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iekt鐵鐵

    1922年,青年詩人徐志摩即將離開英國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就在返國前夕,他寫下了這首《康橋再會吧》。在這首詩裡,詩人表現了對康橋難捨難分的依戀之情,他對康橋的鐘愛,遠遠超過了一般人常有的喜悅和激動。祖國,是生養他的土地,那裡有他的親人、朋友,他對祖國的感情,就象兒子對母親的感情;康橋,則是詩人在外求學時遇到的“難得的知己”,是他精神上的朋友。如果說,祖國是詩人永遠的故鄉,是他的家,那裡有他的“根”,那麼,康橋同樣也是詩人永遠的故鄉——精神之故鄉,那裡可以尋得他精神上的“根”。 1920—1922年,徐志摩遊學於英國劍橋大學期間,不僅深受康橋周圍的思想文化氣氛的薰陶,接受了英國式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洗禮,他還忘情於康橋的自然美景中,在大自然的美中,發現了人的靈性,找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待詩人離英返國時,康橋已成了詩人“難得的知己”,詩人稱康橋為自己永遠的精神依戀之鄉,此時的詩人,心頭盛滿離愁別緒。在詩裡,詩人熱烈而又纏綿地傾訴自己對康橋的精神依戀。這裡的康橋,不僅實指詩人生活過、求學過的地方,它更是作為在“樓高車快”的現代生活之外的一塊精神淨土而存在於詩人心中,它就是大自然,就是美和愛,就是和諧。詩人對康橋的欣賞和讚美,實際上就是對大自然、對美和愛、對和諧的一種欣賞和讚美。徐志摩雖然生活在現代都市裡,卻始終膜拜和迷戀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詩人崇尚大自然的精神境界,對現代喧鬧繁雜的都市文明持一種拒絕的心理態度,“我但自喜樓高車快的文明,不曾將我的心靈汙抹”,他慶幸自己雖然生活在現代都市裡,但心靈仍保持著自然純潔的天性,而“古風古色,橋影藻密”的康橋,一如詩人自己,也儲存有大自然古樸的氣息,這,正是詩人和康橋能夠進行精神交流和心靈對話的原因所在,昔日他們如神交已久的知己終於走到了一起,肝膽相照、心心相印,今日別離時“依然能坦胸相見,依依惜別”。詩人在同康橋神秘的精神交感中,同大自然“坦胸相見”的心靈默契裡,體驗到一種美好的感情,體悟出愛的永恆:“康橋!山中有黃金,天上有明星,/人生至寶是情愛交感,即使/山中金盡,天上星散,同情還/永遠是宇宙間不盡的黃金,/不昧的明星”。把心心相印的情愛奉為人生至寶,奉為宇宙間永恆不變的美,這是詩人的一種人生信仰。徐志摩的人生信仰在現實社會里不免顯得單純和虛幻,在他回國後不久,他的所謂“理想主義”、“詩化生活”在現實中便開始碰壁,雖然他也悲傷和絕望過,但“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胡適語)。康橋,它在詩人心靈上深深打下烙印的,是那天人合一的神境,是大自然那脫離塵埃氣、清澈秀逸的純美精神,是愛和美、肉體和靈魂的和諧一致,“總之此地,人天妙合,雖微如寸芥殘垣,亦不乏純美精神”,這種對愛和美的極切關注和熱烈讚美,成為後來詩人生活及其詩歌創作的“主旋律”。康橋,它對詩人在精神上的影響是久遠的,它重塑了徐志摩,使徐志摩的生命歷程出現了轉機,成為他的精神故鄉:“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徐志摩《吸菸與文化》),回首往事,詩人想到自己心靈革命的怒潮,盡沖瀉在康橋嫵媚河身的兩岸,正是嫵媚的康橋激起了詩人的詩情,鼓盪起詩人靈感的潮水,開始了他有意義的文學生涯:“我心我智,方始經爬梳洗滌,/靈苗隨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輝,/聽自然音樂,哺啜古今不朽/——強半汝親栽育——的文藝精英”,康橋美麗的自然景色同詩人的自然天性和諧美妙地融合在一起,在這天人合一的神境裡,詩人的心智、詩人的藝術天賦得到了開啟,詩人得以自由地感受著生命、感受著愛、感受著美。康橋,無愧為詩人永遠的精神依戀之鄉! 《康橋再會吧》是徐志摩一篇較為重要的早期詩作,它以一種近乎自傳獨白式的敘述抒情方式,記錄下了康橋對詩人在精神上深遠的影響,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詩人崇尚自然、崇尚愛和美、崇尚和諧的思想觀,體現了他的人生追求和美學追求。在藝術上,這首詩採用細緻的鋪敘手法,表達出詩人對康橋真摯的愛戀,情感細膩而深切,但過分細緻的鋪敘,往往容易產生藝術上的瑣碎和幼稚,如詩中精心著意地長篇點數康橋之美以及康橋在精神上對詩人的影響,卻產生了太用力反而不就的效果。全詩意象繁複,情思豐富駁雜,但由於在形式上缺乏統一性,不如後來寫的《再別康橋》在形式的駕馭上達到圓熟的境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能否介紹個信得過的首飾品牌呢?有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