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美國《禁酒令》是1919年1月16日美國國會批准的《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和同年10月28日通過了對修正案進行詳細解讀的《沃爾斯泰德法案》的俗稱,於192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
那時美國的早期移民中有很多是從歐洲過來的“清教徒”,主張敬畏上帝、清廉度日,“酒”在他們眼中是腐化和罪惡的化身,而且當時美國的婦女和兒童地位都有很高的提升,他們一起呼籲禁酒,這才使得美國《禁酒令》得以頒佈。
當然這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情,自美國立國以來,禁酒的呼聲就從來沒停過。然而酒這種東西本來是伴隨著人類文明而來,根本不可能得以完全禁止。
當時的禁酒令規定:凡是製造、售賣乃至於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以上的飲料皆屬違法。自己在家裡喝酒不算犯法,但與朋友共飲或舉行酒宴則屬違法,最高可被罰款1000美元及監禁半年。21歲以上的人才能買到酒,並需要出示年齡證明,而且只能到限定的地方購買。
這就促成了在禁酒令期間美國私酒氾濫,暴力和暴利同時成長的局面。當時原材料被限制,但酒廠的生產者自有辦法,他們偷取醫療酒精和工業酒精來釀酒,雖然釀出來的酒粗製濫造,但仍然銷量極好,從中謀取暴利。
美國當時每年最多有5600萬升的工業酒精被偷,屢禁不止的情況下,美國政府用了極其狠毒又陰損的一招,就是投毒。
1926年,美國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決定,允許人們在工業酒精中加入有毒的甲醇,然而釀酒商針鋒相對,找化學家對這些酒精進行提純,美國政府只好繼續加入其它有毒物質。
但釀酒商才不管這些,簡單處理後就拿去賣錢,這致使大量的人中毒,據統計1926年紐約有1200人酒精中毒,其中約400人因此死亡。
當時美國還有諸多的地下酒吧,有專人負責看門,主要就是辨別前來酒吧的人到底是不是警察。還有不少人借用宗教、醫療的名義攢酒,至於自己在家中釀葡萄酒和蘋果酒的則多不勝數。
所以美國頒佈的禁酒令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漏洞,也是因為酒這種東西幾乎是人類文明的必需品,所以禁酒令不但沒帶來預期的效果,反而催生了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其中“黑幫”問題就首當其衝。
所謂的美國《禁酒令》是1919年1月16日美國國會批准的《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和同年10月28日通過了對修正案進行詳細解讀的《沃爾斯泰德法案》的俗稱,於192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
那時美國的早期移民中有很多是從歐洲過來的“清教徒”,主張敬畏上帝、清廉度日,“酒”在他們眼中是腐化和罪惡的化身,而且當時美國的婦女和兒童地位都有很高的提升,他們一起呼籲禁酒,這才使得美國《禁酒令》得以頒佈。
當然這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情,自美國立國以來,禁酒的呼聲就從來沒停過。然而酒這種東西本來是伴隨著人類文明而來,根本不可能得以完全禁止。
當時的禁酒令規定:凡是製造、售賣乃至於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以上的飲料皆屬違法。自己在家裡喝酒不算犯法,但與朋友共飲或舉行酒宴則屬違法,最高可被罰款1000美元及監禁半年。21歲以上的人才能買到酒,並需要出示年齡證明,而且只能到限定的地方購買。
這就促成了在禁酒令期間美國私酒氾濫,暴力和暴利同時成長的局面。當時原材料被限制,但酒廠的生產者自有辦法,他們偷取醫療酒精和工業酒精來釀酒,雖然釀出來的酒粗製濫造,但仍然銷量極好,從中謀取暴利。
美國當時每年最多有5600萬升的工業酒精被偷,屢禁不止的情況下,美國政府用了極其狠毒又陰損的一招,就是投毒。
1926年,美國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決定,允許人們在工業酒精中加入有毒的甲醇,然而釀酒商針鋒相對,找化學家對這些酒精進行提純,美國政府只好繼續加入其它有毒物質。
但釀酒商才不管這些,簡單處理後就拿去賣錢,這致使大量的人中毒,據統計1926年紐約有1200人酒精中毒,其中約400人因此死亡。
當時美國還有諸多的地下酒吧,有專人負責看門,主要就是辨別前來酒吧的人到底是不是警察。還有不少人借用宗教、醫療的名義攢酒,至於自己在家中釀葡萄酒和蘋果酒的則多不勝數。
所以美國頒佈的禁酒令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漏洞,也是因為酒這種東西幾乎是人類文明的必需品,所以禁酒令不但沒帶來預期的效果,反而催生了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其中“黑幫”問題就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