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度是指金屬材料在靜荷作用下抵抗破壞(過量塑性變形或斷裂)的效能。由於載荷的作用方式有拉伸、壓縮、彎曲、剪下等形式,所以強度也分為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抗剪強度等。各種強度間常有一定的聯絡,使用中一般較多以抗拉強度作為最基本的強度指標。
2、塑性是指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永久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
3、硬度是衡量金屬材料軟硬程度的指標。目前生產中測定硬度方法最常用的是壓入硬度法,它是用一定幾何形狀的壓頭在一定載荷下壓入被測試的金屬材料表面,根據被壓入程度來測定其硬度值。常用的方法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和維氏硬度(HV)等方法。
5、衝擊韌性,以很大速度作用於機件上的載荷稱為衝擊載荷,金屬在衝擊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叫做衝擊韌性。
擴充套件資料:
金屬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承受外力(載荷)作用時,抵抗變形和斷裂的能力稱為金屬材料的機械效能(也稱為力學效能)。金屬材料承受的載荷有多種形式,它可以是靜態載荷,也可以是動態載荷,包括單獨或同時承受的拉伸應力、壓應力、彎曲應力、剪下應力、扭轉應力,以及摩擦、振動、衝擊等等。
金屬材料的機械效能是零件的設計和選材時的主要依據。外載入荷性質不同(例如拉伸、壓縮、扭轉、衝擊、迴圈載荷等),對金屬材料要求的機械效能也將不同。
金屬與其他物質引起化學反應的特性稱為金屬的化學效能。在實際應用中主要考慮金屬的抗蝕性、抗氧化性(又稱作氧化抗力,這是特別指金屬在高溫時對氧化作用的抵抗能力或者說穩定性),以及不同金屬之間、金屬與非金屬之間形成的化合物對機械效能的影響等等。
在金屬的化學效能中,特別是抗蝕性對金屬的腐蝕疲勞損傷有著重大的意義。
參考資料:
1、強度是指金屬材料在靜荷作用下抵抗破壞(過量塑性變形或斷裂)的效能。由於載荷的作用方式有拉伸、壓縮、彎曲、剪下等形式,所以強度也分為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抗剪強度等。各種強度間常有一定的聯絡,使用中一般較多以抗拉強度作為最基本的強度指標。
2、塑性是指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永久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
3、硬度是衡量金屬材料軟硬程度的指標。目前生產中測定硬度方法最常用的是壓入硬度法,它是用一定幾何形狀的壓頭在一定載荷下壓入被測試的金屬材料表面,根據被壓入程度來測定其硬度值。常用的方法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和維氏硬度(HV)等方法。
5、衝擊韌性,以很大速度作用於機件上的載荷稱為衝擊載荷,金屬在衝擊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叫做衝擊韌性。
擴充套件資料:
金屬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承受外力(載荷)作用時,抵抗變形和斷裂的能力稱為金屬材料的機械效能(也稱為力學效能)。金屬材料承受的載荷有多種形式,它可以是靜態載荷,也可以是動態載荷,包括單獨或同時承受的拉伸應力、壓應力、彎曲應力、剪下應力、扭轉應力,以及摩擦、振動、衝擊等等。
金屬材料的機械效能是零件的設計和選材時的主要依據。外載入荷性質不同(例如拉伸、壓縮、扭轉、衝擊、迴圈載荷等),對金屬材料要求的機械效能也將不同。
金屬與其他物質引起化學反應的特性稱為金屬的化學效能。在實際應用中主要考慮金屬的抗蝕性、抗氧化性(又稱作氧化抗力,這是特別指金屬在高溫時對氧化作用的抵抗能力或者說穩定性),以及不同金屬之間、金屬與非金屬之間形成的化合物對機械效能的影響等等。
在金屬的化學效能中,特別是抗蝕性對金屬的腐蝕疲勞損傷有著重大的意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