後寬,翅短。雄蟲前胸背板較小,略作六角形,前緣平直,後緣前有一對斜溝呈倒八字形下陷;雌蟲前胸背板顯較雄蟲大,半圓形,中部隆起,斜溝不顯。棲息場所:在旅館、飯店、食品廠、商店、倉庫、車站、火車、輪船、居民家室等處,以室內的碗櫃、爐灶及廁所,室外房前、屋後的樹洞、垃圾堆以及下水道口,嚴食害各種食品、衣物、用具。食性廣泛複雜:尤好澱粉、糖類,並齧食同類屍體。
4、澳洲大蠊 澳洲大蠊體型較大,通常比美洲大蠊略小,紅褐色,一般為22-35毫米。前胸背板中央有互相連線的兩個大黑斑,與美洲大蠊近似。但後緣無“小尾”,前緣無“T”形黃色條紋。斑周圍黃色紋較寬,分界明顯。前翅前緣基部有一金黃色條紋。
5、黑胸大蠊 黑胸大蠊一般體長20-30毫米,全黑褐色,具有油狀光澤,翅發達超過腹端。體形與褐斑大蠊相近。但黑胸大蠊的中胸背板幾乎全部為淡白色。棲息場所:與德國小蠊屬相似。多棲於廚房碗櫃、桌子、抽屜的角落等處,在衣櫃內也可發現。室外有時可見。
6、褐斑大蠊 褐斑大蠊體型較大,一般25-30毫米,棕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不大明顯赤褐色錨狀斑,翅發達,伸到腹端。棲息場所:常見於貯存食物場所、食雜店、住宅等,以在廚房為多見。食性廣泛:以多種有機品為食。
1、德國小蠊(德國小蟑螂) 目前佔蟑螂種群密度的70%左右,是繁殖速度最快,對普通殺蟲劑耐藥性最強的蟑螂,網路上廣泛流傳的“殺不死的蟑螂”就是它。德國小蠊身體較小,一般1-15毫米,茶褐色。前胸背板有2條平行黑褐色縱條,縱條紋窄、直,沒有間距寬,翅發達。棲息場所:以廚房、浴室為主,餐廳、酒吧、食品工廠、倉庫、火車、快巴、船舶等等常見。卵莢:雌蟲產出卵莢後,一直拖帶在用端,直到若蟲脫莢才離開母體。
2、美洲大蠊(美洲蟑螂) 美洲大蠊是室內最大的蟑螂。體呈紅褐色,體長25-40毫米之間,前胸背板有一大的黑褐色蝶狀斑,斑的中線前方有一“T”狀黃色和條紋,向後延伸至“小尾”,斑的周圍呈灰黃色,後緣色斑較寬。棲息場所:餐館、食品工廠、食雜店、麵包店、廁所、垃圾堆及下水道。卵莢多產在櫥櫃、木(紙)箱、桌子夾縫及垃圾堆中。
3、日本大蠊(日本蟑螂) 日本大蠊成蟲雌、雄異型,身體赤褐以至黑褐色,體長20-25毫米。雄體狹長,翅發達;雌體前狹後寬,翅短。雄蟲前胸背板較小,略作六角形,前緣平直,後緣前有一對斜溝呈倒八字形下陷;雌蟲前胸背板顯較雄蟲大,半圓形,中部隆起,斜溝不顯。棲息場所:在旅館、飯店、食品廠、商店、倉庫、車站、火車、輪船、居民家室等處,以室內的碗櫃、爐灶及廁所,室外房前、屋後的樹洞、垃圾堆以及下水道口,嚴食害各種食品、衣物、用具。食性廣泛複雜:尤好澱粉、糖類,並齧食同類屍體。
4、澳洲大蠊 澳洲大蠊體型較大,通常比美洲大蠊略小,紅褐色,一般為22-35毫米。前胸背板中央有互相連線的兩個大黑斑,與美洲大蠊近似。但後緣無“小尾”,前緣無“T”形黃色條紋。斑周圍黃色紋較寬,分界明顯。前翅前緣基部有一金黃色條紋。
5、黑胸大蠊 黑胸大蠊一般體長20-30毫米,全黑褐色,具有油狀光澤,翅發達超過腹端。體形與褐斑大蠊相近。但黑胸大蠊的中胸背板幾乎全部為淡白色。棲息場所:與德國小蠊屬相似。多棲於廚房碗櫃、桌子、抽屜的角落等處,在衣櫃內也可發現。室外有時可見。
6、褐斑大蠊 褐斑大蠊體型較大,一般25-30毫米,棕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不大明顯赤褐色錨狀斑,翅發達,伸到腹端。棲息場所:常見於貯存食物場所、食雜店、住宅等,以在廚房為多見。食性廣泛:以多種有機品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