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乙己亂彈

    現實中是可能的。實戰中為了偷襲作戰,利用大型飛機作掩護,躲避對方雷達監測,緊貼飛行是可行的。以色列曾經成功的利用這種戰術偷襲轟炸了對方的核反應堆,以色列的戰鬥機採取密集編隊,利用民用航線飛行,騙過地面雷達監測(密集編隊成一架大型機的雷達反射訊號)……所以說,實戰中巧妙利用各種手段,出其不意,突然襲擊,是隨時隨地的都可能的。

  • 2 # 炎黃軍武

    戰鬥機躲在大型客機機腹下面,當然可以,但筆者眉頭一皺,發現事情沒這麼簡單: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是啊,好好的一架戰鬥機,為什麼要如此隱秘、跑到大型客機肚皮下面藏貓貓,會不會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企圖?

    戰鬥機這樣做,顯然不是為了和客機上的飛行員、乘客捉迷藏,常見的戰術動機就一種,藉助民航客機的掩護,躲避來自地面、或者空中的雷達探測,悄悄潛入客機航線前方的空域。

    那麼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戰鬥機這麼大的一坨,貼在大型客機機腹,雷達難道就看不見嗎,這能矇混過關?

    遠端警戒雷達,對一定高度的目標探測距離遠達數百公里,但分辨力有限,難以將異常接近的航空器區分開來

    雖然號稱“千里眼”,雷達的“眼神”可不像各位的肉眼一樣明察秋毫,而是有一點“散光”,遠距離的東西雖然能看到,但分辨不清細節。

    就拿雷達家族裡“眼神”比較好的戰鬥機火控雷達來說,幾十公里外的一群敵機,只要把彼此的距離控制在二、三十米以內,火控雷達就分不清那是一個機群、還是一個回波很明顯的大飛機,更沒法分辨目標的數量,這對戰鬥機飛行員來說是常識,很多空戰戰術就針對這一點而制定的。

    密集編隊的“颱風”戰鬥機,在這種間距下,尋常的戰鬥機火控雷達已無法區分、會將編隊認作一個大型目標

    火控雷達的“眼神”尚且如此,其他的雷達、比如早期預警雷達,分辨力只會更差。

    需要說明,雷達的探測距離和分辨力不一定有關係,分辨力是由工作波長和訊號處理方式決定,有時候也不見得是缺陷,譬如早期預警雷達,只要求看得遠、不要求看得清,能大概知道哪一個方向有雷達回波、可能有敵機來襲就行,具體的甄別,可以等目標接近後,再由搜尋跟蹤雷達、火控雷達來做。

    這樣說來,似乎戰鬥機貼近客機,就可以一路矇混過關、直撲目標了!

    別急,還有一個限制因素,恐怕是很多人根本想不到的,就是這樣的行徑無法持久,如果一直跟著客機,戰鬥機很快就會耗盡燃料而被迫放棄。

    能飛超音速的戰鬥機,巡航速度才600-700km/h,比民航客機都慢,是不是違反直覺?

    C919客機,憑藉較大的尺寸和高升阻比設計,巡航速度(最經濟的飛行速度)約910km/h,比戰鬥機的經濟巡航速度更快

    但事實就是如此,流體中,大的物體運動起來會比小的更“省力”,換句話說,同樣以900km/h的速度飛行,客機是正常巡航,身板更小的戰鬥機卻要加油門、甚至開加力才能跟上,油耗飆升、航程縮水,所以在制定作戰計劃時,必須把這一段的高速飛行考慮進去,以免燃油耗盡出現險情。

    最後必須指出,戰鬥機借客機掩護自己的行徑,會嚴重危害客機的安全,甚至殃及無辜,在和平年代並不是一種可取的選擇。

    但如果爆發全面戰爭,沒人能置身事外,那就另當別論了。

    ——

  • 3 # 戰忽局

    這個想法從實際來說,應該是可行的

    北約當年打擊南聯盟的時候,奧地利軍方雷達觀測人員就多次發現美軍經常用這種運輸機下面藏戰鬥機的方法,讓美軍作戰飛機不申報就飛越中立的奧地利領空,為此奧地利多次向北約提出抗議。民航機與運輸機體形差不多,運輸機可能會更大一點。

    但是,民航客機下面藏戰鬥機是一種低效率的行為,一架客機下面最多也就藏1-2架戰鬥機,這對於需要編隊來形成足夠戰鬥力的戰機來說,既不經濟也低效率。

    這張圖片出自電影《空中決戰》,利用民航客機欺騙雷達,其實違反國際民航協議,因為等於是劫持民航客機作為人質。

    因此在實戰中更多的是用十多架戰機組成編隊,讓戰機編隊在雷達上呈現民航客機的影象,以欺騙雷達觀測人員。

    1981年以色列空軍巴比倫行動,首次出戰的F16遠端空襲伊拉克的實驗性核反應堆, 14架F15與F16混合作戰部隊用空中密集編隊,偽裝成大型民航客機的雷達回波騙過伊軍雷達,並且選取沿約旦、沙特邊界的雷達盲區作“波浪式超低空飛行”,最終行動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消防水泵洩壓閥的洩壓值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