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恩斯

    歐洲海上風電成本迅速下降,根據WindEurope的資料,2018年海上風電成本245萬歐元/ MW,2015年海上風電成本441萬歐元/ MW,成本下降了44%。所以海上風電成本下降成為最近比較明確的一個話題。我們都知道,電力行業的銷售電價全球波動都不是很大,而決定整個電力行業興衰的,最終是成本。在能源方面,不管是頁岩油,還是光伏風力發電,最終集中到一個性價比問題。

    在風電上面成本壓縮較快的歐洲國家有英國、德國、丹麥和荷蘭。有資料顯示,在德國,海上風電投資的成本160萬歐元/兆瓦,而荷蘭和丹麥的成本則低於200萬歐元/兆瓦(這裡是產能資料)。

    相對來說,中國的海上風電正在起步階段,但差距不小,有測算顯示,含稅海上風電成本不低於0.84元/千瓦時。而2018年風電上網價格是0.85元/千瓦時。而今年經歷了一輪調整,部分企業上網價到了0.8元,更低的到0.75元。可以說現階段的海上風電比現有陸上風電成本要高。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需要獲得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那麼為什麼歐洲的風電成本會下降如此之快呢?

    1、技術。這個是根本性的,很多人容易忽視這一點。體現為更高的電力轉化效率,更加簡便的電力運輸,更加大的渦輪。有統計表明,10-12MW機器在大比例增加,而原來是6-10MW渦輪機,2014年以來渦輪平均容量增加了16%。

    2、你可以從技術角度來看大容量的風電渦輪走向,你也可以得出一個比較簡單的結論,規模經濟在風電領域非常有效。也就是說所有的風電領域的投入都是擴大規模,增加功率,產量高,成本回收就快。這裡面需要大功率的機組,也要大規模的區域,跑量才會贏。

    3、競爭性競標體系。這就要說到歐洲風電的一個核心政策,就是招標。上網電價被固定在某個水平,投資人投資風電,只要按照這個電力價格供應即可。這個時候企業競爭就得以體現。大型技術成熟的企業由於有更好的規模效應,所以他們更加容易獲得新的專案。從而進一步壓縮成本提高效率。

    4、風電補貼在歐洲也是長期存在的,這也是為了改變能源結構。但是近些年,風電補貼減少或者有部分企業不再享有補貼。政府透過更多的其他服務來為企業做前期工作,為選址掃除障礙。風電很明確的一點,其有地域性,即使在海上,風電企業面對航行線路,洋流等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風電投資失敗率較高。所以政府將補貼的重點轉移為為企業進入投資做前期的準備。所以企業進入的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區域,就好像造房子做好了基礎,選好了地段,熱門區域,地質構造合理,那麼你就能很放心去開發土地。

    綜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政府固定上網價,若干年不變,以此來驅動企業降低成本,提高規模,而為了提高企業投資成功率,政府做前期工作提升投資成功率。當然,由於電力產能是可持續的,海上風電維護成本較低,那麼未來當上網電價約定變更,必然會促使電力價格下跌。或者,淘汰掉更多傳統電力供應者。

    綜上。我們再回頭說中國的海上風電。中國海上風電已經開始起步,但2017年遭遇了光伏風電裝機寒冬,源自於現階段中國的電力供應量比較充足。但我們從環保角度出發,需要調整電力結構,減少火電。可是無論怎麼減少,現階段海上風電的成本依然較高。中國的風電還有一定的吸納問題,一個是電力輸送通道和海上風電選址,相對於歐洲那些國家,比如英國四面環海,而荷蘭有很大規模的淺灘海域,而大西洋季風又相對穩定。中國是單面沿海,而且有颱風干擾,還是繁忙的集裝箱航道。所以輸送通道比較狹窄。而另一方面沿海地區接入變電限制較多,起源於本來就已經十分成熟和穩定的電力網路體系。

    對於歐洲經驗,令人產生興趣的其實是政府將補貼改變為選址這一點,競價機制比較好理解,中國在多個領域已經對招標體系有一定的經驗,競價關鍵,是穩定的上網價格。但海域選擇依然是一個重大的難題。中國的海上風電行業將在未來2-3年,逐步透過規模提升的方式步入成熟行業,現如今中國海上風電裝機總量已經全球第三。預計到2020年裝機量將超過500萬千瓦,而2020年至2030年每年新增容量將達到200萬至300萬千瓦。當然這並非是一條平行增長線,這裡面還是存在成本的問題。如果電力過剩,那麼上網電價就會下行以制約裝機量。所以,關鍵不在於多少颱風機,而是成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帝為什麼要毀掉巴別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