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能網

    全球首款7nm工藝製造的遊戲顯示卡、第二代Vega架構、16GB HBM2視訊記憶體,這就是AMD在CES 2019上釋出的Radeon VII顯示卡,選擇在農曆新年期間釋出的它,可以說沾滿了喜慶。究竟7nm工藝加持下的Vega架構能夠達到怎麼樣的新高度,盡在今晚的評測之中。

    AMD Radeon VII作為首張7nm製程的遊戲顯示卡,算是去年底公佈的Instinct MI50的“換驅動”版本。兩者同樣基於第二代Vega架構,7nm工藝打造,讓132億電晶體壓縮排331mm2之內(電晶體數目與塞了RT Core、Tensor Core的RTX 2080幾乎差不多),而第一代Vega的125億電晶體核心面積達到486mm2,電晶體密度提升了36%之多。由於電晶體間隙變小了,導致熱積聚,核心溫度必然更高,也難怪Radeon VII要用三風扇散熱,這是衡量散熱效能、噪音之後的結果。

    Radeon VII的規模也很有趣哦,60組NCU介乎於RX Vega 64與RX Vega56之間,對比Instinct MI60計算卡的64組NCU,顯然它是不完整的,箇中原因是7nm工藝前期良品率有限,做成60組NCU的Radeon VII遊戲卡可以提高晶片利用率。

    7nm如有神助,頻率紅利讓AMD顯示卡不再落後於人了,Radeon VII峰值頻率提升到1.8GHz,雖然之前RX Vega 64在一體式水冷輔助下也能上到1.68GHz,但已經是發熱、功耗極限。AMD在這裡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名詞——Peak Engine Clock /峰值頻率,區別於基礎頻率(負載時最低工作頻率)、boost頻率(負載時典型頻率),它其實就是短時間能達到的最大頻率,類似於Ryzen處理器的XFR一樣。所以我們之前看到為什麼有的AIB廠商標註Radeon VII顯示卡頻率是1750MHz,有些是標1800MHz,這就是怎麼看待頻率的問題了。

    NVIDIA對於視訊記憶體容量上是相當吝嗇的,Turing顯示卡比照Pascal顯示卡是原地踏步,AMD為了出人頭地,Radeon VII直接翻倍到16GB HBM2視訊記憶體,藉助2Gbps頻率、高視訊記憶體位寬一舉將視訊記憶體頻寬提升至頂級的1TB/s上。先不說16GB視訊記憶體用不用得完,光是那些希望用Radeon VII顯示卡做3D渲染、動畫的人就相當高興了。其次我們也懷疑,Radeon VII顯示卡效能提升如此之多,也有RX Vega顯示卡的視訊記憶體頻寬沒有餵飽的原因。

    以FP32單精度效能來比較,AMD顯示卡一直都相當優秀,僅RX Vega 56就與RTX 2080相當,而Radeon VII也是從12.7TFLOPS提升至13.8TFLOPS,幅度約為8.7%,與之前水冷版的RX Vega 64近似,要知道其規格要高於Radeon VII。

    Radeon VII TDP最終得到了確認,300W基本持平RX Vega 64風冷版的功耗水平,一點都不低,因此配備了雙8Pin供電。

    最後就是價格問題,AMD近些年的定價策略都是追著競品價格打,Radeon VII也不例外,選了一個RTX 2080近乎相同的5999元售價,和絕大部分中端系列RTX 2080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如果效能上兩者相差不遠,那麼Radeon VII還是很有看頭,起碼不能讓NVIDIA一家獨大了,那麼以後真的就是為所欲為了。

    不想看文字版的,可以看影片呀!手機版跳轉點這裡。

    Radeon VII顯示卡也有四大看點:

    7nm工藝

    原本AMD的如意算盤是讓GlobalFoundries和臺積電同時代工7nm CPU、GPU晶片,不料GlobalFoundries卻急流勇退,徹底放棄先進工藝競賽,7nm工藝無限制停止研發,專注14/12nm工藝以及22nm/12nm FD-SOI這些可盈利的工藝,畢竟10nm以下工藝太燒錢,GlobalFoundries的底子薄,只能割捨掉美好的7nm。

    因此臺積電成為了最後的贏家,AMD目前釋出的7nm Vega、7nm羅馬處理器以及7nm第三代銳龍均交給臺積電代工。

    至於這個7nm有多厲害,AMD似乎很少提及,但我們可以透過計算得知,14nm Vega顯示卡核心面積為495mm2,7nm Vega核顯面積下降到331mm2,面積縮小了33%,同時電晶體數目也略微增長了5.6%。

