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勤”
1、勤擦洗:
汗多及大小便失禁時要隨時清理,擦洗時動作要輕柔。
2、勤翻身:
通常情況下,照護者至少應每2小時為患者更換一次體位,並在骨隆突處放置軟枕等支撐物,以減少區域性受壓。
3、勤觀察:
經常檢視面板有無壓紅、水泡、破潰等現象,使壓瘡能儘早得到治療與護理,以免進一步惡化。
4、勤整理:
保證床單、衣物平整,以免皺褶處損傷面板。
5、勤鍛鍊:
對於長期臥床、無自主活動能力的患者,照護者應每日對其進行肢體被動鍛鍊。儘可能維持關節的活動性和肌肉張力,促進肢體和面板的血液迴圈,減少壓瘡的發生。
6、勤更換:
保持床單元、被罩及衣物的清潔乾燥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要做到隨溼隨換。
擴充套件資料
“十避免”
1、避免過度按摩受壓部位
因按摩力度或時間掌握不當,可能會加重損傷、造成面板破潰。
對於臥床患者應給予肢體的被動鍛鍊,而不是按摩患處面板。如果患者受壓部位已出現發紅或水泡,這樣部位更不能進行按摩。
2、避免過度清潔面板
“很多患者家屬為了防止壓瘡發生,過度清潔面板,會降低面板的防禦能力。”
她建議清洗面板使用32~34℃溫水;如需使用皂液,建議選擇弱酸性或中性皂液,每天使用一次即可。因其會使面板外層的保護性角化組織脫落,降低面板的防禦能力。
3、避免使用粉劑使面板乾燥
很多患者家屬給患者清潔後,用爽身粉塗滿患者全身。
就此王護士長表示,爽身粉等粉劑、酒精等消毒劑擦拭面板會堵塞毛孔,對面板健康不利,不建議使用。
4、避免用環形防護墊“減壓”
“很多人錯誤的以為使足跟懸空,就可以預防壓瘡。”
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枕頭或泡沫墊放在小腿下,使足跟抬起。令整條腿部的重量沿小腿分散,完全解除足跟部的壓力,以免出現高壓區域,特別是跟腱處。
5、避免重區域性輕全身
在臨床上,部分患者以為區域性使用好的藥物就能促進癒合。
王護士長說;“實際壓瘡的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這需要綜合調理、整體干預,只有全身狀態好了,壓瘡才能更快癒合。”
6、避免患處自行塗藥
很多壓瘡患者就診時,傷口上常佈滿了各種草藥或藥粉等異物。不僅不利於觀察傷口情況,也會增加傷口感染的風險。
7、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
部分患者家屬以為可以抗感染,實際用藥不當可能導致細菌耐藥,增加治療難度。
王護士長說,如需使用抗生素,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8、避免暴露傷口使其結痂
王護士長說,很多人認為壓瘡結痂即是癒合,實際上痂下癒合,很容易形成痂下積液感染。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傷口進行清創幷包扎,使其溼性癒合。
9、避免使用烤燈
使用烤燈,是很多患者家屬促進傷口癒合的方法。
王護士長說,真正的結果並非如此,烤燈可增加區域性組織的耗氧量,加速組織壞死,壓瘡患者應避免使用。
10、避免翻身拖拽病人
護理臥床患者是個長期的工作,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家屬照護。
王護士長說“單人翻身時,應先將身體抬起,再挪動位置,避免拖、拉、推等動作,以防面板損傷。
“六勤”
1、勤擦洗:
汗多及大小便失禁時要隨時清理,擦洗時動作要輕柔。
2、勤翻身:
通常情況下,照護者至少應每2小時為患者更換一次體位,並在骨隆突處放置軟枕等支撐物,以減少區域性受壓。
3、勤觀察:
經常檢視面板有無壓紅、水泡、破潰等現象,使壓瘡能儘早得到治療與護理,以免進一步惡化。
4、勤整理:
保證床單、衣物平整,以免皺褶處損傷面板。
5、勤鍛鍊:
對於長期臥床、無自主活動能力的患者,照護者應每日對其進行肢體被動鍛鍊。儘可能維持關節的活動性和肌肉張力,促進肢體和面板的血液迴圈,減少壓瘡的發生。
6、勤更換:
保持床單元、被罩及衣物的清潔乾燥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要做到隨溼隨換。
擴充套件資料
“十避免”
1、避免過度按摩受壓部位
因按摩力度或時間掌握不當,可能會加重損傷、造成面板破潰。
對於臥床患者應給予肢體的被動鍛鍊,而不是按摩患處面板。如果患者受壓部位已出現發紅或水泡,這樣部位更不能進行按摩。
2、避免過度清潔面板
“很多患者家屬為了防止壓瘡發生,過度清潔面板,會降低面板的防禦能力。”
她建議清洗面板使用32~34℃溫水;如需使用皂液,建議選擇弱酸性或中性皂液,每天使用一次即可。因其會使面板外層的保護性角化組織脫落,降低面板的防禦能力。
3、避免使用粉劑使面板乾燥
很多患者家屬給患者清潔後,用爽身粉塗滿患者全身。
就此王護士長表示,爽身粉等粉劑、酒精等消毒劑擦拭面板會堵塞毛孔,對面板健康不利,不建議使用。
4、避免用環形防護墊“減壓”
“很多人錯誤的以為使足跟懸空,就可以預防壓瘡。”
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枕頭或泡沫墊放在小腿下,使足跟抬起。令整條腿部的重量沿小腿分散,完全解除足跟部的壓力,以免出現高壓區域,特別是跟腱處。
5、避免重區域性輕全身
在臨床上,部分患者以為區域性使用好的藥物就能促進癒合。
王護士長說;“實際壓瘡的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這需要綜合調理、整體干預,只有全身狀態好了,壓瘡才能更快癒合。”
6、避免患處自行塗藥
很多壓瘡患者就診時,傷口上常佈滿了各種草藥或藥粉等異物。不僅不利於觀察傷口情況,也會增加傷口感染的風險。
7、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
部分患者家屬以為可以抗感染,實際用藥不當可能導致細菌耐藥,增加治療難度。
王護士長說,如需使用抗生素,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8、避免暴露傷口使其結痂
王護士長說,很多人認為壓瘡結痂即是癒合,實際上痂下癒合,很容易形成痂下積液感染。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傷口進行清創幷包扎,使其溼性癒合。
9、避免使用烤燈
使用烤燈,是很多患者家屬促進傷口癒合的方法。
王護士長說,真正的結果並非如此,烤燈可增加區域性組織的耗氧量,加速組織壞死,壓瘡患者應避免使用。
10、避免翻身拖拽病人
護理臥床患者是個長期的工作,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家屬照護。
王護士長說“單人翻身時,應先將身體抬起,再挪動位置,避免拖、拉、推等動作,以防面板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