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哲非理

    真正修心和修佛的人,打坐參禪的時候,內心什麼都不會去想。因為修心和參禪講究的是靜,不管你大腦裡想的是家國社稷,還是人生苦短,都是雜念。都應該被摒除。

    修心,就是要忍住自己內心的慾望,參禪修的是天地至理。在修心參禪的時候,內心都是無比寧靜的。

    殊不知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看法,且本人並不是相關領域人士,所以大家看看就好,勿要信以為真。

    真實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大家要自行體會。

  • 2 # 渾濁的汙垢

    儒釋道是相通的,從想到不想,都是一點點磨鍊的,要是胡思亂想就想個夠,融入進去,把能想的雜念通通回憶了,能拋棄所有的心,自然換來大海的寬闊

  • 3 # 儒匠裝修會客廳

    悟道何需法,成佛皆因空。人的修為成就其實就是心境,打坐唸經只是教禮教義的外在形式,成佛成仙(指慧能、神會、玄藏、鑑真、邱處機、袁天罡等)的畢竟是少數,混日子完成任務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想法佔大多數,不守規矩要受戒律處法所以不敢睡。征服靈魂的是思想,形成獨立思想體系的是偉大人物,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那麼多,能影響歷史的太少也是這個道理,因為平凡人太多所以更凸顯高人的雄偉。

  • 4 # 菩提76426724

    如痴如鈍,一無所知,一無所能。只當正歇之時,諸念皆空,當此諸念皆空之時,有一明明不空者,而知諸念皆空,這是個什麼,可以大悟矣!可以保任之。心心不異,念念自在覺中

  • 5 # 自在的愛255

    這個問題其實很大。只能嘗試回答一下,從道門來說,修道的功夫無非是性和命兩個種。所以打坐的時候既有自然的入靜的(無為法)也就是題主說的什麼都不想,也有行呼吸,吐納,導引,守竅,觀想,的(有為法)用什麼法看入的什麼流派也看個人根基如何,目的也都是為了,清靜自然,積精累氣,練氣存神,形神俱妙這些而已。前面也說了,性命兩個大類,所以達到入靜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性功是一個人的心性修為,屬於一個人磨練和領悟的事情,難以去整理表述,只能說,透過心性修為而能達到入靜入定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一個人有大機緣和大苦大悟達到心死神活,破妄的境界才可以。難度是比較高的,成的人不多,但是這種狀態確實是真實存在的。而命功來達到的話,也有許多法門了。中心的思想還是在於積精累氣,練氣存神。精氣神滿。自然能入靜甚至入定,全在於修道者的積累。功夫到了,自然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眠了。神清氣爽,普通人之所以覺得腦袋裡念頭永遠止不下來主要還是因為精氣神這三者是不足的。所以覺得難,其實不過是積累而已,以上所言都以實踐過的。

  • 6 # 迷糊湯2

    個人理解吧,我理解的冥想就是把自己紛繁蕪雜的念頭盡數遮蔽,讓自身的意識來控制自己,去偽存真!使人與自然合二為一,迴歸一種本真的狀態,就像自己是一部收音機調諧自己跟宇宙的頻率一致!進而物我兩忘,沒有時間空間的概念,體悟自然也是感悟宇宙的玄妙!

  • 7 # 只緣無事可思量

    《打坐》又名(坐禪):外於(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所以(打坐)的目的就是(自淨其心)消除(妄想執著),(打坐)的人(非想、非非想)只是(安住夲心)。

    真正(坐禪)不是(變成死屍)成天(端坐不動),而是要在(行住坐臥)中始終保持(清淨心)。

    如果(執著~想或不想)便未真正領悟(坐禪真意),只不過是(妄想執著)的繼續而(勞神費力)。

  • 8 # 松風草閣

    這個凡夫很難切入,那種人都是無始劫來修行的功德,講的明白一點心的調伏,進入不可說般若智慧狀態,心的調伏,佛有開示,一者施調,二者咒調,三者施咒二調。讀經也屬於咒調,這位朋友,您如果沒有三五年讀經的功夫,不要去解釋這個問題了。

  • 9 # 馬振廷1

    幾萬個法門,都是讓自己清心洗腦的方法,先守,後無。就這麼簡單,要能做到億人不挑一個。

    甚易知,甚易行,之意是不用錢買,不費力去掙。知吾者少,則吾者貴,貴稀有也,少者向青少年體質也,看很簡單就是很少有人作道。

  • 10 # 社群群主

    體內脈在振動,三元合一,清淨無想了,也無需想了,能量不再發散,而是在往裡收,發生了從散射能量的太陽到吸收能量的黑洞的境界轉換。

  • 11 # 鴻蒙天1

    嘿嘿嘿,要聊這個我可不困了啊,打坐靜思,首先要有一個很安靜的環境,專心一致,抱元守一,至於腦子想什麼嘛,要看你最需要什麼,正所謂誠心所至金石為開,我一般只觀想兩大法寶,錢和美女,其它修煉法門我不知道,但我這個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打坐之後,精神飽滿,容光煥發大家不仿試一試,法不傳六耳,其它的我不多講了,天尊那個無量

  • 12 # 咕嚕兵71441825

    打坐不是什麼都不想。如果什麼都不想就能成佛得道,土木瓦石早就成佛了。強迫自己什麼都不想是違反本性的,是頑空邪定。真空是定於本性,是沒有煩惱掛礙,是遠離貪嗔痴,是無我人眾生壽者,是恬淡虛無,是赤子般天真的狀態。定可在行走坐臥間,不拘泥於靜坐。定可以止,可以觀想。定中有慧,定即是慧,定慧等持,是為真定。

  • 13 # 大拙一日禪堂

    體悟念與念之間的那個“沒有”。

    一開始會一念代萬念,用阿彌陀佛佛號、數呼吸來替代紛繁複雜的雜念。慢慢的可以像旁觀者一樣看著自己的念頭,知道有念、知道無念、知道就行了,知道自己起心動念了,而不跟著唸的內容走。不著於相,雜念紛飛如流水,風過水無痕,如如不動。如是觀照一段時間,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覺知自己的起心動念。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 14 # 自由謊言

    打坐是培養定力,定力也可以說為專注力。

    既然是專注力,就有兩方面:

    一,排它性

    二,集中到單一物件

    這個單一物件是,很無聊的氣息變化,在人中位置的氣息變化,要全神去“觀察”它

    很可能一小會,你就走神了,“拉回來”繼續。

    想堅持一分鐘不走神,自己試一下,就知道這是多麼事。

    透過多次堅持訓練,定力加強,觀息時(不是靠眼睛),人中位置會出現一小團白光,隨定力增強,白光變強與穩定,就可以準備入定的練習了。

    打坐,要牽到入定,沒那麼容易,需要培養到強大定力之後才行,在這裡說了也沒用。

    入定之後是觀,觀能產生觀慧,這入定之後的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門頭溝河灘如何坐公交車到八達嶺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