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納蘭談史

    其實皇帝內心也不想殺害自己的功臣,尤其是時間長久感情深厚的好兄弟,最是無情帝王家呀當了皇帝是不能夠被自己的感性所牽引頭腦的,要為整個帝國的利益謀篇佈局,我認為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1.階級侷限

    畢竟這兩個人都是從底層中一步步爬上來的,深知屌絲逆襲的不容易所以更加珍惜革命勝利的果實。本位主義這點在農民階級革命者中體現的也更為形象。

    2.皇帝心裡沒底

    總是擔心自己百年之後那些開國功臣如果不死就會威脅到自己的子孫,他們經驗老道而且威望很大自己的皇子皇孫根本就不是對手,所以皇帝的心裡是很沒底的總是怕會被自己人奪走江山。

    3.功臣自恃功高

    有些開國元勳確實也太招搖了,功高震主不說還自恃功高屢次觸碰皇帝的底線。權利大了野心也就跟著膨脹了畢竟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典型的人物比如漢朝的韓信、明朝的藍玉。

    雖然說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也是最孤獨的人。尤其是這些開國帝王手上不僅沾滿了敵人的鮮血還有自己人的,人真到達了那個境界總會有些無可奈何。

  • 2 # 中孚鑑

    首先,劉邦和朱元璋都是由農民出生而登上帝位天子之尊的人,在中國也只有他們兩個是農民出生而建立王朝的人。他們知道這麼高的地位得之不易,很怕突然失去,或者被人奪取。

    其次,有了上面現象,他就對身邊的人大多是抱著懷疑的態度,身邊的功臣現在對劉邦朱元璋是很恭謹,但是如有劉邦朱元璋駕崩後呢,這些功臣還會聽新君的嗎?新君能震的住他們嗎?

    最後,劉邦和朱元璋想到上面那些,就決定除去那些權高位重的功臣。為自己的兒子太子掃清政治道路。同時為了保護新君,在殺了功臣後,又封了許多的同姓王做為蕃國。

    這種現象想法是好的,可是也帶來不少後果,蕃國坐大,不聽朝廷的,比如景帝時的七國之亂,朱元璋雖然知道這些,卻還是封了許多朱氏王爺。雖然躲過功臣的謀反,卻等來了朱棣向建文帝發難時,沒有功臣強將可用,以至於朱棣稱帝成功。

  • 3 # 歷史密探

    嚴格意義上來講,劉邦並不是草根,在起義之前,劉邦就是一名底層的小公務員,鄉長很欣賞他,甚至要把女兒許配給他。所以說,他在那個時候就是個情商很高,很有智慧的人,但在歷史上,他這樣的出身也算是底層人民吧。

    起義後的劉邦經過與項羽的多年博弈,最後在韓信的幫助下,大力出奇跡,扳倒了霸王項羽,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坐實了江山。漢室之初,劉邦其實特別自卑,怕自己不被承認,又恐武將功高蓋主,作為厚黑的代表人物,劉邦是翻臉不認人,連殺了許多功臣,包括曾給了自己很大幫助的韓信和彭,只為穩固江山,防止老臣有二心。

    而朱元璋與劉邦相比,就真的算是草根階級了。從乞丐到皇帝,朱元璋需要特別的隱忍和手段,從禮賢下士,到最後對功臣的殺戮。可以看出,朱元璋缺乏文化自信,同樣害怕皇權落入他人之手。

    透過他千方百計集權於中央就能看出,他十分害怕自己的老臣權利太大,威脅到自己的江山。為了給和善的太子掃平道路,他殺了不少功臣。自古殺功臣者,無非兩點,一是大錯特錯,二是功高蓋主,後者居多也。