    核心面積縮小了,AMD決定給Radeon VII視訊記憶體翻倍至16GB,依靠HBM2視訊記憶體超大位寬以及多達四顆4GB容量HBM 2視訊記憶體,使得Radeon VII顯示卡的視訊記憶體頻寬暴漲至1TB/s。既然Radeon VII遊戲卡能上16GB視訊記憶體(4GB×4),那麼作為計算卡的AMD Instinct MI60當然是要32GB視訊記憶體啦!(8GB×4)

    7nm工藝還有一項福利,那就是頻率紅利。眾所周知,AMD顯示卡頻率是遠低於NVIDIA顯示卡,箇中有其架構緣故,此外頻率太高,會導致功耗、發熱呈現指數式增長,這個非常划不來,你可以看到部分非公版AMD顯示卡,頻率是很高,但溫度跟功耗表現非常不理想,甚至部分玩家會進行降壓超頻,以確保取得效能/功耗/溫度的最佳平衡。

    Radeon VII最高頻率達到了1800MHz,都快追上NVIDIA顯示卡水平,上一代RX Vega 64風冷版也只有可憐的1546MHz,頻率提升幅度在16.5%,這部分頻率紅利會直接反應到效能表現上。

    至於7nm工藝有沒有讓AMD顯示卡降溫、降功耗,這可就難說了,越先進的工藝製程意味著電晶體密度越高,電晶體的積熱效應就越明顯,發熱量越大,這個情況在高效能工藝上更為明顯。

    第二代Vega架構

    換湯不換藥?Vega架構就見過四大架構改動:新一代視訊記憶體架構:HBM 2+HBCC、NCU單元、新一代幾何渲染可程式設計引擎、新一代畫素引擎,如果你想重溫,可以點選這裡。顯然第二代Vega架構也沒有大動作的變動,主要是做了額外的最佳化,比如說提高NCU單元的工作頻率、減少傳輸延遲、增加光柵單元的互動頻寬,以此換取更好的遊戲效能。

    16GB HBM 2視訊記憶體是否必要?

    遊戲對於視訊記憶體的極限需求在哪裡,我們其實也做過相關測試,我們的觀點認為,就現階段遊戲需求來看,8GB是可以滿足4k解析度下的流暢遊戲,但部分遊戲有例外情況,不過AMD提出了更多觀點,可能我們也需要重新測試考證了。

    AMD其實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為什麼Radeon VII顯示卡要將視訊記憶體一舉提升到16GB地步,概括來講就是極端遊戲使用環境(動態解析度、超取樣縮放)、未來3A遊戲大作對視訊記憶體需求越來越多、專業影片編輯軟體(4K/8K影片)。

    我們來看看經典的《戰地》系列遊戲,2010年至今一共發行了六部作品,推薦的顯示卡視訊記憶體從512MB逐年增長甚至翻倍,一直到《戰地5》是推薦擁有6/8GB視訊記憶體顯示卡。

    而對於準職業影片創作人員,一張大視訊記憶體顯示卡或許能夠助你一臂之力,使用Adobe Premiere軟體編碼8K影片,甚至要用到了11.5GB的視訊記憶體(AMD意思是:你看RTX 2080 Ti都爆視訊記憶體了)。

    此外AMD表示,我們日常看到的8GB視訊記憶體顯示卡日常遊戲佔用可能只有6GB左右,覺得夠用是一種錯覺,其實是遊戲開發商為了照顧你的“低視訊記憶體容量”,“動態”地調整了視訊記憶體佔用,如果插上16GB視訊記憶體的Radeon VII顯示卡一看,常玩的遊戲視訊記憶體佔用基本上都突破了8GB了,《使命召喚:黑色行動4》、《孤島驚魂5》都是異類,有多少用多少,大量資料預載到視訊記憶體中。

    從幀時間上看看大視訊記憶體是否有作用,以《孤島驚魂5》為例,RTX 2080有時候會出現幀時間尖峰(幀時間特別長,玩遊戲的時候就會覺得突然卡一下),而擁有16GB視訊記憶體的Radeon VII表現更為平緩,尖峰即便是有,但頻率、出現時間並不長。

    該項測試資料為AMD提供

    更先進的溫度檢測、溫度控制策略

    在第二代Vega架構中,AMD引入了新的溫度檢測硬體以及溫度控制策略。傳統方案就是在GPU核心電晶體內放置溫度感測器,隨時探測溫度變化,並用於溫度、風扇控制。AMD在第二代Vega核心中引入了多達64個溫度感測器,用於全方位監控GPU核心溫度,感測器數量是RX Vega 64上的兩倍。

