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五行是春秋時期以後出現的嗎?
33
回覆列表
  • 1 # 陽陽的回憶

    易經裡沒有五行,因為易經的成書要早於五行學說。而五行學說是戰國時代陰陽學家鄒衍所創立的(鄒衍就是電視劇《尋秦記》裡琴清的那個義父)。

    第一點:易經最晚的成書年代也是周朝。易經分為三部書,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周易》是周文王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流傳過程中,前兩部都失傳了,只留下《周易》一部,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有的人也認為《易經》就是指《周易》所以成書早的作品怎能包括後來的學說呢

    第二點:五行學說成書於戰國,應用於秦漢,所謂五行,主要指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種德性。這五德週而復始,迴圈運轉,用來解釋王朝的興衰更替。最大的應用在秦漢,《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這句話大意就是說秦始皇讓人推算五行秦國為水命,十月為一年的開始,因為十月是屬於水。

    第三點:《易經》屬於義理派著作,而五行學說屬於術數派的理論。二者派系不同,肯定不包含在一起,易學也分好多流派,就像中國武術,都是中國功夫,但也要分武當,少林,峨眉。易學也一樣的,主要分兩派,一派為義理派,以周易易經為主,他們主要研究卦象,仔細研究易經理論來斷卦,起出來的卦,成什麼象就是什麼道理。所以他們這一派必須熟讀易經,不用五行。另一派是術數派,他用同天乾地支旺衰,五行生剋制化,來推斷吉凶,從而斷卦。也就是說只要掌握五行,不必學習《易經》就可以斷卦。當然大師算卦還是兩者都看的。

    總結:易經成書早,五行學說稍晚,易經和五行學說派別不同,所以沒有五行。

  • 2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五行理論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很多人認為五行是很久很久以前,甚至在夏商周就已經有了,但其實五行理論是出現在戰國中期。

    五行理論是戰國中期的陰陽家鄒衍提出來的,鄒衍和孟子和張儀是同一時代的人。我們通俗的理解,他也就是百家爭鳴裡的其中一位,同時也是稷下學宮的一位著名學者。

    比如鄒衍曾經跟公孫龍子辯論過白馬非馬的經典案例。

    他提倡的主要學說是五行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都屬於陰陽家的著名理論。

    後世對鄒衍的學說十分認同,比如東方朔、董仲舒、諸葛亮等人都曾經學習過鄒衍的學說,並且對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對他們的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那麼為什麼《易經》裡面沒有出現五行理論呢?

    原因很簡單,《易經》成書較早,比如春秋時代的孔子。孔子喜讀《 易經 》,以致《韋編三絕》,即穿竹簡的牛皮繩都斷了多次。他說自己從《 易經 》中受益很大,“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一個是春秋末期就已經成書的經典,而一個是戰國中期才出現的理論,因此,五行理論不會在易經中出現。

  • 3 # 醴德居士

    我來了!

    易經為什麼沒有五行?

    首先,五行是什麼?金木水火土,五個。

    那易經有幾個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卦象

    其中八個卦象中全被五行包括了,你說為什麼沒有?

    乾兌屬金,坎屬水,離屬火,震巽屬木,艮坤屬土。

    個人觀點

  • 4 # 陳芝麻吧

    《繫辭》裡面雖然沒有直接提到“五行”,不是不涉及這個主要屬於“中醫”的理論雛形,而是沒有這個必要。因為“中醫”作為一個救命的知識,理論上是否成熟並不是事情的核心,哪怕這個理論並不成熟,甚至是應急應景的,也就是胡差事的,只要是有利於這個知識的生存與傳播,能夠滿足現實的需要,就是合適的理論,就非常有價值。“五行”理論作為中醫的所謂的原理性知識,在遠古的情況,應當大體如此。

