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爺應該放在灶臺的正前方。從民間俗語裡講:臘月二十三“送灶神”、“過小年”當日起,就算是開始了“過年”的預備,“小年”相當於“大年”的前湊。 在北方,老百姓家裡廚房鍋臺邊的牆上,都貼有木板刻印的灶神像,俗稱“灶王爺”。畫像有”灶王爺和灶王奶奶“,有的還有“金童玉女”和其他民間崇拜的神仙,兩邊還有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每當農曆正月初一,把新請來的“灶王爺“供在灶旁。用民間的說法時:”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各戶的使者,每年要回天宮一次,彙報所在之家本年的善惡忠奸表現,臘月二十三便是他“上天”的日子,所以人們會在這天舉行祭灶(或稱辭灶)儀式為其送行“。 當日黃昏天黑後,人們在灶神像前擺上供桌,點燈焚香。供品最主要的是以糖稀加麥芽、江米等做成的飴糖或稱“餳”,民間稱為“灶糖”。北方各地在“小年”之前有專門的小作坊製作販賣,而且很正宗甜、脆、粘,還販運到關內。北京就把“灶糖”稱做“關東糖”。這種糖之所以要做得粘和甜,是因為祭灶時人們要用它抹在畫像中灶王爺的嘴上(還有的抹在灶門上方),意思是讓他上天后“嘴甜”,多說幾句“甜言蜜語”,多彙報所在之家的好處,而到說“壞話”時嘴就被糖粘住,張不開嘴,為供糖之家“隱惡揚善”。所以在北方民間順口溜說:“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這也是人們對灶王爺的希望和祈求。總之,灶王爺作為聯絡人間與天堂的使者,這一天是最重要的被照顧物件。 除灶糖外,供品通常還有穀草一把、炒豆或高粱米一碟、清水一碗,據說這是給灶王爺上天時的坐騎預備的。人們在送灶時,要特意用秫秸(高粱杆)做成馬、狗、雞,為給灶王爺領路和代步之用。燒香、祭拜、抹糖等儀式結束後,就把灶神像取下,連同這些狗、馬一起焚燒“昇天”,並放炮竹為其“踐行”。 過去北方新娶的媳婦過門第二天正式下廚房做飯之前,首先得給婆家的“灶王爺”磕頭行禮,對其恭敬有加。從道理上講,整天圍著鍋臺轉、生火做飯的主婦,是跟灶王爺“朝夕相處”的人,祭灶應以她們為主。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辭灶”的“規矩”,所以祭灶只是家中男人的事,婦女沒有權利參加。 祭灶日既是“過小年”,當然全家人也要吃一頓團圓飯。過去僱長工、夥計的人家,一般都是從這天開始讓他們放假回家過年。
灶王爺應該放在灶臺的正前方。從民間俗語裡講:臘月二十三“送灶神”、“過小年”當日起,就算是開始了“過年”的預備,“小年”相當於“大年”的前湊。 在北方,老百姓家裡廚房鍋臺邊的牆上,都貼有木板刻印的灶神像,俗稱“灶王爺”。畫像有”灶王爺和灶王奶奶“,有的還有“金童玉女”和其他民間崇拜的神仙,兩邊還有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每當農曆正月初一,把新請來的“灶王爺“供在灶旁。用民間的說法時:”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各戶的使者,每年要回天宮一次,彙報所在之家本年的善惡忠奸表現,臘月二十三便是他“上天”的日子,所以人們會在這天舉行祭灶(或稱辭灶)儀式為其送行“。 當日黃昏天黑後,人們在灶神像前擺上供桌,點燈焚香。供品最主要的是以糖稀加麥芽、江米等做成的飴糖或稱“餳”,民間稱為“灶糖”。北方各地在“小年”之前有專門的小作坊製作販賣,而且很正宗甜、脆、粘,還販運到關內。北京就把“灶糖”稱做“關東糖”。這種糖之所以要做得粘和甜,是因為祭灶時人們要用它抹在畫像中灶王爺的嘴上(還有的抹在灶門上方),意思是讓他上天后“嘴甜”,多說幾句“甜言蜜語”,多彙報所在之家的好處,而到說“壞話”時嘴就被糖粘住,張不開嘴,為供糖之家“隱惡揚善”。所以在北方民間順口溜說:“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這也是人們對灶王爺的希望和祈求。總之,灶王爺作為聯絡人間與天堂的使者,這一天是最重要的被照顧物件。 除灶糖外,供品通常還有穀草一把、炒豆或高粱米一碟、清水一碗,據說這是給灶王爺上天時的坐騎預備的。人們在送灶時,要特意用秫秸(高粱杆)做成馬、狗、雞,為給灶王爺領路和代步之用。燒香、祭拜、抹糖等儀式結束後,就把灶神像取下,連同這些狗、馬一起焚燒“昇天”,並放炮竹為其“踐行”。 過去北方新娶的媳婦過門第二天正式下廚房做飯之前,首先得給婆家的“灶王爺”磕頭行禮,對其恭敬有加。從道理上講,整天圍著鍋臺轉、生火做飯的主婦,是跟灶王爺“朝夕相處”的人,祭灶應以她們為主。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辭灶”的“規矩”,所以祭灶只是家中男人的事,婦女沒有權利參加。 祭灶日既是“過小年”,當然全家人也要吃一頓團圓飯。過去僱長工、夥計的人家,一般都是從這天開始讓他們放假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