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8425833711

    洛神賦》為曹植於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所著。最早見於蕭統《昭明文選》,其序稱曹植由京城返回封地時,途經洛水,忽然有感而發,並作此賦。洛神為中國神話裡伏犧氏(宓羲)之女兒,其因為於洛水溺死 ,而成為洛水之神,即洛神。此賦為曹植所著的文章裡較為著名的。 寫作因由 此賦詞句華美,比喻新奇,並屢被後世文人所引用,稱頌。並被採用多種形式演繹,如東晉時,大畫家顧愷之亦以此賦為題繪畫了名為《洛神賦圖卷》的畫卷;書法家王獻之曾書《洛神賦》,今僅存十三行,稱玉版十三行,趙孟頫也曾用小楷書之。 金庸武俠小俠《天龍八部》大量引用《洛神賦》的詩句。 對後世影響 甄氏是中山無極人,是上蔡令甄逸之女,出生於漢靈帝光和五年(182年),比曹丕長五歲,較曹植長十歲。《三國志·魏書》注列舉了甄逸的三男五女的名字,唯獨沒有她的名字,稱她為“甄宓”,完全是因為曹植的這篇《洛神賦》被一些人認為是寫給甄氏的愛情篇章。 《洛神賦》原名《感鄄賦》,原因是曹植在黃初三年(222年)被封為鄄城王,而《感鄄賦》作於第二年,李善注又改《感鄄賦》為《感甄賦》,把《洛神賦》看作是曹植寫給甄氏的愛情篇章。李商隱有多首詩詞秉承李善之言,其中《東阿王》一詩: 國事分明屬灌均,西陵魂斷夜來人。 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 又有《無題》詩云: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但宋大詩人劉克莊,明“後七子”首領王世貞等均反對這一說法,認為純粹是好事者牽連附會。 可是雙方都無確實證據。這樣一來,《洛神賦》到底是曹植為甄氏所寫,還是自況,以美人比喻自己,就難下定論。 和甄氏的關係 甄氏和曹植是同時代人物,甄氏嫁入曹家大致有15年的時間,年齡大致是24歲到39歲 。曹植是知道兩字相通的,賦的題目也很反常,漢賦中寫一座城池的賦一般以《城名賦》命名,如《東京賦》《西京賦》等,並無《感城名賦》這一慣例。並且《感鄄賦》的內容非但和鄄城毫無關係,而且其中“跑題”所描寫的洛神非常傳神: 襛纖得衷,脩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雲髻峨峨,脩眉聯娟。 丹唇外朗,皓齒內鮮。 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瑰姿豔逸,儀靜體閒。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不論自況與否,這些描寫應該是有人物原型的,從作品結尾所透露出的作者對洛神的戀戀不捨卻又被迫離開的悽婉之情,更不能不令人起疑。 《昭明文選》中李善為「曹植」一條作註明確記錄《感鄄賦》就是《感甄賦》: :「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後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植還,度轘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雲: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蓆,懽情交集,豈常辭能具。為郭後以糠塞口,今被髮,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訖,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 其中“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若考證為真,則可算確實證據,因為若曹植和甄氏無男女私情,則曹丕不大可能把自己太子生母的貼身物品贈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修理廠員工崗位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