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艾米親子屋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客觀對待。

    經書有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因為它可以灌輸孩子一些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教會孩子很多做人的道理。

    好是肯定的,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孩子讀經熱就不一定都是好事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我自身經歷來分析,比如我家妞妞,三歲的時候,我教她三字經,百家姓這些極易上口的詩書古文,她喜歡,也會跟著讀,但是好多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我給孩子解釋,但是如果讀一句解釋一句,孩子根本不耐煩。

    尤其是百家姓,怎麼解釋?讀它的意義何在?

    我後來做了這方面的考慮之後,放棄了,因為對比很多白話文章,孩子更喜歡後者,比如十萬個為什麼,植物百科,還有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甚至日常安全之類的小故事,圖配文的,孩子很喜歡。

    結果是樓下小妞妞三三詩文不離口,但是一個字認不出來,一句意思都分析不清楚,而我家妞妞已經把基本的安全注意事項熟記於心,會認出好多植物蔬菜花朵,學會了一些日常的生活事項處理程式。

    所以說,讀經書,是好事,但是要針對自己的現實情況來做選擇,如果孩子表示不喜歡,不要強加於她,否則只能令孩子更加厭煩,甚至未來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 2 # 唐易成A玄學風水策劃

    題主的問題是:如何看待當前的讀經熱。

     

    首先要確認題主所說的“經”是哪種經?

    據我的理解,經的含義應該是兩種:

    1、宗教類的經文。

    宗教,無非就是勸人向善,讓人心平氣和,不惹事生非,算是修身養性的一種特殊方式。只是需要正確的對待,不能沉迷不能自拔。

     

    我看到過很多在抄經,寫經,唸經的人不可自拔,太過沉醉了。多少人連經文的含義都不懂,卻整天不知疲倦的抄寫讀,還要分享給別人,勸導世人等等,這已經是進入了誤區了。

     

    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接受這些經文的。自己修行是可以的,但是卻非要把自己當救世主,要普世救人,這個就是走火入魔了。

    2、國學類的經典。

    國學類經典,包括三字經、弟子規等等,這些是屬於古代教育啟蒙的讀本。

     

    現在的社會發展太快,一日千里不可追。貧富差距加大,導致很多人急功近利,茫然不知所措,價值觀缺失或是偏了。這個時候所謂的國學讀經應運而生,也是讓更多人從頭開始進行學習,進行價值觀的修復,對於社會來說是一件好事。

     

    形成學習的氛圍,就能夠形成約定俗成,慢慢就形成價值觀了,對於國家來說是一件功利千秋的事情。

     

    但是不可否認,這些國學經典的經當中,也有一些糟粕的,不能全部兼收,必須要批判性的閱讀才是。小孩學習,家長必須要結合現在社會的現實進行引導,指引才是。

     

  • 3 # Strivefor

    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規範“讀經熱”,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僅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從根本上還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健康的文化環境。

    面對社會上日盛的讀經熱,我們不能一味或簡單地說這種現象是好或者壞,首先要看這種現象究竟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目的。按說讀經也是新時代多樣化教育的一種形式,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因為媒體的連篇累牘而趨之若鶩、流於形式,忽視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塑造,在社會上演變成為一種跟風潮,那就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

    以《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為代表的傳統古典文化幾千年來在中國社會影響如此深遠,不管是作為啟蒙教育,還是作為正規教育也罷,毋庸置疑有其積極的意義所在,但更重要的是在過去的那種情況下,可讀的東西不多。人類社會走到今天,已經進入到一個現代化、全球化的發展階段和過程,特別是隨著全球化過程的深入,各種價值觀、思想和文化交匯融合,在這種形勢下,人類教育特別是啟蒙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

    人類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分擔。家庭是一種啟蒙教育,社會是環境的影響,這兩種教育對孩子們的潛移默化和教育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在學校的課堂教育,那是一種正規教育。特別是在目前全球化的大形勢下,學校教育的主流地位不可或缺。所以說一開始就要對孩子進行有選擇性的教育。在選擇過程中,要傳頌傳統文化和歷史中優秀的作品,汲取延續其中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科學健康的內容,但更重要的是把傳統中優秀的東西發揚光大,讓它與時俱進。如果在傳承經典的過程中只是盲目地跟風並形成主流或者時尚,那麼就有可能是時代主流的價值或缺。

    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教育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但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應該具有延續性和時代的先進性,是一種普世的價值觀。人類文明的重要表現是文化,而文化的核心價值就是價值觀。價值觀可以與時俱進,也應該與時俱進。直到今日,特別是在中國目前金錢至上、權力至上的價值取向在媒體的推波助瀾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連基本的普世價值都沒有或者不敢認可,社會的發展只強調實用,那麼就會致使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模糊,甚至陷入到低俗、庸俗、媚俗中,各種陳舊、腐朽的現象就會層出不窮,從而會直接間接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和積極健康價值觀的確定。

