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可道

    想想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而不是曹操就知道了~~選擇桓溫,王猛最多是首席謀士,而選擇苻堅,王猛就是位極人臣~~無條件的支援和信任,極大的自主權,這些王猛想要的,桓溫都給不了,只有苻堅可以

  • 2 # 正在輸入OoO

    【以下文字轉述《資治通鑑》: 王猛最初在北方就受到苻堅的重用,後來王猛想念媽媽,就偷偷地跑回了桓溫的領地見老孃。苻堅知道後,非常傷心,讓人帶話給王猛說你有空就回來看看。桓溫也知道王猛回家了,派人去請王猛,王猛沒有去拜見但給桓溫回了一封信。大意是說我王猛先侍俸苻堅,就不能再侍俸您了,請您好生照顧我的家人,只要我王猛在北方就不會攻打南方。桓溫做到了。王猛回到苻堅身邊,做了秦的丞相。終王猛一生都沒有和東晉發生大沖突。淝水之戰是在王猛死後發生的,戰後苻堅對著王猛的遺像哭得死去活來。】

    透過閱讀《資治通鑑》,可以發現,司馬光對苻堅的評價相當高。南北朝169年,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就是苻堅。苻堅能夠統一北方,王猛功勞最大,淝水大敗,也是因為沒有了王猛。桓溫只是一方軍閥,能力與氣度都沒法與苻堅比。況且苻堅的原始資源也是桓溫可望不可及的。

    【題外話】 當我讀到公元572年時,竟然發現了有我祖先的事蹟記載。我用這短短的153個字,結合地方縣誌與南史,想要更正族譜上出現的輩份混亂的排序,無中生有以及誇大其詞的事蹟,結果族人都不同意。

  • 3 # 圓桌曆史

    有兩個主要原因:

    1、東晉是很嚴重的門閥政治,出身寒門的根本沒機會。所以就算才能再大,也不會有大的發展。別說是桓溫了,就算是皇帝想重用寒門都很難,這些門閥士族也不會同意。“王與馬共天下”就這個背景。

    2、桓溫北伐的時候只不過是為了增加自己在東晉的威信,而不是真的要統一中華。王猛也發現了這個原因,所以也不願意去跟著桓溫去東晉。

    最後,這個選擇非常正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勳章怎麼能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