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鋒芒智庫同相

    愛奇藝二季度重點推出的S+級華語唱作人生態挑戰網綜《我是唱作人》便處在這股暖流中心,節目還原社會百態、回溯創作時態、坦露真實語態、直面競爭姿態、改變樂壇業態,看似簡約的節目裡實則做到了5個態度,為華語音樂市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原創音樂會。

    在節目構想之初,《我是唱作人》在賽制上著實下了不少的功夫。而這檔節目創新的賽制在播出後,也引起了不小的熱議,風格強烈的唱作人、大眾評審結果實名公開、引入Demo(小樣)互聽互評、唱作人1V1正面剛,爽中帶虐、痛中帶感的“狼人”賽制令人直呼過癮。

    利用賽制還原社會百態,構築反演算法的烏托邦

    成長進階中的王源、說唱達人熱狗、江湖味濃郁的高進、青春甜潤的汪蘇瀧、獨立個性的曾軼可、甜美可愛的陳意涵、娓娓道來的毛不易、軟搖滾的梁博,《我是唱作人》8位首發唱作人都具有自身獨一無二的音樂風格,而唱作人的差異性、獨特性,也正是對音樂本身多樣性的舞臺再現。

    愛奇藝高階副Quattroporte、《我是唱作人》總監製陳偉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便曾介紹道:“《我是唱作人》是一個烏托邦,這個烏托邦想要給大家呈現的是華語音樂樂壇的多樣性,讓全民可以在儘量集中的時間和方式內聽到很多更好的作品,這種烏托邦其實是反演算法的,使原本按照推薦方式無法得到的華語音樂作品能夠得到一種迴歸黃金年代的大眾關注和討論。”

    據悉,《我是唱作人》首發百名評審團成員中,從70後到00後,年齡差橫跨三十歲;從一線城市到四五線城市,地域橫亙五湖四海;音樂從業者到其他各行各業,職業更是包羅永珍,其中音樂從業者佔到了31.7%,其他行業人員佔比達49.5%……節目以此還原了一個音樂作品進入市場後可能會面臨的社會百態。

    利用賽制回溯創作時態,Demo到成品見證誕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音綜裡,為了豐富內容呈現、渲染競演氛圍、變換拍攝場景、刺激受眾新鮮感,往往會在正式舞臺表演前增加嘉賓入場互動的真人秀環節,因此也逐漸呈現出真人秀大於音樂性的一個行業共性。

    不同於在以往的大多數音樂節目中音樂性集中呈現在最後的舞臺表演上,《我是唱作人》還在舞臺比拼前,大膽設計了Demo(小樣)互聽環節,透過試唱直接呈現與傳達一首歌最原始的狀態。

    根據Demo(小樣)互聽互評,產生3位上位區、4位中位區、1位下位區,排位結果將直接影響唱作人在後續的舞臺表演。先經歷同行互評,再走上舞臺接受大眾的評審,從Demo到成品,還原了音樂在創作中從碎片靈感到完整作品的誕生過程。

    《我是唱作人》舞臺表演前增加的試唱環節,即是對當下音樂作品創作時態的一次直觀還原,也是對音樂綜藝關於音樂性與真人秀之間平衡共生的一次積極探索。

    利用賽制坦露真實語態,極度真實且極度透明

    《我是唱作人》獨特的Demo(小樣)互聽環節,不僅還原了音樂創作時態,同時也呈現了唱作人的真實聲音,不加修飾的試唱,有失誤、有破綻,不那麼完美卻極度真實,這是唱作人對節目觀眾的坦露。

    而《我是唱作人》最真實大膽的地方還在於,節目大眾評審全部採用了實名制投票,區別於以往綜藝節目中大眾評審投票只給出一個最終的資料,《我是唱作人》中每一位評審的選擇都會在節目中得到公佈,並後續還會透過社交平臺給出投票理由。

    每輪競演結束,101位大眾評審手握投票卡,走到投票箱前,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這一刻每位評審都需要為自己的這一票負責。在評審投票的責任感得到增強的同時,螢幕前觀眾的參與感也得到了放大,積極發表自己對新歌的不同看法,吸引了更多路人參與討論。