    反觀近年來社會上興起的傳統文化熱潮,比如國學熱、文物熱、申遺熱等,本來是件大好事,全社會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關注、熱情參與,是文化建設獲得大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在這股熱潮中,特別是在文化遺產保護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和不良現象:爭奪名人故里,甚至爭奪本來子虛烏有的所謂名人的故里;興建假歷史文物,盲目舉辦祭拜活動;喪失道德底線,混淆基本的是非觀念,肆意炒作一些負面的文化現象、歷史人物和文藝形象。這就引發了人們的思考: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有些人全盤否定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不科學、愚昧、落後,鼓吹洋的比中國的好,新的比舊的好,現代的比古代的好。

    這顯然是一種民族虛無主義是數典忘祖。也有些人夜郎自大,認為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特點,搞“復古”。這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國粹主義”。現在又有人在這個問題上搞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不分良莠,不分精華糟粕,只要有利可圖,就打著保護、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搞開發利用。其實質是對傳統文化缺乏敬畏之心,不尊重祖先,把歷史遺產當成手中的玩偶、謀利的工具。古典文化的傳承與現代文化的汲取已經進入到一種荒誕的地步,不知所從。

    現在社會中出現的讀經熱,一方面是新聞媒體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是一些中小學跟風,諸如此類皆是前述社會文化荒誕現象的延續。最近山東省教育廳向全省的中小學校下發禁令,要求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這種做法有其積極的一面,作為教育的主管部門,應該根據社會發展對中小學生的教育起到規範的作用,特別是要制止這種跟風潮,以把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向正常的軌道。從另一方面來說,更應該從全社會的角度,根據需要對一些東西進行選擇,特別是加以去粗取精,與時俱進,引導教育走向正規化的正確途徑,而不是盲目跟風。

  • 4 # 儒姐在北京

    近年來中央電視臺的一些講經欄目,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引發了社會對古典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潮。不少地方新聞媒體也跟著仿效。同時,很多家長包括一些中小學學校都開始給學生布置,要求其熟讀過去一些經書。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讀此類經書,甚至不讓孩子去上正常的學校,跟隨一些所謂的老師去讀經書。

    面對社會上日盛的讀經熱,我們不能一味或簡單地說這種現象是好或者壞,首先要看這種現象究竟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目的。按說讀經也是新時代多樣化教育的一種形式,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因為媒體的連篇累牘而趨之若鶩、流於形式,忽視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塑造,在社會上演變成為一種跟風潮,那就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

    以《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為代表的傳統古典文化幾千年來在中國社會影響如此深遠,不管是作為啟蒙教育,還是作為正規教育也罷,毋庸置疑有其積極的意義所在,但更重要的是在過去的那種情況下,可讀的東西不多。人類社會走到今天,已經進入到一個現代化、全球化的發展階段和過程,特別是隨著全球化過程的深入,各種價值觀、思想和文化交匯融合,在這種形勢下,人類教育特別是啟蒙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

    人類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分擔。家庭是一種啟蒙教育,社會是環境的影響,這兩種教育對孩子們的潛移默化和教育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在學校的課堂教育,那是一種正規教育。特別是在目前全球化的大形勢下,學校教育的主流地位不可或缺。所以說一開始就要對孩子進行有選擇性的教育。在選擇過程中,要傳頌傳統文化和歷史中優秀的作品,汲取延續其中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科學健康的內容,但更重要的是把傳統中優秀的東西發揚光大,讓它與時俱進。如果在傳承經典的過程中只是盲目地跟風並形成主流或者時尚,那麼就有可能是時代主流的價值或缺。

    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教育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但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應該具有延續性和時代的先進性,是一種普世的價值觀。人類文明的重要表現是文化,而文化的核心價值就是價值觀。價值觀可以與時俱進,也應該與時俱進。直到今日,特別是在中國目前金錢至上、權力至上的價值取向在媒體的推波助瀾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連基本的普世價值都沒有或者不敢認可,社會的發展只強調實用,那麼就會致使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模糊,甚至陷入到低俗、庸俗、媚俗中,各種陳舊、腐朽的現象就會層出不窮,從而會直接間接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和積極健康價值觀的確定。

    反觀近年來社會上興起的傳統文化熱潮,比如國學熱、文物熱、申遺熱等,本來是件大好事,全社會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關注、熱情參與,是文化建設獲得大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在這股熱潮中,特別是在文化遺產保護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和不良現象:爭奪名人故里,甚至爭奪本來子虛烏有的所謂名人的故里;興建假歷史文物,盲目舉辦祭拜活動;喪失道德底線,混淆基本的是非觀念,肆意炒作一些負面的文化現象、歷史人物和文藝形象。這就引發了人們的思考: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有些人全盤否定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不科學、愚昧、落後,鼓吹洋的比中國的好,新的比舊的好,現代的比古代的好。