  • 4 # 水袖青衣73556363

    對於殺功臣這件事,要從君王和大臣雙方面來思考這個問題。首先,那是一個講究皇權的社會,大多數開國功臣都是和帝王一起披襟斬棘、同甘共苦過的,他們在軍民百姓中有著很高的威望,有些將士甚至只聽將令不聞帝聲,這極大的挑戰了皇權,是為帝王所有容的。“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其實也算是種託詞了。並不是每一個功臣都有范蠡的睿智與豁達。再從功臣的角度出發,歷史很多“被殺功臣”都是思維轉不過彎!以為自己打下了天下就應該搞特殊化、享受特權,故而經常踐踏法律、違背大局,從而被殺!要是真的懂得急流勇退、潔身自好,會被殺嗎?創業時期,君主能容忍大臣、猛將胡作非為,是因為要成“大事”,故而不拘小節。但立國之後,就是法律最大,豈能容忍一幫人凌駕法律之上?國家還怎麼治理?

  • 5 # 四川大土豆

    不邀再來

    劉邦是開創漢朝,朱元璋開創明朝!兩個隔了上千年的時間,按理說是不應該有相似之處,但是作為君王,作為統治者,作為權利鬥爭,均有一定的聯絡

    相似之處有幾點,一個是他們都從社會底層一步步爬上最高峰,二個是他們手下都有很厲害的將領,三個是他們晚期疑心都比較重!

    首先他們從最底層爬上來,也就導致他們只相信自己的權利,槍桿子裡出政權,沒有權利沒有武器他們就會被拋棄。歷史很多次都證明這點!一起的朋友長大後,憑什麼你能做皇帝,你小時候還不是光著屁股的小毛孩,沒有絕對的權利與軍隊,皇帝只能輪流做!!!

    二個,他們手下都有很不錯的大將與謀臣!劉邦謀士有張良陳平等,武有韓信樊噲等。而朱元璋謀士有劉伯溫,武有石達,常遇春等悍將。這些都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均是一方諸侯!!手握兵權!有兵權就是威脅!!!萬一你有覬覦之心,我得防你,就會減慢社會的治理,最好辦法是你沒有軍權,或者讓我覺得你沒有威脅!!

    三個,晚期很多君主疑心太重,擔心死後親朋反叛,擔心子女不能壓住強臣,擔心外戚躥權,一心想要把自己的一些長存,讓自己後代永世做皇帝!!!

    再有就是一起打江山的人很多居功自傲,不懂進退,有些甚至還想自己做皇帝,所以這些人都是很容易被殺的物件!!!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 6 # 歷史很有味

    古語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家天下的年代,任何皇帝都會有危機感,為了保證絕對的權力,在太平年代,皇帝不會允許有比自己威望高的人居於高位。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農民出身,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顧慮也特別多,對於駕馭智慧的大臣比較缺失信心,也擔憂自己死後大臣不聽繼承者的話,所以必然會把有功大臣殺害。一是功高震主,二是怕以後謀反。對於帝王來說,都是寧可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伴君如伴虎,生在家天下的年代善始善終應該是每位功臣最好的歸宿了。

  • 7 # 使用者5779510528

    朱元璋大於劉邦,朱元璋大殺功臣,是為了他的太子朱標或者朱允文順利即位,使他的地位得以長久鞏固發展,因為和平了,還要武將幹什麼,可能吸取了,北宋趙匡胤兵變,還有北魏楊堅篡奪王位的教訓,所以才不得不,殺掉功臣,目的是排除自己子孫潛在的危險。還有劉邦,殺掉韓信的是呂后,張良功成身退。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

  • 8 # 巫妖王大哥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乃人性

    滅功臣,屠兄弟,為子孫,留天下,乃人性

    皇帝死,主年幼,何功德,功臣反,乃人性

    不是草根出身的這兩位殺功臣,人都這樣,首先是人,是人就逃不出人性!

