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一)名詞的活用

    ⒈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⑴名詞後面帶賓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驢不勝怒,蹄之。

    ②今王鼓樂於此。

    簡析 “蹄”本是名詞,在句中卻接了賓語“之”,這時“蹄”起到了動詞的作用,所以應該活用為動詞,是“踢”的意思;名詞“鼓”帶賓語“樂”,用作動詞:彈奏;名詞“冠”帶賓語“切雲之崔嵬”,用作動詞:戴。

    ⑵名詞後面帶補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鄭商人弦高市於周。

    簡析 名詞“履”帶補語“至尊”,用作動詞:登上;“市”帶補語“於周”,用作動詞:做買賣。

    ⑶前面有能願動詞或副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簡析 “水”前帶副詞“非”和能願動詞“能”,用作動詞:游水;名詞“王”前有副詞“則”,用作動詞:統治天下、稱王。

    ⑷同一名詞迭用,或兩個名詞連用,這兩個名詞既不是疊字,又不是聯合、偏正、復指關係,那麼,其中一個名詞常用作動詞

    例如 ①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簡析 名詞“事”迭用,第一個用作動詞:做、從事。

    ⑸前面有結構助詞“所”, 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置人所罾魚腹中。

    簡析 名詞“罾”前有結構助詞“所”。用作動詞:用網捕捉。

    ⑹方位名詞常用作動詞,有的前面有連詞“而”或副詞,有的前面既沒有連詞“而”也沒有副詞

    例如 ①秦師遂東。

    簡析 方位名詞“東”前面有副詞“遂”,用作動詞:向東進發。

    ⒉名詞的使動用法

    ⑴表示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賓語產生這個名詞用作動詞後所表示的動作

    例如 ①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簡析 “王”後跟“我”作賓語,是“使我為王”。

    ⑵作使動用法的名詞,後面也偶爾有省略賓語

    例如 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

    簡析 “不得而臣”相當於“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當於“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為臣”“不得使之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詞,是名詞的一類,活用為動詞後有時也有使動用法

    例如 ①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

    ②築室百堵,西南其戶。

    簡析 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便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動 “東蘇子”,意思是使蘇子(蘇代)往東去;“西南其戶”,意思是使門戶向著西方或南方開著。

    ⒊ 名詞的意動用法

    例如 ①孟嘗君客我。

    簡析 名詞“客”後帶賓語“我”,活用作意動詞。“客我”即“以我為客”,意即“把我當做客人”。

    ⒋ 名詞直接做狀語

    ⑴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特徵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簡析 名詞“席”、“包”、“囊”分別作狀語: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像口袋一樣。

    ⑵名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態度、方式,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簡析 名詞“面”做動詞“刺”的狀語,表示“刺” 的方式:當面。

    ⑶ 名詞表示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簡析 名詞“船”作動詞“載”的狀語,表示“載”所用的工具:用船裝。

    ⑷ 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地點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 孤帆一片日邊來。

    簡析 名詞“日邊”作動詞“來”的狀語,表示“來”的地點:從日邊。

    ⑸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良庖歲更刀。

    簡析 時間名詞“歲”作動詞謂語“更”的的狀語,表示“更” 的性質:每年。

    ⑹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南取百越之地。

    簡析 方位名詞“南”做“取”的狀語,表示行為動作的趨向:向南。

    ⑺名詞表示情況逐漸地發生變化,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而鄉鄰之生日蹙。

    簡析 名詞“日”作形容詞謂語“蹙”的狀語,表示“蹙” ,這種情況逐漸的發展變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二)動詞的活用

    ⒈動詞活用為名詞

    例如 ①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簡析 動詞“奉”用作名詞,意即“奉送的機會”,作句子的主語。

    ⒉動詞的使動用法

    ⑴動詞的使動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動詞上

    例如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

    ②項伯殺人,臣活之。

    簡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動詞,都不能帶賓語,但因分別跟了“鄭”“之”,成為使動用法。“亡鄭”即“使鄭國滅亡”;“活之”即“使之活”,這裡可譯為“救了他”。

    ⑵某些及物動詞也有使動用法,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例如 ①謹食之,時而獻焉。

    ②晉侯飲趙盾酒。

    簡析 “食”,吃,是及物動詞,但這裡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讓蛇吃東西),可譯為餵養。“食”用作使動意義後讀sì; “飲”,及物動詞,但這裡說的不是晉侯飲趙盾的酒,而是晉侯給趙盾喝酒,讓趙盾喝酒。“飲”用作使動意義時讀yìn。

    ⒊ 動詞的為動用法

    例如 ①死國可乎。

    簡析 “死”是為動用法,“死國”即“為國而死”。

    (三)形容詞的活用

    ⒈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例如 大行不顧細謹。

    簡析 “細謹”,形容詞用作名詞,意即“細枝末節”。

    ⒉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⑴形容詞用在“所”字之後,便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

    簡析 “高”本是形容詞,但在本句中作了成分,譯作“推崇”。

    ⑵形容詞放在能願動詞後面,便活用為動詞

    因為能願動詞總是在動詞前面與動詞結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個能願動詞跟一個形容詞結合在一起充當句子的謂語,那麼這個形容詞大多也是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

    簡析 “窮”在本句中與“能”相結合充當謂語成分,因此活用為動詞。

    ⑶形容詞放在“之”“我”等代詞前面,便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稍出近之。

    簡析 “近”是形容詞,但後帶有代詞“之”做賓語,作動詞。

    ⑷形容詞後帶了介詞結構作補語,這個形容詞便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簡析 令尹子蘭……終於讓上官大夫(靳尚)在頃襄王面前詆譭屈原。“短”後跟了介詞結構“ 於頃襄王”應作動詞。

    ⒊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它的特點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例如 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②春風又綠江南岸。

    簡析 “弱”本是形容詞,在句中做謂語,但是形容詞做謂語,後面不可以接名詞賓語,而它現在接了賓語“秦”,所以它要活用為動詞,是“使……弱小”的意思;“綠”是形容詞,後面接了名詞賓語,應譯“使……綠”。

    ⒋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由形容詞活用而來的動詞,表示主觀上認為(覺得)賓語所表示的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

    ② 吾妻之美我者。

    簡析 “奇其言”“壯其貌”是主語滕公“認為其言奇”“認為其貌壯”之義;形容詞“美”後帶賓語“我”。“美我”即“以我為美”,意即“認為我美”;“小魯”“小天下”,是主語“孔子”主觀上認為“魯”和“天下”小的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古代美男外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