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熟穩重愛泫雅

    雙子殺手的噱頭在於120幀/3D/4K,但可惜的是就目前來看,120幀帶來的視覺體驗,並不能講好一個故事。李安自己表達:遠離戲劇,用視覺講故事。從這句話看,他並沒有誤入技術的迷宮,相反是他自願進去的。他就是要用最先進的技術來拍這部電影。當然從結果上來看,光是憑藉視覺似乎並不能讓當下的觀眾愛上這部電影。

  • 2 # 十三盤娛樂

    說起李安大家都會想起他的一些代表作,比如《臥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等。他的上一部作品已經是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當時這部影片就採用了全新的電影拍攝技術120幀,這部電影最終贏了口碑失了票房,豆瓣評分8.4。

    最近李安的新作來了,《雙子殺手》上映,同樣是採用了120幀技術,但是這部電影有24幀、60幀、120幀3個版本,如果你想得到最佳的觀影效果,那你需要選擇120幀的場次觀看。但是這部電影上映以後似乎並沒有取得預想的口碑和票房,北美的電影爛番茄指數只有20%,豆瓣評分7.1,而且無論是北美票房還是國內票房都不如人意。

    國內著名導演張紀中曾經評價《雙子殺手》,表示這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但是在人物角色塑造上出了問題,不符合觀眾的一些既定思維。也有其他的聲音質疑,李安陷入了技術迷宮,為技術而技術。所以到底應該怎麼去看待這部影片呢?我們跟李安一起去探索和思考一下。

    為什麼要使用120幀技術?

    李安表示,從他開始拍攝3D電影的時候,發現觀眾的眼睛更尖了。電影的解析度跟電影的語言,需要與時俱進。李安形容這是一個新的東西在召喚他,一方面有新奇感,另外一個方面他想摸透這項技術。他覺得這種技術能讓觀眾有更好的參與感,所以覺得很有意思。而且他表示這種拍攝方式是對未來的探討,未來拍其他電影也會用這項技術。

    李安強調這種技術對人的臉的觀察尤其細緻,可以把人看得更通透。因為這種改變,導致所有的燈光背景都需要跟隨調整和改變,很多過去的手法再也糊弄不過去了,這些挑戰讓他覺得很興奮。

    這部電影如果你不是看到導演寫著李安,你不會覺得這是一部李安的電影。在李安以往拍攝的電影裡,從來沒有一部好萊塢味道這麼重的動作片。遠端狙擊,越野電單車追逐,近身肉搏,爆破,幾乎所有的動作片元素這裡都有。

    這些東西如果你剛好看的是24幀的版本,你真的會覺得非常的平庸,但是你如果去IMAX或者巨幕觀看高幀版本,你會發現這部電影真的會變成另外一部電影。所有的動作清晰可見,人物的表情,動作的細節無所遁形。這些解析度的提高,確實加強了觀眾的代入感,這應該也就是李安現在所追求的新技術的核心。同樣一套動作,呈現出來的衝擊力不再一樣,精緻化程度大大提升。

    我想這是一把雙刃劍,畢竟國內甚至北美的大屏都不會全部是60幀以上,更別說120幀了,可能有更多的觀眾看到的是24幀和60幀的版本。比如我在深圳,電影院的裝置已經算好的了,但是120幀的選擇還是不多,大部分都是60幀的版本。而且120幀的門票普遍都高達120元以上,部分超過150元。所以對於一般觀眾而言,導演李安在電影中準備的絕大部分有價值的細節,觀眾都是看不到的,可以說並沒有看到真正的李安作品。

    年輕版的亨利為什麼要用數碼虛擬

    電影講述的是美國國防情報局特工亨利(威爾·史密斯飾),準備退休之際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殺手的追殺,在兩人的激烈較量中,他發現這名殺手竟然是年輕了30歲的自己,一場我與我的對決旋即展開。

    在電影裡大家看到的那個年輕版的亨利,其實也是威爾史密斯演的,但是整個臉部是虛擬技術。這次的效果真的可以說以假亂真,但是為什麼要用這種技術呢?是為了技術而技術嗎?