  • 9 # 爾朱大魔王

    對於這兩位開國皇帝,從本質上來看,他們的目的大致相同,都是為了集權以鞏固統治,但是從細節上來看,兩位帝王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需要分開來說明。

    首先是劉邦,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問是不是了,劉邦有沒有屠殺功臣?目前我們比較熟知的劉邦功臣有蕭何、張良、韓信、陳平、彭越、英布、樊噲、臧荼等人,其中,除了劉邦嫡系班底,也就是蕭何、張良、樊噲、陳平等人之外,基本是分封的異姓王,最後被誅殺的臧荼、韓信、彭越、英布四人也是異姓王,其他嫡系大都平安無事,那麼看這四位異姓王做了什麼?臧荼和英布是主動造反自然被殺,韓信在要求劉邦封他做假齊王時就已觸犯劉邦的底線,用太史公的話說就是如果韓信虛心謙讓,不居功自傲,那麼,可以成為漢朝的周公,再看彭越,劉邦討伐陳豨時,要求彭越出兵相助,但是彭越假稱生病,一副不搭理的樣子,這就又犯了劉邦的忌諱,我召你平叛,現在你按兵不動還敷衍我,幾個意思?這自然引來劉邦的猜忌,最終也被誅殺。

    漢高祖劉邦影視劇形象

    縱觀這幾位異姓諸侯王,其實嚴格說來他們並不算是劉邦的功臣,只能說是合夥人而已,當初項羽分封諸侯,他自己作為最大勢力成了眾矢之的,使得諸侯王和劉邦合作,最終身死國滅,現在劉邦建立的漢朝成了最大勢力,自然也會想到當初項羽之事,就可以理解劉邦對於誅殺這幾位異姓諸侯王的合理之處。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與劉邦有很大不同,朱元璋是真正從草根起家,其個人的心性也隨著事業的不斷髮展在變化,建立明朝之後,其個人帝王權術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另一方面,在朱元璋起家的功臣集團中也出現了分化,首先是文臣武將的矛盾,然後是這兩方中的派系矛盾,以太子朱標去世為節點,前期的胡惟庸案以淮西派和浙東派鬥爭為切入點,胡惟庸得以大權獨攬,最終觸怒朱元璋,遭到誅殺,並且廢除了丞相制度,文臣集團基本被清洗,經此一按,朱元璋基本鞏固了權力。此時,太子早逝打亂了朱元璋的規劃,面對著手底下一班正年輕的武將,朱元璋心裡很是矛盾,最後,家天下的政治考量戰勝了一切,藉著藍玉案將武將集團誅殺殆盡,再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出去鎮守各地,雖然自己的嫡孫手腕不足,年輕有餘,但至少不會落到其他人手裡去,這也是朱元璋的無奈了。

  • 10 # 密探零零發

    兩位草根皇帝,之所以大肆屠殺功臣源於他們的草根出身,根基太淺,或者缺少強有力的家族勢力作支撐,而身邊的功臣手握重兵,虎視眈眈,導致劉邦和朱元璋都沒有安全感,不得不先下手為強,以絕後患!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草根皇帝,沒有自己的家族勢力,全靠自己一刀一槍幹出一個王朝,而他們身邊的功臣都是跟著他們出生入死,戰功赫赫,不僅手握重兵,而且聲望權力都很大,而反觀自己雖然是皇帝,但自己的軍政大權都在這些功臣手中,自己家族也就是自己人都沒有什麼勢力,於是他們為了增加安全感,大力分封親人,培植家族勢力,從而來抗衡群臣,但是這個過程是緩慢的,這令劉邦和朱元璋坐立不安,於是一狠心,就羅列各種罪名,先下手為強,大肆屠殺功臣,以絕後患!

    還有一點,這些跟著皇帝出生入死的功臣,自恃功勞,飛揚跋扈,進一步加強了草根皇帝的擔心,特別是在漢朝初期,異姓王做大,開始與漢朝中央對抗,進一步加速了劉邦對這些功臣的剪除。開國功臣一般都功高震主,本應該小心謹慎,或者功成身退,否則一不小心就會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在古代帝王無情,可以“共苦但不可以同甘”,這是封建社會的悲劇!

    “兔死狗烹”,就是這個道理,劉邦和朱元璋為了自己家江山的穩固,痛下狠心,符合人性的利己主義,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各位,你們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試過把半畫幅鏡頭裝在全畫幅機身上嗎?廣角什麼效果,長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