    採用如此公開、透明的大膽玩法一度令人為這檔節目捏了一把汗,因為投票的絕對公開,意味著節目組對內容走向的絕對把握權將會被削弱,在保證了投票儀式感、比賽公平性的同時,對於節目組而言,這樣的風險性嘗試背後更少不了他們對音樂創作的敬畏之心,以及對內容製作的勇者之心。

    利用賽制直面競爭姿態,角鬥場上痛快剛

    “他們屬於不同型別的音樂,沒辦法評價誰好誰壞”,這樣的說辭在華語音樂圈中再熟悉不過,不同的音樂之間往往被認為是隔著萬水千山,即便是放到同一舞臺上,往往也會為了避免爭議,開啟和稀泥式點評。

    而在一番各抒己見的互評之後,真正的舞臺較量才剛剛開始,1V1對戰環節中,採用唱作人直接互選的模式,下位區唱作人選擇1位中位區唱作人發起挑戰,挑戰成功位置互換,失敗則面臨淘汰,未被選中的3位中位區唱作人則分別選擇3位上位區唱作人發起挑戰,成功之後位置互換,失敗則排位不變。

    直接宣戰、淘汰也不含糊,這樣的賽制將每一位唱作人逼到了牆角,要麼A要麼B,直面競爭沒有轉圜餘地。兩期節目下來,汪蘇瀧兩次選擇挑戰梁博,王源兩次選擇挑戰熱狗,在這樣一個音樂角鬥場上,充分激發了唱作人身上不服輸、正面剛的血性,同時也為節目營造了更多的衝突與懸念,令觀眾直呼痛快。

    利用賽制改變樂壇業態,迴歸純粹的音樂較量

    在《我是唱作人》中,8位唱作人時刻都要面臨選擇,無論是Demo(小樣)互聽環節中自我選擇上場順序,還是互評環節中自我進行排位評價,或是1V1環節中自我選擇對手,無需多餘人員介入,唱作人們在全過程中自我推進節目程序。

    《我是唱作人》不僅在呈現形式上令節目迴歸只屬於音樂人的舞臺,殘酷賽制中,亦折射了節目對華語音樂生態的關注,高進在選擇與陳意涵比拼後,坦露自己一直以來“歌紅人不紅”的尷尬處境以及自己所代表的網路歌手群體所承受的質疑,王源隨後也表示了自己在音樂創作中不被認可的音樂鄙視鏈問題。節目將音樂生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透過典型音樂人加以揭露,從而以最大的勇氣去走近華語樂壇所面臨的真實困境。

    網路歌手創作的內容怎麼樣?流量明星的音樂作品該如何評判?愛奇藝副Quattroporte、《我是唱作人》總導演車澈在談及節目選擇唱作人的標準時表示:“每一個人都有一定要來的理由,這個本質上是我們的選角標準,一半是生態,一半是我們在生態裡希望找到那個典型人物。”不得不承認華語音樂生態圈中仍有許多弊病,但《我是唱作人》給到了唱作人為自己“正名”的一個機會,他們的正名也正是改變華語音樂行業生態過程的一部分。

    接下來,《我是唱作人》即將迎來上半季補位候選人薩頂頂,而候選淘汰人也將增加到4位,實力音樂人加盟、淘汰賽制更為殘酷,《我是唱作人》還將在賽制上展現出怎樣的“狼人”手法,又將為華語樂壇帶來怎樣的新作品,很快便會有答案!

    而選擇在此時推出《我是唱作人》,無疑是愛奇藝一直以來在音樂內容領域深耕的又一次拓展,從網綜探索初期的《偶滴歌神啊》,到聚焦青年潮流文化的《中國新說唱》,為新人提供打歌舞臺的《中國音樂公告牌》,展現傳統國風文化的《國風美少年》,再到如今挑戰華語唱作人生態的《我是唱作人》,愛奇藝音樂品類節目在一次次的創新中不斷前行,並逐漸勾勒出了一條屬於國內音綜的發展軌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盡力而為的英文怎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