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的《前赤壁賦》
意思是: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鬥宿和牛宿之間徘徊。
原文: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譯文: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鬥宿和牛宿之間徘徊。白茫茫的霧氣籠罩著江面,波光與星空連成一片。我們聽任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飄動。多麼遼闊呀,像是凌空乘風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多麼飄逸呀,好像變成了神仙,飛離塵世,登上仙境。
擴充套件資料:
《後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後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後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遊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
前賦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後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的山水特徵,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寫泛遊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遊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遊所作的準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遊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著“月白風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餚與美酒。
再遊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敘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入正文,可東坡卻“節外生枝”地又插進“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出自:宋代蘇軾的《前赤壁賦》
意思是: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鬥宿和牛宿之間徘徊。
原文: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譯文: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鬥宿和牛宿之間徘徊。白茫茫的霧氣籠罩著江面,波光與星空連成一片。我們聽任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飄動。多麼遼闊呀,像是凌空乘風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多麼飄逸呀,好像變成了神仙,飛離塵世,登上仙境。
擴充套件資料:
《後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後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後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遊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
前賦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後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的山水特徵,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寫泛遊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遊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遊所作的準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遊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著“月白風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餚與美酒。
再遊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敘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入正文,可東坡卻“節外生枝”地又插進“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