    李安表示,如果光給人化個妝改個髮型,就讓人相信這是20多歲的亨利,在新技術下是看不通。所以他就選擇了新的技術帶到電影裡,用數字手段重塑了亨利的臉。這樣這個角色才能得到觀眾的信任,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其實坦率地說,如果不是因為後期看資料知道那是虛擬人物,真的看不太出來,這是一個虛擬人物,真實度太高了。李安說他想發展新的美學,新的美感,未來還有很多的新的技術要去探索。

    但是李安也很坦率地承認了,無論是120幀技術還是虛擬人物技術也不一定就是未來的趨勢,只是他覺得數碼應該有屬於自己的藝術形態。

    就這部電影的觀感看來,技術的應用是非常成功的,只是還是前面說的,你得去看120幀的版本,那才是真正的《雙子殺手》。

    3D電影有很多不一樣的語法

    3D電影是可以控制景深的,整個3D的量都可以控制,需要和觀眾交流的時候拉近,需要保持距離感的時候可以拉遠,這些在2D電影裡都不存在這些控制,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電影語言。未來的電影可能還會有無限的可能性,現在的電影才100多年,未來還會變,說不定哪天攝影機都會消失。

    所以李安是從電影的技術探討去思考了很多東西,但是受制於我們的放映技術,可能他的很多想法和構想,其實大部分的觀眾是GET不到的。這一點其實比較可惜,先拋開整部作品的呈現效果,就單看李安目前還在電影的前沿技術上的學習和研究,這種精神是可敬的。

    《雙子殺手》講述的是自我,《綠巨人》確實有一樣的母題,但表達的意思不一樣

    李安表示《雙子殺手》和《綠巨人》都有差不多的母題,講“自我”,但是拍攝《綠巨人》的時候他年輕20歲,現在能打動他的已經不再是憤怒。拍攝《雙子殺手》是想表達對生命的回顧,如果我們面對年輕的自己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這個是故事吸引他的點。

    人在純真年代的時候,他是一個什麼心態,他對未來是什麼樣的想象。當你走過以後,你想對年輕的自己,說什麼。你看到自己的未來以後,你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和思路。李安覺得是一個比較存在主義的東西,人的存在到底是什麼?

    克隆人,到底是不是一個人,他有沒有感性,有沒有靈魂?這是我們過去都沒有體驗的。

    其實對於這個設定本身是很有意思的,當真的克隆出了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類的時候,到底誰才是最純真的自己呢?這裡面有深層次的哲學問題。

    所以這個克隆人的設定,他既是過去的自己,也代表著最乾淨的自己,他還沒有經歷人生,一切都還有無限的可能。

    因為電影的成本很高,李安承認劇情的起伏跌宕還是比較主流的

    說到這部電影的整個故事,坦率的說,爛番茄20%的新鮮度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中情局CIA,FBI,內部反水,被國家機器追殺,類似於黑水那樣的踩著法律邊緣的國際僱傭軍等等,這些情節都太熟悉了。

    李安強調了一點,電影那麼貴,也就是高成本其實還是影響了整個故事的安排,考慮了一些主流觀眾的口味特點,有一點隨大流。

    但是他強調他最關心的還是本質問題,人怎麼樣才算是一個人,跟克隆人比起來,如果克隆人是純真的,我們是不是更像一個克隆人,我們就像這個社會克隆出來的符合它的規則的克隆人。

    克隆人沒有父母,他也要追尋自己的人生意義,這個就是李安想表達的議題。但是坦率的說,當第一遍看完電影的時候,真的完全沒有想過這些深度問題,可能都被電影的動作畫面吸引了,完全當成一部好萊塢無腦動作片來欣賞。

