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懶羊羊的羊
-
2 # 寶樹光茂
奔波勞碌只為飢,但凡得食又思衣,
衣食住行思妻妾,娶得嬌妻生貴子,家有良田千萬頃,人無官職被人欺,
中了高官朝帝主,如何及得漢鍾離?
這首打油詩,足以證明人生的慾望有時真是貪得無厭,但卻是活生生人生百態生活的寫照。
把《民以食為天》與《衣食住行》相提並論。真不知道是《文斷章取義》或是《章連文取意》尤如“直匠對彎木”著實要費一番神。
人生來到世界上,為什麼,第一時間個個都是哭?是不是知道了?人生註定奔波勞碌?
《但凡得食又思衣》連剛出生的嬰兒都知道吃是唯一大事,所以《民以食為天》。
《衣食住行》的衣,並不是指文明不文明的標誌,更不是說,衣著的作用超過了食。衣排在食住行前面,也不是說人類進步了,懂得文明。
《衣食住行》是雅稱,俗話則是《吃穿住行》“衣食”原泛指基本生活資料,並不包括綾羅綢緞,山珍海味。
《衣食住行》指的是人們人生最基本的生活條件,而不是《豐衣足食》。
-
3 # 踏雪尋龍
俗話說的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因為人穿衣不僅僅是為了保暖防風,還是裝飾身體(耍酷),美化生活(吊馬子)、提高身份(裝B)等的作用。因此服飾成為一個名族歷史、文化、生活、生命延續的重要載體。像電視裡面演的野蠻人一樣,雖然他們生活條件差,但名族服飾之美,令人驚歎,尤其是酋長,更是一枝花的存在。所以所衣服的影響深入到生活各個方面,所以排第一。
淺談個人看法,認真回答,虛心請教!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分別從這兩句話來提高認識,這兩句話從本質上來上說都是沒有問題的,都是大家比較通俗的說法,慢慢的就成了嘴邊時常掛念的一句話。但為什麼在“衣食住行”中,“食”卻放在了“衣”的後面呢?
從提出的時間上來看:“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最早提出來的在《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有過記載,其原文是:“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翻譯過來就是:“皇帝要以百姓為賴以生存,而百姓則以食物作為自己的生活所繫”。這裡便有了本質的區別,在古代,由於戰亂、天災、徵稅…等各種因素,這個時候提出來這句話,很顯然既迎合了當時百姓的需求,又穩定了統治者的統治地位,給人一種從上到下的體恤效果。
“衣食住行”的提出是則是在孫中山《民生主義》。這裡要插點小知識,那就是《民生主義》提出的背景。當時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一個全新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提出來的“革命綱領”,它受一方面西方資本主義的影響,另一方面中國當時的經濟體系也發生了微妙的改變,沿海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模式的工廠,已經不再是古代那種“小農經濟”,傳統的農業模式受到了衝擊,致使“食”在當時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從接受的思想主體上來看:“衣食住行”從這四個字來看,很明顯“衣”的作用已經從某個角度已經超過了“食”。這個在民國時期,已經有所體現,因為受西方思想的影響,西裝、旗袍等逐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傳統的長袍馬褂已經慢慢的被西裝所代替,這也就從根本上最能體現民國的特徵。因為穿著的改變,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談吐和舉止,西餐也逐漸被華人所接受,這其中的過程都是傳遞的。
所以,要問“衣食住行”中為何“衣”會在“食”的前面?想必現在不難解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