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蔓說文化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一下法常是誰

    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號牧溪,四川人,大概時間為宋末元初,具體生卒年月不祥,但有資料記載牧溪於公元1281年逝世。代表作品有《老子圖》《松猿圖》《遠浦歸帆圖》《瀟湘八景圖》。

    中國《畫繼補遺·捲上》載:“僧法常,自號牧溪。善作龍虎、人物、蘆雁、雜畫,枯淡山野,誠非雅玩,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其畫筆墨淋漓,頗具禪意。遺蹟多流日本。其《遠浦歸帆圖》真跡藏於京都國立博物館。其《松猿圖》對日本禪畫尤有影響。甚至被評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

    (上圖就是他的作品,松猿圖)

    但是他的畫為什麼會被日本奉為國寶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當時社會的主流審美!

    宋朝時期院體畫一直是當時社會的主流審美,典型的就是以宋徽宗作品為代表。(下圖為宋徽宗的瑞鶴圖)

    還有一種我們更為熟悉的文人畫,是由蘇東坡興起的另外一種畫風,就像這樣(下圖為蘇軾作品瀟湘竹石圖)

    院體畫追求逼真的寫實手法,文人畫更追求文人墨客內心的品格思想表達,雖然畫風不同,但這兩種畫派一直是當時的主流畫法。而法常的畫風並不屬於這兩種的任何之一。

    再結合當時的歷史狀況

    中國繪畫流傳入日本有兩次浪潮。一為「古渡」,主要發生在十二至十四世紀間。當時傳至日本的古畫大部分可粗略地歸於「Sōgenga」,按字面解即「宋元畫」之意,實際上特指當時日本僧人、幕府將軍之屬所賞識並收藏的有限的幾種中國繪畫。第二次浪潮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的數十年間,當時重要的中國繪畫作品,其中包括早期繪畫作品,針對日本收藏者為買家流入日本市場……

    (上圖為法常作品 觀音圖)

    『較早發生的「古渡」浪潮』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十二世紀晚期持續至十三、十四世紀而漸臻高峰。當時,日本禪宗和其他宗派的僧人在中國南方的名剎中求法,主要在浙江、少數在江蘇,學成之後迴歸本國。同時,也有中國僧侶赴日本傳道。宋元時期就有二百五十多名日本僧人遊學中國,平均留駐十至十五年。』

    而法常的同門——日本僧人聖一法師就是來中國遊學的其中之一,他在中國學佛六年,在中國學習了大量的知識,帶回日本千卷宋書,也帶回了法常畫的三幅作品《松猿圖》、《竹鶴圖》和《觀音圖》,此時的法常正是思想和畫技臻於成熟之際,是用『文人畫』方式改造禪宗繪畫的成功之作,已作為日本的『國寶』被奉為神品。(下圖為法常作品 竹鶴圖)

    聖一法師回國後,參與發展確立了日本的禪宗,所以從宗教發展的歷史上來說,法常的禪宗畫被奉為日本國寶有這樣一個原因。

    從藝術層面上說,法常的作品所描繪的只是客觀自然地表現天地間的生靈,無悲也無喜,將自然原原本本地呈現出來,反映了法常心如止水、波瀾不驚的內心世界,唯有如此心境才會有如此畫境。從畫法上講,背景之竹用筆瀟灑,而主體形象的鶴卻格外工緻。這種工寫兼用的畫法成為法常花鳥畫的一大特色。

    所以他的作品被日本奉為國寶也不足為奇啦!

  • 2 # 倒看世界

    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號牧溪,四川人,生卒年月不祥。南宋畫家,日本古籍《松齋梅譜》中評價牧溪的繪畫“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裝綴。”中國《畫繼補遺捲上》載:“僧法常,自號牧溪。善作龍虎、人物、蘆雁、雜畫,枯淡山野,誠非雅玩,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其畫筆墨淋漓,頗具禪意。遺蹟多流日本。其《遠浦歸帆圖》真跡藏於京都國立博物館。其《松猿圖》對日本禪畫尤有影響。甚至被評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 代表作《瀟湘八景圖》。

    在中國繪畫史上,牧谿是中國對日本影響最大,最受喜愛與重視的一位畫家,日本及歐美的學者在出版的有關中國繪畫史的記載,或畫家評論中,一致予以極高的評價,他們推崇牧谿為最偉大的畫家,牧谿的觀音、猿、鶴、漁村夕照等圖,是中國自中唐以來所發展的水墨畫中,藝術境界最高的結晶品,也是東方藝術史上罕見的傑作。研究禪畫的學者,推崇牧谿是禪畫大師,他的畫室禪畫中的極品。牧谿的繪畫風格是簡逸豪放,自然清淨,空靈淡泊,不論是造型、用色、用筆、運墨,都能擺脫形似的束縛,以率真的筆意,單純的墨色,追求形象之外的意境創作,表現了簡潔凝鍊的風格。牧谿繪畫,從淡彩到淡墨到一片空白,所表現的另一種風格是淡泊。同時他也是位具有文學氣質的畫家,他的繪畫創作,是善於詩與禪的手法,把故事意象的感染力量同水墨畫的表現結合為一。

    七百多年來,牧谿在中國本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在日本得到崇高的地位,這或許是因為他的大部分繪畫作品,創作之後即東渡日本,國內遺留不多,所見者少,因而忽略了他。在一些新史料陸續被髮掘出來後,我們對這位富有創意畫家,應該正視他的繪畫價值,重新認識並肯定他在中國繪畫史上應有的地位。

    南宋畫家牧溪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擅長畫山水、蔬果、和大寫意破墨僧道人物,從這張《六柿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六個柿子隨機的擺設,用在每個柿子上不同的筆墨、虛實、陰陽、粗細間的靈活運用,作品呈現出靜物作品的“隨處皆真”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蜜蜂怎樣傳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