    同時AMD使用了一個全新的溫度概念——Junction Temperature,結溫。這是一個半導體的專有名詞,專門表示半導體的實際工作溫度(目前的顯示卡溫度是指核心封裝後的外殼溫度),因此結溫通常較封裝外殼溫度高。AMD Radeon VII顯示卡開始使用結溫作為溫度/風扇控制的重要依據。

    如此一來,更多感測器、更準確的溫度,有利於對GPU核心進行更精確的控制,確保顯示卡時刻處於高效能狀態,不會因為錯誤控制策略導致過熱降頻,而更多核心溫度反饋點,可以讓我們更瞭解自己顯示卡。

    Radeon VII圖賞:

    Radeon VII顯示卡長得限量版的RX Vega 64很像,只不過是從渦輪散熱變成了三風扇散熱。這次Radeon VII也不區分什麼限量版、限量水冷版、普通版,全部都是RX Vega 64的三風扇限量版造型,有RADEON信仰燈哦!

    公版顯示卡始終堅持Slim的雙槽身材

    三個煤氣灶,銀白色非常亮眼,檔次看起來就很棒

    背板也是一整塊鋁合金壓鑄而成,磨砂質感

    AMD還是偏愛方正的外觀設計

    看!“R”紅寶石,顯示卡的點睛之處

    RADEON字樣也會發光哦

    AMD終於想明白外觀是有多重要了!

    介面方面和NVIDIA不約而同地取消了DVI,僅保留DisplayPort x3、HDMI x1

    雙8Pin供電,最多提供375W供電

    7cm風扇的質感就不行了,過於廉價

    幸好,梅花螺絲數目不多,順利拆下來散熱器了,沒有中框設計,但設計有大量的VRM散熱模組。

    拆卸下黑色的框,就能看到散熱器的真身。NVIDIA、AMD不約而同地在高階顯示卡上使用了最強的真空均熱腔,並輔以5根熱管散熱,導熱效果肯定比一般銅底方案好多了,側面反應這顯示卡發熱量肯定不低。

    看到這裡,你一定看出門道了!Radeon VII顯示卡沒有用矽脂散熱!而是使用了類似手機上常見石墨導熱貼(不確定)。

    影響散熱效果最主要因素還是散熱規模,所以很多非公版執意往三槽發展就是這個意思,不過Radeon VII顯示卡散熱鰭片面積不是太大,散熱效能可能會有影響。

    而且導風罩為了酷炫做了"Radeon"的燈,遮擋了很大一部分出風口。

    風扇是固定在導風罩上的,12V/0.3A

    還有一塊“有b格”金屬背板

    Radeon VII顯示卡PCB佈局令人耳目一新,這是你沒有見過的“船新”版本。由於使用HBM 2視訊記憶體,好處顯而易見——不佔用額外空間,全都整合在核心封裝內。剩餘的空位AMD“放飛自我”,零散而又規整地排列14相供電,重新整理了公版顯示卡用料記錄。其中10相核心供電,4相視訊記憶體供電,算是非常奢華了,看來第二代Vega核心對電壓、電流要求不低。

    PCB背面倒是有非常多的小電容、鋁聚合物電容

    我們再來看看7nm Vega核心,Made in Taiwan,GPU核心兩個各有兩顆HBM 2視訊記憶體,封裝完整無縫隙。

    PCB正反兩面各有一顆IR 35217 PWM控制器,在AMD RX Vega系列顯示卡很常見,原生8個控制通道

    AMD的MosFET一直比較另類,這一次用的是IR TDA21472 上下橋整合式的DrMOS,單顆最大輸出電流是70A。

    測試平臺:

    我們的測試平臺終於更新了,頂級CPU英特爾酷睿i9-9900K,搭配的主機板比處理器還要貴,技嘉鎮廠之寶技嘉 Z390 AORUS XTREME,搭配了芝奇幻光戟3200MHz 8GB×2,Intel 600p 512GB SSD,海韻P1200W電源、九州風神堡壘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這個陣容夠豪華了吧?

