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與我同行9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師生互動,以教材為憑藉,走向未知。教師與學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道探討新問題。教師既是學生學習的示範者,又是一名學習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透過教材這座橋樑,走向更廣闊的研究領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正因為如此,所以它以鮮明的時代性、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和創造性,而越來越為語文教師所喜愛和採用。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現代以來國際上諸多心理學派和教奇學派所共同認識並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它同時也對許多教學模式產生過決極影響併成為其理論核心。在國內。,隨著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自主、合牛、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各種研究中,人們對其理論研究比較多,而對其與學科特點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的研究還太少。如果我們不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理論遷移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去,那麼再先進的理念也只能是一種空話。因此,研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具體操作方法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傳統封閉的教學模式,開創一種開放、民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適應新形勢對我們的要求。在學習了新課程標準之後,我努力摒棄一些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開展語文課堂教學。

    一、重視自主行為突出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佔的學習方式。”主體性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主體性具體表現在選捧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個人對於自己的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力和能力。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現在他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吸的學習態度,能夠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獨立地感知教材、學習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書本上的科學知識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並能夠運用於實踐;其次,學生還能夠把自己看作是教育物件,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積吸向老師質疑、請教,以達到自己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師生互動,以教材為憑藉,走向未知。教師與學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道探討新問題。教師既是學生學習的示範者,又是一名學習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透過教材這座橋樑,走向更廣闊的研究領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正因為如此,所以它以鮮明的時代性、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和創造性,而越來越為語文教師所喜愛和採用。

    在課堂中,我積極開創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尊重每一位學生,不嘲笑、挖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鼓勵他們討論、質疑、參與。在教學中,我經常說:“誰來當小老師講解這個問題?”“誰來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誰來給XX同學的朗讀作個點評?”。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動起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在課堂上開闢了學生展示自我的天地。其次,開創開放性的課堂,如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等。從道理上幫助學生轉變觀念,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參與的過程”,更注重的是為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給學生自學的機會,把課堂還給學生。注重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允許保留意見,對學生多給與鼓勵和肯定。給學塵看的條件,給學生想的時間,給學生說的機會,給學生創的空間,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

    二、提倡合作學習,培養合作意識

    開展以小組合作學習為特色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集體教學雖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但小組活動作為一種補充,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具有顯著的優勢。每個學生由於發展水平、個人家庭背景及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可以彼此取長補短。同時,小組交流與合作也為學生提供了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懼怕說錯的心理壓力大大減輕,更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傳統的學習方式缺少同學間的橫向溝通,這樣對學生的成長不利,而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隨著學生之間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幫助,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與他人的交際、合作能力都會得到增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全班學生按照學業水平、能力、性別、個性特徵等分成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交往、合作學習、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在課堂上,充分安排學生去自學,凡是小組裡能解決的都自行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全班進行交流。小組合作學習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與眾不同的思路和獨到的見解,吸納不同的觀點:適時引進競爭機制及激勵性評價,透過競爭得到共同提高,分享成功快樂。

    三、呈現探究方式培養探究能力

    在知識的呈現過程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去探究知識,重學生的實踐和體驗過程。在閱讀課教學中,我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以學生的合作探究為主,在探究過程中,我適時地進行指導,在探究過程中,學到規律性的東西,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記住教師和教科書上所講的內容,而是要學生參與建立該學科的知識體系的過程。所以,布魯納強調的是,學生不是被動的、消吸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吸的知識的探究者。心理學家也研究表明,人生來具有一種好奇的傾向,這種本能的傾向會使人們在面對陌生的現象時盡力找出其發生的原因。當他遇到困惑或矛盾的情況時,這種心理傾向會更強烈。少年兒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拍探索精神和強烈的求知慾,會本能的對一切新奇事物感興趣,他們會想方設法弄清楚這些新奇事物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是一種進行科學研究的可貴的動力和心理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指導他們如何提問、如何收集資料、教給他們發現事物變化規律的一般思維方式,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和形成善於聽取各種不同建議以及隨時發現新事物的習慣。

    總之,自主、合作、探究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是互相一體、又互為促進的,只要我們能從學生的特點和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不要把自主、合作、探究流於形式,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當好組織者、引導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只要給學生以學習主人公的地位,在學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種子,著力於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就能發掘學生個體的自我潛能,為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新人才打下紮實的基礎,從而我們的教學也會越來越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倒車入庫,倒的時候到庫口,右邊畫的那條車輪軌跡我輪胎一直跑到線的右邊,然後我往左打方向盤,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