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32096895126

    晚清1840年—1912年,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文學革命開始於1917年。

    它是晚清文學改良運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本質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鴉片戰爭後有宋詩運動和桐城派古文的復興 ,龔自珍帶領的進步的文學潮流 ,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詩界革命、文界革命 小說界革命

    詩界革命:晚清時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下形成的文化運動。

    “詩界革命”為梁啟超首倡,黃遵憲為主將。

    主張詩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語句,要以舊風格含新意境。

    “舊瓶裝新酒”,要求保留詩歌的舊形式,變革不徹底。

    其目的主要是以詩歌革命的旗幟為政治改革張目。

    “詩界革命”在觀念上影響到1918年的新詩運動

    文界革命:梁啟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號。

    具體內容:吸收西方的雄辯體、隨筆體,結合魏晉文風,把古文從“義理、考據、辭章”中解放出來,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聖賢義理,以豐富的世界進化維新的史實突破拘謹的考據,以俗語、外來語入文以豐富文章的表達方法。

    小說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說成為改良社會政治的重要工具。

    梁啟超在《譯印政治小說序》(1898)、《論小說與群治的關係》(1902)等文中闡釋了他的小說革命主張。

    認為:“小說為文學之最上乘”,“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說之力表現為“燻、浸、刺、提”四個方面;小說具有新民救國的效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個患糖尿病足的人的下肢已經完全潰爛,你覺得其還能活多久?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