    系統是Microsoft Windows 10 Build 1809,驅動程式方面,AMD顯示卡使用Press測試版的AMD Radeon Soft Adrenalin 2019 Edition,NVIDIA顯示卡使用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417.71。

    測試專案包括常規的3DMark(Fire Strike、Time Spy)、Unigine Superposition以外,也加入了VRMark測試。此外還有11款涵蓋效能要求、遊戲型別不同的遊戲,遊戲、設定與之前RTX 2080 Ti /2080/2070 Founders Edition有所不同,不可直接比較。遊戲均採用最高畫質設定,測試解析度包括了1920×1080、2560×1440、3840×2140。

    目前所有GPU識別軟體均無法正式讀取資訊,最準確的也只有AMD Radeon Setting了。

    基準效能測試:

    3DMark作為顯示卡測試的金標準,地位無可置疑,一張顯示卡效能到底排在什麼位置上,拉出來遛一遛3DMark馬上清楚。

    從3DMark成績來看,Radeon VII顯示卡效能果然和爆料的幾乎一模一樣,DirectX 11的Fire Strike成績喜人,確確實實領先於RTX 2080;但很奇怪DirectX 12的Time Spy效能卻大幅度落後於RTX 2080,首先我們可以排除驅動問題,因為Radeon VII顯示卡效能領先RX Vega 64大體在29%之間,和AMD說的一模一樣!只能說是NVIDIA RTX圖靈顯示卡的DirectX 12效能提升太變態了。

    在VR效能上,Radeon VII超越了RTX 2080,意味著打VR遊戲完全沒有問題。

    1920×1080解析度遊戲效能測試

    和3DMark DirectX 12J基準測試表現不佳相反,Radeon VII在DirectX 12遊戲中表現是很不錯的,可以跟RTX 2080互有勝負,對比上一代旗艦RX Vega 64優勢在10-40%之間。

    2560×1440解析度遊戲效能測試:

    2K解析度下情況還是跟1080P差不多,AMD有優勢的專案繼續領跑,特別是在Vega架構中大吹HBM 2有優勢的遊戲《殺出重圍:人類分裂》中,領先RX Vega 64的幅度擴大到30%,不知是16GB視訊記憶體還是1TB/s頻寬的功勞呢?

    3840×2160解析度遊戲測試

    4K解析度下,Radeon VII顯得有些乏力,依然有4款遊戲比RTX 2080好,不過領先卻不如前面的1080P、2K解析度,這個問題主要是NVIDIA Turing架構特性,解析度越高,顯示卡效能越能被髮揮出來,而架構沒有大變動的Radeon VII顯然要吃點虧的。

    超頻測試:

    Radeon VII超頻幅度算是意外之喜,原本以為AMD為了讓Radeon VII頻率達到1750MHz已經很費勁了,可萬萬沒想到超頻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Radeon VII顯示卡的AMD Radeon Setting-Wattman是全新設計,跟你之前看到的不一樣,沒有區分什麼均衡、turbo模式了。但提供了手動、Auto Undervolt GPU、Auto Overclock GPU、Auto OverClocek Memory,基本上就是自動超頻的意思了。

    而且GPU超頻介面很有意思,現在頻率與電壓掛鉤了,上限是1218mv,預設的是曲線帶有弧度,這一可以讓GPU以更低電壓衝擊更高頻率。預設情況下1800MHz工作電壓大概在1000mv多一點。

    先把20%功耗極限拉滿,風扇轉速也拉滿,然後按照預設曲率,直接拉曲線,1850、1900、1950、2000一直嘗試,發現都可以透過3DMark測試,就直接拉到2050MHz,HBM 2視訊記憶體也直接滿1200MHz(等效視訊記憶體2400MHz)。

    最後在WattMan裡面報告的峰值頻率達到了1990MHz,視訊記憶體頻率1212MHz,是不是很神奇?7nm Radeon VII超頻能力真的強,FireStrike分數提升至29310,幅度為7.3%。仔細看頻率曲線,雖然峰值很高,但也是一瞬間的事情,能夠長時間執行的頻率在1860MHz左右,這樣意味著非公版Radeon VII能夠挖掘的頻率空間還是不錯的。

    溫度&功耗測試:

    前面我們提到,Radeon VII顯示卡引入了全新的溫度檢測機制,並使用了常規的顯示卡溫度以及表達核心內部的結溫,目前除了AMD Radeon Setting軟體可以識別出Radeon VII溫度以外,諸如MSI Afterburner、GPU-Z均不能識別其溫度,因此本次溫度測試只能用截圖代替了,等軟體支援了會補上相關測試。

    在溫度測試過程中,測試時全程進行封箱處理,測試環境溫度約為22℃(不好意思,廣州是沒有冬天的,過年穿短袖你敢信?)。待機溫度是開機以後記錄10分鐘,滿載溫度則是在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完成後。

    有了三風扇+均熱板的壓制,待機時7nm Vega核心被壓制在31-34℃之間,表現還不錯,風扇轉速大概在800RPM左右,噪音控制還可以,幾乎不可聞。

    然而在滿載測試中,7nm帶來的副作用就出現了,顯示卡溫度在75-78℃之間,而結溫則最高已經達到了116℃,顯示卡變得相當燙手。風扇轉速也將近3000RPM,此時噪音就很明顯了,即便是在機箱裡面一樣能夠聽見轟隆的聲音。

