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學的繁榮,表現在詩、文、小說、詞的全面發展上。詩的發展最早,在唐文學中也佔有最為重要的地位。當詩發展到它的高峰時,散文開始了它的文體文風改革。就文體文風改革的規模和影響說,前此還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它相比。小說也開始走向繁榮。而當散文、小說、詩相繼進入低潮時,詩的另一種體式──詞,又登上文壇 煥發光彩。終有唐一代,幾乎找不到一個文學沉寂的時期。
唐文學的繁榮,還表現在作者眾多而大師輩出上。《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全唐詩》收作者二千二百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唐人小說今天可以找到的還有二百二三十種。唐代出現的傑出詩人數量之多,為中國詩歌史上所僅見。
唐詩的發展
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是詩,它可以說是一代文學的標誌。唐詩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的段落。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詩繁榮到來的準備階段。就表現領域說,逐漸從宮廷臺閣走向關山與塞漠,作者也從宮廷官吏擴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調說,北朝文學的清剛勁健之氣與南朝文學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風骨又開朗明麗的境界;就詩的形式說,在永明體的基礎上,唐人做創造了一種既有程式約束又留有廣闊創造空間的新體詩─ ─律詩。到了開元十五年前後,無論是情思格調、意境興象,還是聲律形式,都已經為唐詩繁榮的到來準備了充分的條件。繼之而來的便是開元、天寶盛世唐詩的全面繁榮。這個時期,出現了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還有王晶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等一大批名家。當然最重要的是偉大詩人李白與杜甫。此期唐詩骨氣端翔,興象玲瓏,無工可見,無跡可求,而含蘊深厚,韻味無窮。
天寶後期,社會矛盾激化,部分詩人開始寫生民疾苦。天寶十四載(755)冬,發生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成了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分水嶺,這一社會大變動,也引起了文學的變化。詩歌中開元、天寶盛世繁榮期那種興象玲瓏、骨氣端翔的境界意味已逐漸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調也逐漸消退。從偉大詩人杜甫開始,從題材到寫法,都不同於盛唐詩了。這可以說是唐詩發展中的一種轉變。此後大曆詩人出來,因社會的衰敗而心緒彷徨,詩中出現了寂寞情思,夕陽秋風,氣骨頓衰。待到貞元元和年間,士人渴望中興,與政治改革同時,詩壇上也出現了革新的風氣。詩歌創作出現了又一個高潮。韓愈、孟郊、李賀等人,怪怪奇奇,甚至以醜為美,形成韓、孟詩派。白居易、元稹,還有張籍、王建,則從樂府民歌吸取養料,把詩寫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詩派。這些中唐詩人在盛唐那樣高的水平上,以革新精神和創新勇氣,又開拓出一片詩歌的新天地。長慶以後,中興成夢,士人生活心態內斂,感情也趨向細膩。詩歌創作題材多狹窄,寫法多苦吟。杜牧、李商隱突起,聚顯光芒。特別是李商隱,以其善感靈心、細膩豐富的感情,用象徵、暗示、非邏輯結構的手法,表現朦朧情思與朦朧境界,把詩歌表現心靈深層世界的能力推向了無與倫比的高峰,創造了唐詩最後的輝煌。
唐文學的繁榮,表現在詩、文、小說、詞的全面發展上。詩的發展最早,在唐文學中也佔有最為重要的地位。當詩發展到它的高峰時,散文開始了它的文體文風改革。就文體文風改革的規模和影響說,前此還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它相比。小說也開始走向繁榮。而當散文、小說、詩相繼進入低潮時,詩的另一種體式──詞,又登上文壇 煥發光彩。終有唐一代,幾乎找不到一個文學沉寂的時期。
唐文學的繁榮,還表現在作者眾多而大師輩出上。《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全唐詩》收作者二千二百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唐人小說今天可以找到的還有二百二三十種。唐代出現的傑出詩人數量之多,為中國詩歌史上所僅見。
唐詩的發展
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是詩,它可以說是一代文學的標誌。唐詩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的段落。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詩繁榮到來的準備階段。就表現領域說,逐漸從宮廷臺閣走向關山與塞漠,作者也從宮廷官吏擴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調說,北朝文學的清剛勁健之氣與南朝文學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風骨又開朗明麗的境界;就詩的形式說,在永明體的基礎上,唐人做創造了一種既有程式約束又留有廣闊創造空間的新體詩─ ─律詩。到了開元十五年前後,無論是情思格調、意境興象,還是聲律形式,都已經為唐詩繁榮的到來準備了充分的條件。繼之而來的便是開元、天寶盛世唐詩的全面繁榮。這個時期,出現了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還有王晶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等一大批名家。當然最重要的是偉大詩人李白與杜甫。此期唐詩骨氣端翔,興象玲瓏,無工可見,無跡可求,而含蘊深厚,韻味無窮。
天寶後期,社會矛盾激化,部分詩人開始寫生民疾苦。天寶十四載(755)冬,發生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成了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分水嶺,這一社會大變動,也引起了文學的變化。詩歌中開元、天寶盛世繁榮期那種興象玲瓏、骨氣端翔的境界意味已逐漸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調也逐漸消退。從偉大詩人杜甫開始,從題材到寫法,都不同於盛唐詩了。這可以說是唐詩發展中的一種轉變。此後大曆詩人出來,因社會的衰敗而心緒彷徨,詩中出現了寂寞情思,夕陽秋風,氣骨頓衰。待到貞元元和年間,士人渴望中興,與政治改革同時,詩壇上也出現了革新的風氣。詩歌創作出現了又一個高潮。韓愈、孟郊、李賀等人,怪怪奇奇,甚至以醜為美,形成韓、孟詩派。白居易、元稹,還有張籍、王建,則從樂府民歌吸取養料,把詩寫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詩派。這些中唐詩人在盛唐那樣高的水平上,以革新精神和創新勇氣,又開拓出一片詩歌的新天地。長慶以後,中興成夢,士人生活心態內斂,感情也趨向細膩。詩歌創作題材多狹窄,寫法多苦吟。杜牧、李商隱突起,聚顯光芒。特別是李商隱,以其善感靈心、細膩豐富的感情,用象徵、暗示、非邏輯結構的手法,表現朦朧情思與朦朧境界,把詩歌表現心靈深層世界的能力推向了無與倫比的高峰,創造了唐詩最後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