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談歷史

    李鴻章從日本商談了《馬關條約》後回國,向皇帝請了20天的假。20天的假期,很快就過去了。5月11日,李鴻章又上了一個摺子,請求延假一個月,朝廷也應允了。在這30天的假期裡,李鴻章過得並不輕鬆。因為《馬關條約》之後,還有一系列的善後問題需要商討,其中最緊要的是臺灣的交接和遼東半島的歸還。

    李鴻章原本打算以臺灣強烈的反割臺情緒為理由,推遲臺灣的交接。日本方面卻催促中國派代表前往臺灣商談交接事。自甲午以來,李經方(李鴻章的兒子)受到言官猛烈的彈劾。由於父親李鴻章在日本受傷,李經方不得不接過“全權大臣”的燙手棒子。與此同時,指他賣國的謠言聞風而起,且荒誕不經,諸如“以己貸貨百萬借給倭人”、“所納外婦即倭主睦仁之甥女”,查無實據,卻不脛而走。

    此次,李鴻藻和翁同酥力主派李經方前往“割臺”。5月18日,刑科給事中謝雋杭奏請派李鴻章、李經方父子赴臺交割,筆端極盡飢諷,說什麼李鴻章父子“既能定割地請和之策,自必具用夷變夏之才”,“豈有功屆垂成,反自逍遙事外之理”,派他們赴臺交割,正好可以“終遂其志”。

    當日,便有電寄諭旨命李經方前往臺灣,與日本所派大臣辦理割臺事宜。訊息於次日傳到李鴻章耳中,他透過科士達與英美公使和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聯絡,企圖免除任命,但皆被告知“無法可想”。無奈之下,他致電總理衙門,稱李經方“神志不清,斷難勝此艱鉅”,請旨收回成命。現在臺灣抵抗正識,李經方一去不是羊入虎口嗎?即使全身而還,名節也更難保全。李鴻章肯定慌了,以至於編造出來理由很難讓人信服。

    果不其然,5月20日,光緒帝發下諭旨,對李託病之事“殊堪詫異”,詰責李鴻章身兼重任,在這種關頭,怎麼可以置身事外,命李經方迅速赴臺,不要尋思推脫,否則“惟李經方是問,李鴻章亦不能辭其咎也”。

    這一道嚴旨,讓本來就鬱郁不得申的李鴻章感到難以承受,他再次想到了科士達,希望在科士達的陪同下,李經方臺灣之行能有驚無險。他也沒辦法安慰兒子,只能在發去的電報裡一抒抑鬱。

    李鴻章也不好在天津滯留太久,並初步定於6月12日進京。恰在此時,日本派來的使臣林董將到中國。李鴻章收到了總理衙門的電旨,命他和王文韶為全權大臣與林董談判商約,“不必先令來京” 。

    6月15日,林董到達天津。第二天,李鴻章、王文韶便拜訪了他。北京本是希望將林董留在天津,商討《馬關條約》簽訂後遺留的商約和遼東半島問題。不過此次林只是作為駐京使臣,並無談判的任命。林執意要上北京,李、王也不好強留。至於商約的談判,林表示入京後可再回天津商談。

    但從北京傳來的訊息,對李鴻章越來越不利。隨著孫毓汶的開缺,徐用儀也岌岌可危。朝中能幫他說話的已然寥寥,思量再三,他決定親自上京,為自己辨明。

    既然日本公使林董要求在北京談判商約,那麼李鴻章在屢次乞假後,也有了一個較為光彩的理由進京。同時,他還有個小算盤,希望拉翁同酥參加商約的談判,使這個老“清流”也嚐嚐對外交涉的滋味,多少能堵點悠悠之口。在朝中無人幫襯的情況下,李鴻章希望透過伍廷芳的陳情,向日方表達他“傾日”的願望,使日本寄重於他,這席話頗能打動日本領事官。

    8月21日,李鴻章奏《請入都覆命折》,明明是自己想進京,卻能處處以朝廷立場出發,其中提防日使“別存觀望”一句,使得李鴻章的進京變得尤為需要。兩天後,李鴻章奉上諭,獲准進京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中的smile果實到底有什麼秘密?和之國篇章發展到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