    但是《易經》不然,“古之遺言”是真理性的傳承,所以客觀上不允許這種屬於急就章的東西存在,而且更實在也更關鍵的問題是,《易經》並不指望這樣的理論來維持其需要,也就是沒有這方面的必須,因此作為一個不成熟的備用性的理論,是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古之遺言”裡面的。

    但是,“五行”理論雖然不是真理,卻是對真理的直接模仿,也就是說,在“五行”理論的背後,是真的有一套非常高深的類似的理論,是古代“中醫”的真實理論依據,限於人類認識能力的制約,再加上當時可是矇昧未開化的時候,所以勉強以“五行”理論來作為“中醫”的跟腳,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至於“中醫”真正的依仗,這個有待於人類的知識發展到相對文明的程度,才能有所發現,有所認識,然後才能找到,並最終解決疾病與治療的辯證關係,而不是過去的那種模擬的辯證關係、或者叫準辯證關係。

    關於這種真正的五種元素的辯證關係,《繫辭》裡面的說法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這一段話至關重要,這裡無法展開了,只提其中有關“五行”的這個“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要知道,“卦”的“合德”是配卦的“配卦三規則”之一,說的是“乾坤”、“坎離”、“艮兌”、“震巽”這八個卦兩兩相對。

    “數”的“合德”比卦多出一對,就是那個不入卦的“九十”,在某種意義上,其實是更高一個層次的“一二”,也可以說是“乾坤”的再生。

    所以所謂的“五行”,是“數”的階段的認識,到“卦”的階段,就只有四對而沒有了“五行”。因此所謂的“五行”理論,骨子裡應該叫“四加一”理論,這樣無論在“數”的層次,還是在“卦”的層次,就能夠統一且和諧。

    結論是,《易經》裡面是有更加高深的“五行”理論的,出現在“數”的階段,是“八卦”產生的理論基礎。

  • 5 # 伴豬走春秋

    易經是儒家經典,講究的是陰陽二元體系,講究尊貴貧賤,不可逾越。五行是道家理論源泉,講究萬物相生相剋,沒什麼尊貴貧賤,遵從自然規律的就是王道。下面有人評論說,五行是戰國時期鄒衍創立的,的確是這個人把五行這東西上升為系統。下面也有人說了,尚書洪範這篇文章就有五行理論,講的是周武王向箕子請教故事,不過也有人說,這篇洪範是戰國時期儒家子弟偽作。在鄙人看來,五行這東西可能與儒家禮儀這套東西應該是並行發展起來,商與周是二種不同的人文體系,老子與孔子,莊子與孟子,這些人理論是相對立的,而老子和莊子這些人與商朝地域多少有關,在什麼地區生活形成什麼樣的思想觀念。想象一下,東南與楚國這些地方的人在西周春秋時期完全接受中原那一套理論是不可能的。

  • 6 # 梁興揚

    看過《易經》的人都知道易經之中不說五行,但在算命、風水、後世的種種玄學運用中都說五行,為何玄學界的萬經之王《周易》沒說五行了?這裡結合前人的考證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五行雖是天地自然之理,但易經取象為卦,為天、地、風、雷、水、火、山、澤,所以沒有說五行,但考慮到《尚書》舜禹授受,始言水、火、金、木、土,又列為六府,可以說在唐虞以前未以五者為定名,所謂太昊、炎帝、少昊、顓頊五德王者,應該是後人追溯之語。

    唯尚書《洪範》鯀堙洪水,汨陳其五行,但在今人眼中,《尚書》中的內容有很多都是後人偽造的,所以此不足為證。再多說一句,雖《尚書》中許多篇文真偽難定,但都是大儒心血之作,非是無益。也就是說《易》早於五行,所以《易》中不說五行。

    雖《易經》之中未說五行,但易中已有五行。如且澤即水,坎水、兌澤一物而分配二卦。後世儒生道士據《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指為河圖之數。

