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識君者

    最重要的無非是維護老朱家的專治統治。明朝建立前,當然是希望老哥幾個越能幹越好,越能打越好。可明朝建立了,越能打的就越可怕,為了安全是一定要除掉的,“鳥盡弓藏”最樸實的真理了,況且朱元璋的性格決定了他絕不會像趙匡胤去“杯酒釋兵權”,要麼不做,做就做絕。

  • 2 # 豆包吐槽史

    殺功臣的原因可能有2點

    1自己以前的什麼壞事之類功臣是最清楚的未來防止洩露只能殺掉

    2功臣都是些為他的江山的人這些人手裡面多少有些兵權

    自己要想坐穩江山就的收回兵權但是這些人也不是傻子收回兵權的事也不可能幹

    所以朱元璋只有殺掉他們來保住自己的江山長久

    還有就是兵權在外容易影響自己的後代那些有功之臣服朱元璋,但不代表也服他的後代未來自己的朱氏江山長久只能殺掉忠臣

    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

    開國功臣基本上都殺了,有藍玉、胡惟庸、李善長、朱亮祖、胡美、周德興、王弼、謝成、傅友德、馮勝等等

  • 3 # 此李小龍非彼李小龍

    朱元璋能從一介草民做到皇帝,著實不易。創業20年,當到天子這最高的職位,坐擁榮華富貴。

    這樣前後身份的懸殊想必歷史上並不多見,然而也許正是因為自己是謀反起家,正是因為自己出身貧苦對失去權力有著異乎尋常的恐懼。

    所以在打下江山後,朱元璋選擇了對身邊那些當初共患難同生死的兄弟們下毒手。

    對於朱元璋大肆誅殺功臣、卸磨殺驢的舉動,人們很自然地要將他與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劉邦相提並論,俗語言“漢家待功臣薄”,朱明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是,劉邦殺的功臣不過了了,再說株連也沒有如此之廣,而且劉邦殺的基本都屬於“異姓王”,並非他手下的功臣集團。

    由此看來,我們不能將朱元璋的用心輕易地與劉邦做簡單的比較。

    在我看來,朱元璋之所以如此不遺餘力地誅戮功臣集團,起碼有這樣幾點考慮:

    首先,功臣集團是打天下的班子,他們的能力且不說,只說他們所掌握到的人脈關係、政治軍事資源、實際權威等等,這都是讓一個君主不能放心的;他們有隨時綁架皇權的能力,這就要嚴重地威脅到皇權的穩固。

    第二,所謂的功臣集團都有一個最為普遍的心理,就是他們自認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當然自己就要坐江山,起碼要保有一定的政治經濟特權。

    洪武年間本是國家草創時期,新興的文官集團才剛剛孕育出來,他們對於功臣集團的制衡力量還很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提高),這樣一來功臣集團的強大存在就危及到了君主的中央集權。

    第三,功臣集團容易形成為特權階層(“壓力集團”),以至對於國家的政治、經濟諸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干預政治、經濟資源的再分配,這也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

    第四,不可否認,就像漢武帝一樣,其晚年朝堂為之一空,朱元璋也是越老越有疑心病。

    “太祖春秋高,多猜忌”。

    權力是可以異化人性的,可能年輕時的朱元璋本來並沒有多少殘忍和猜忌,但是隨著他一步步登上權力的頂峰,以及在這個頂峰上度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他的思想及個性勢必就要受到很大影響。

    第五,為自己即將接班的孫子著想。

    矯枉必須過正,這是朱元璋一貫的思維特點和行事風格。

    另外,還有一個長期不為人們所重視的方面,那就是朱元璋要徹底瓦解淮西集團的權力基礎,使其在政治上永遠不得翻身。

    朱元璋打天下靠的主要是淮西集團,治天下時也不能不考慮樹大根深的淮西集團的政治影響力,他之誅楊憲便是為了不致引起淮西集團的強烈不滿。

    然而,由於朱元璋為人刻薄,對下屬要求嚴格,因此並不是很得人心,他自己也非常明白這一點。

    假如將來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呼,用重利籠絡淮西集團,那麼到時朱家的江山就會很不穩固了。

    淮西集團多為鄉黨,又有同打天下的深厚情誼,所以互相容易買賬,這是讓朱元璋很頭疼的地方。

    假如朱元璋只是將李善長、胡惟庸這樣的一兩個頭面人物清洗掉的話,那麼將來還是不能不考慮換上淮西系的人,這樣就等於治標不治本,不能將隱患徹底清除。

    綜上所述,朱元璋殺功臣有三個原因。

    其一為仁弱子孫剷除後顧之憂。

    其二朱元璋懼怕功臣胡作非為。

    其三功臣用處不大,威脅皇位係數高。

    這三種原因致使朱元璋產生殺功臣的想法,像胡惟庸、李善長、藍玉、常升和張溫等功臣都被朱元璋設計殺害,而每次牽涉的官員家眷也是多則幾萬,少則幾千。

  • 4 # 精神鏽斑

    殺功臣這事兒,倆人最出名。漢、明兩朝太祖。有一個共同點,泥腿子出身。

    而別的朝代,不管怎麼樣,大多功臣都能得到一個好死。

    原因是以割據一地的王侯大豪起兵的,自己的名望和勢力一開始就很大,投靠他的人原本就是以主公來對待他的。一旦勝仗,不過論功行賞,一旦得國,同樣也是按部就班,加官晉爵。這樣功臣們容易得到滿足,皇帝也不會感覺到威脅,自然也不會屠戮功臣。

    而平民為帝者,剛開始有著共同的抱負,或者說難聽點,為了共同的利益 ,彼此間建立起那種兄弟的關係,但是以利相交必然因利而散。這種脆弱的組織僅靠著所謂的義氣聯絡在一起,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勢力,缺乏對首領或相互的敬畏。要是這其中某人得國,最大的威脅就是他昔日的兄弟。

    首先,兄弟們知道的太多太多,知道他不是上天選中的人,知道他之前也是個放牛娃或者賭徒無賴,那麼君權就失去了該有的色彩;

    第二,更有甚者會覺得,哥幾個一起打江山,為什麼是你背北面南?我不比你差,何不取而代之;

    第三,這種時候坐江山的年齡也都不小了,他沒有時間去讓那些驕兵悍將適應他們的新身份從而建立自己的新秩序。昨天還在勾肩搭背,今天就要當面下跪,這對於昔日的兄弟來說,是接受不了的。他們接受不了,皇帝也就放心不了,為了江山穩固,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這些開國之君只有踏進這個歷史的怪圈。

    不過話說回來,誰能保證這些枉死的功勳們從來沒有過當皇帝的野心?國有少主,而統兵將領皆是開國元勳、結果取而代之的例子歷史上真的不要太多了。

    所以,殺吧……政治絕對不會含情脈脈,更何況是皇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精、動植物油或沼氣能不能用來代替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