    其實這也是一種尷尬,如果這不是一部動作片,可能這種核心的東西會表現得更充分和明顯。但是如果要讓觀眾在一部動作電影裡看到這種東西,對觀眾的鑑賞力是個考驗。

    李安想表達的東方哲學思維,和好萊塢的團隊還是需要謙讓磨合

    談到和好萊塢的團隊合作,他就表達了自己有順暢的時候,也有痛苦的時候。我們對藝術的詮釋跟西方有很大的差異。而《雙子殺手》的表現形式是偏西方的,是透過比較劇烈的衝突來製造事情、情感的衝擊、人性的激盪等等。

    所以在好萊塢拍電影,在故事性和人物對應方面常常會遇到衝突。現在拍電影越來越貴了,全世界的接受能力也要考慮,要考慮全球市場。但是主導的還是美國好萊塢的思維,故事怎麼敘述,好人怎麼回事,壞人怎麼回事,在幾分鐘的時候壞人幹了什麼事,情感怎麼反轉,淚點在哪裡,笑點在哪裡,故事的走向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方式。

    我想《雙子殺手》就是典型中的典型,主角為國家效力成為殺手,後來厭倦了殺人的日子,發現要殺的不是恐怖分子,想揭開真相卻被追殺,原本監視他的特工反水幫他,壞人最後也有自己的一套理想邏輯,他要製造嚴格執行任務的沒有良心的克隆戰士,最終克隆人開始自己的全新人生。這就是典型的好萊塢思維。

    我想李安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估計是受到了不少的好萊塢團隊的影響,套路略微明顯了。李安表示,他需要適應,也有很掙扎的時候,但是英文片需要隨俗的東西還是比較多。

    在講述東方故事的時候,其實李安會比較堅持,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後的結局,老虎上岸離去,派上岸以後感覺到自己的真神離去,痛哭了起來。這個在西方觀眾是無法理解的,他們覺得終於解救了,要開心歡呼才對。但是李安堅持了自己的想法,美國觀眾就看了覺得很洩氣。

    拍攝《雙子殺手》最初並不是李安的想法,故事最初也確實沒有吸引他

    《雙子殺手》的劇本其實已經面世20多年了,只是2年前片方找到李安,說現在的技術應該可以實現它了。拍攝現在的自己和30年前的自己的故事,而且會請來一個大明星演,其實這些才是讓李安動心的東西。

    所以大家也就可以理解這個故事為什麼會有一些老套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在20年前直接拍出來,那絕對是大片中的大片。放在今天,也許技術上更加完美呈現,但是故事本身的魅力卻已經不在。美國的影評人就曾經這樣評價,《雙子殺手》的故事不足以承載這些技術。

    但是我想作為李安,能有一個投資者願意讓他去做這件事就已經很難得了。也許他能找到更有故事性的劇本,但是未必能找到願意慷慨解囊的片方。有時候願望和現實之間,總是存在一些錯位,沒有辦法之下,只能遷就了。

    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我覺得李安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是給足了誠意的,並不能說他是為技術而技術,也沒有陷入所謂技術迷宮,他曾經迴應過,他對技術完全沒有興趣。他只是想在這部電影中做更充分的探索,去學習新技術下的電影語言而已,這個對電影的發展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至於電影本身,在故事性方面確實略微老套,但是整個畫面在新技術下的呈現確實更加的具有衝擊力和細膩感,就一部動作片而言,至少能打70分。

    而電影的核心,想表現的人性思考,我覺得用的表達方式過於西方化,東方觀眾根本get不到這些東西,最多看到一些皮毛。這可能是需要二刷以後帶著思考去看,才能看到的東西。

    結語

    坦率地說,李安其實有點貪心了,他希望看打鬥片熱鬧場面的觀眾進場,也希望喜歡看有深度思想的影迷也進場,但是魚兒熊掌都兼得的難度真的有點大。但是總體來說,這部電影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探索意義的,是一部非常有誠意的良心佳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註冊會計師可以採用下列什麼審計程式獲取審計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