    又以此配河圖,所謂一曰水者配河圖之天一,謂之天一生水。因、河圖之位一與六居下,故又說地六成之。因二曰火者配河圖之地二,謂之地二生火。河圖之位二與七居上,故又謂天七成之(金、木、土皆仿此)。所以說河圖中已有無行,所以說五行之理已在《易經》之中。

    說白了,五行並不是真的在說金木水火土,而是以金木水火土的性質取象,取象方法就在《洪範》之中既:“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水代表的是老陰,火代表的是老陽,木是少陽,金是少陰,土行居中厚重四種趨勢皆有,我們常說上火、下陰、就是這種觀念的表現。

  • 7 # 高鳴點評性格

    易經一直講五行,只是沒明確歸納。八方分五行,東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西北金,東南木,西南土,東北土。八大自然現象也分五行,乾金,坤土,震木,巽木,坎水,離火,艮土,兌金。

  • 8 # 夏有涼風61

    為何《易經》裡沒有五行?其實這個問題不是說《易經》裡沒有五行,而是易經裡包含了五行。學習易經基礎知識,首先就的學五行學說,五行金木水火土,最早的記載是在《尚書?洪範》,商朝舊臣箕子向周武王解釋天地之大法時,其中的第一大法就是五行學說。易經裡說的是八卦,八卦要代表八方,而八卦定向就含有五行,比如離卦、坎卦代表的就是五行裡的火和水,我們經常占卜的金錢卦也是按五行生剋來定吉凶的。易經的卦爻辭是易理,易經裡五行生剋才是卦之玄機。

  • 9 # 農村民俗風水解密

    答:誰說《易經》中沒有五行?沒有五行能分四正八方嗎?沒有八方八卦,又怎麼能有六十四封呢?

    《易經》中是以混沌初開不分年開始講起,然後再講太極分兩儀。其中插上(河洛圖)。

    再接著講兩儀分四象,四象生八卦,然而產生金:木:水火:土與八方相生相剋,結合十天干和六十甲子的由來,以抽草節的預測來預測事情的。

    在由五行相生,相剋,相刑,相沖的原理,其中必定在每個卦象中就行成八個爻,就是繞著人們摸不著,看不透的六十四卦了。

    最後又再每個卦中裝上老陽,老陰,少陰,少陽。加上28宿,十天干,六十甲子,九宮飛行等等。用來預測天氣,墳墓,運程,子女,疾病,出行等等

    總結:

    《易經》在古時候,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因為,在當時的科學沒有現在發達。

    但是應用到現在的年代裡,當然也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但它必定是有些過失了,應用下來,沒有太大的準確性。

  • 10 # 味哎兒

    易經主體的8個卦是宏觀形式,單卦是區域性形式,爻是具體事物形式,僅涉這三項,五行是更細微處的分辨工具,因而五行不在卦爻內。真正用於分辨的是陰陽,將分辨清的各要素項羅例出來成格式的是三才,也就是三爻卦,三這個型本就是三爻疊加式,二本身就是陰陽或兩儀,一本身就是太一太乙或太極。由是可列:一.二.三.四.五等數字列出來,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事萬物的序列。所以到4突然一變,呈四形,這是四方的四,只不過用其外框,框內劃是區別囗字須要新增的。四方為,東.西.南.北。四方可易成:前.後.左.右。這個方位是四字本型。五字是王,只不過中間十字轉90度而已,表示天地交泰,天地交泰才具體的萬物了,但在遷徒或行軍時十又是資訊收集與公佈的指揮中心了,也呈交泰形式,十扭轉90度(我不會在電腦上畫叉)本身就是交的交形式,這也是石刻畫的伏羲女媧交尾的形式,更是爻的來源源頭出處。五進位式完成敘。由此可見五行的五是交,因而可畫出五角星的型式。實用裡:二是分拆分析分辨,三是結構初建模型,四是普及推廣或分佈佈置,五是綜合關聯關係。一為開始。這數列是方法步驟的羅列。不然會意字怎會意。此為數術。給個贊,評一下,悟空問上聊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月14號是什麼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