    此外還發現點小問題,不知道這是Radeon VII全新的溫控策略還是BIOS沒寫好,滿載時風扇的轉速不是恆定,會出現一個斷崖式下降,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噪音突然降低,然後又“再度”起飛,這些還需要等待正式版發售後排查,也不排除個體問題。

    功耗測試:

    AMD顯示卡可能最害怕就是被人叫“電老虎”,能耗比確實一直比不過競爭對手,不過7nm工藝會有神秘加成幫助降低功耗嗎?

    透過我們專門購置的顯示卡功耗測試儀器,可以分別精確地測量顯示卡PCI-E、外接電源介面瓦特數,顯示卡最大功耗在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中獲得,待機功耗則是在進入系統後記錄3分鐘取平均值。

    待機功耗確實很有進步,RX Vega 64、RTX 2080都要20W,而Radeon VII顯示卡卻只要14W即可,7nm工藝、新的供電方案功不可沒。

    滿載情況下卻是另一個狀況,RX Vega 64顯示卡在均衡模式下是達不到標稱的295W TDP,大約只有265W左右;RTX 2080也繼承了Turing家族低功耗特性,滿載也只有230W;而Radeon VII就不一樣了,AMD Radeon Setting中沒有其他的模式,它的滿載功耗波動比較大,300-325W之間浮動,功耗確實高。

    此外,我們專門做了Radeon VII顯示卡PCIe、8 Pin介面取電情況曲線圖,看看是否有超負荷取電情況,結果令人滿意,全部都在規範以內。

    總結:未來可“7”

    NVIDIA 圖靈顯示卡一波接一波,AMD卻沒有趁手的產品迎擊,AMD的NAVI顯示卡未能及時誕生,處境相當尷尬,AMD需要一款能夠及時還擊的產品,就迷上“舊架構,新制程”的玩法,前有12nm RX 590,後有7nm Radeon VII,脫胎於7nm Radeon Instinct計算卡的Radeon VII遊戲卡就應運而生。

    可能Radeon VII顯示卡出貨量不算太多,但AMD用它證明了7nm工藝的潛力,架構小改,換上最先進的奈米工藝,依靠頻率紅利依然可以獲得“29%”的效能提升,這就給了玩家更多的期待,期待7nm Navi顯示卡會有更精彩的表現。

    從測試結果來看,Radeon VII顯示卡與RTX 2080互有勝負,兩者的效能差距在不同遊戲下有不同表現,但從總體來講,Radeon VII顯示卡略微落後一點點,但無關緊要,畢竟能夠從GTX 1080級別提升至RTX 2080級別也是個不錯的成績,基本上就是NVIDIA上一代GTX 1080 Ti的水平。至於NVIDIA宣傳的光追,Vega架構未有支援,但也不必傷心,正如AMD所說的,光追與99%玩家無關,畢竟目前還只有《戰地5》這一款遊戲,其他遊戲都在等待補丁或者開發中,“餅畫得太大”,我們也有點看不下去了。當整個遊戲生態圈準備好了全面推進光追技術,AMD再入場可能是個明智選擇。

    最後不得不談的就是價格,國行定價5999元,比起RX Vega 64的4899元貴了不少,比NVIDIA RTX 2080 Founders Edition的6499元還是便宜不少的。此外別忘了Radeon VII可是首款7nm遊戲顯示卡,在量不大的情況下,AMD可能付出的遠不止這些,江湖傳聞AMD甚至是虧本在賣,只為了讓大家看到A卡未來的希望,但22%價格增幅與29%效能增幅其實可以匹配,所以顯示卡越來越貴既成事實,大家也得接受了。

    國行此次還有比較划算的活動,活動期間贈送150元的暴雪戰網點卡,還有《全境封鎖2》、《魔法門之英雄無敵7完美典藏版》、《刺客信條:ODYSSEY典藏版》五款大作任選一款,如果你是在京東上預購還能參加影片曬單返100元京東E卡。

    這個價格也剛好落在了非公版RTX 2080價位上,兩者競爭不可不謂激烈,基本上是正面“㨃”的意思。Radeon VII顯示卡效能稍弱,但也給了A粉們一個表忠心的機會,買到效能匹敵NVIDIA次旗艦的顯示卡,豈不妙哉?你們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出哥哥張國榮的十首冷門經典粵語歌!你最喜歡哪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