    這顯然是一種民族虛無主義是數典忘祖。也有些人夜郎自大,認為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特點,搞“復古”。這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國粹主義”。現在又有人在這個問題上搞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不分良莠,不分精華糟粕,只要有利可圖,就打著保護、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搞開發利用。其實質是對傳統文化缺乏敬畏之心,不尊重祖先,把歷史遺產當成手中的玩偶、謀利的工具。古典文化的傳承與現代文化的汲取已經進入到一種荒誕的地步,不知所從。

    現在社會中出現的讀經熱,一方面是新聞媒體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是一些中小學跟風,諸如此類皆是前述社會文化荒誕現象的延續。最近山東省教育廳向全省的中小學校下發禁令,要求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這種做法有其積極的一面,作為教育的主管部門,應該根據社會發展對中小學生的教育起到規範的作用,特別是要制止這種跟風潮,以把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向正常的軌道。從另一方面來說,更應該從全社會的角度,根據需要對一些東西進行選擇,特別是加以去粗取精,與時俱進,引導教育走向正規化的正確途徑,而不是盲目跟風。

    現代社會由於資訊的現代化,各種媒體對社會的風氣,特別是對學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因此,僅僅從教育本身入手還是不夠的,更應該從全社會的範圍來引導、保證、維護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特別是要適應全球化過程中國際上的主流價值觀,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以保證一個國家有健康的教育風尚,有利於形成健康的社會環境。

  • 5 # 一空禪師

    讀經熱潮屬覺醒,

    佛法奧妙勝天書。

    如此寶藏若錯過,

    六道輪迴永久居。

  • 6 # 思維界

    這是一個人宗教信仰的問題,實際上喜歡讀經書,無論是佛經還是腦筋都是一個洗滌淨化心靈的過程,實際上佛教也好,道教也好,都是勸人與善。這就意味著去閱讀這些經書有利於去掌握一些淨化心靈的一些理論。

    宗教信仰在傳輸的過程中自然會有一些文字性的記載和一些典故,透過縮經傳教的這種問題,幫助人們在認識和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好壞。在我們國家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也有沒有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

  • 7 # 隴右行思見聞錄

    讀經的孩子有正氣,孔子重大貢獻是編,修,贊六藝。為《周易》作《易傳》,為現家寫《春秋》。

    自孔子時代到晚清民國初,我們一直讀經,養育中華文明。

    西學的傳入,主流社會一度中斷讀經,在民間一直沒有中斷過。而《周易》始終在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催使改革開放,我們今天在物質領域取得的成就同周易的大眾化有很大關係。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讀經之風是歷史的必然。

    漢之經學,隨著田野考古學的不斷髮現。經文古文研究熱潮又泛起。

    面對經史思前賢,

    歷歷在目書流年。

    變法革新中華夢,

    誠實守信義利劍。

  • 8 # 中國漢字定位天下第一

    有些經文,只要在初中以下知識,等於洗腦。有些經文讓人善良,去做些有宜的事情,但,我知道凡是領導者就不一樣了,自私的嚇人,只要觸碰他的利益,咒罵你,真是時代改人生善念,可惡。

  • 9 # hiss12342005

    一個國家的興盛,除了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興盛以外,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文化的興盛。

    當代的中國,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正日益強大,表現在國民生產總值全球排名第二,與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有友好的政治合作,軍事實力日益強大,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什麼在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熱的出現的原因。

    中國各方面的強大,以及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的擴大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創造了良好的基礎,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有助於他們和孩子在國內的生存發展,也有利於他們和孩子以後在國外的生存發展,這是當前讀經熱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讀經熱反映了當前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認可的心態,這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也是中國日益強大的文化影響力的表現。

    可以預見,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只要中國的經濟繼續發展,國力繼續增強,世界影響力繼續擴大,華人對於自身的傳統文化的認可會越來越大。

  • 10 # 俚言雜談

    讀經熱是好事,但要注意引導。

    經史子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遺產。我們當代的人,自然是越多學習越好。

    《詩經》、《易經》、《論語》、《孟子》、《道德經》、《金剛經》,哪一部不是思想深邃、意味深長呢?所以,普通人要想弄懂它們,並不容易。

    可見,讀經必須靠有識之士的引導。否則,就有可能像歪嘴和尚一樣,把經念歪啦。

    就拿《孟子》來說吧。一句“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就不能簡單理解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因為時代變了,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勞動者最光榮。

    再說說女德教育的問題。現在,還口口聲聲“女子無才便是德”,那他不是蠢就是壞。男女平等,是社會主義新型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大家都已接受的公序良俗。讀經的目的,是從中汲取營養,而不是開歷史的倒車。

    我建議,組織青少年讀經,應納入各級教育部門的管理和指導之下。只有持之以恆地興師重教,才能產生大批的德才兼備的良師。也只有在良師的耳提面命之下,孺子方可教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ord文件儲存以後的檔案消失了,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