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碳氮氧氟氖
-
2 # 釋放能量
泛海
王陽明
險夷原不滯胸中,
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裡,
月明飛錫下天風。
-
3 # ding小小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燦爛的文化。其中唐詩和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
在讀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習了唐朝詩人李白、孟浩然等寫的優美的詩歌。那些凝練、深情、雋永、有著無限魅力的詩歌深深影響了我。其中有一首孟浩然寫的《春曉》最能打動我的心,至今讓我不能釋懷。
原詩是這樣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短短的幾句話就道出了春天的景象。前二句寫了在這個五彩繽紛的春天的早晨,Sunny燦爛,睡了個甜蜜的覺醒來後沒有發覺天己經大亮了,耳邊聽到周圍都是鳥兒清脆的叫聲。後兩句寫了昨晚下了好多雨,夾雜著春風的吹打,不知道有多少花兒被吹落在地上。
這首詩也表達了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讓我時時提醒自已,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好的“美景”是不常有的,當你擁有的時候要十分珍惜,享受美好,哪怕在失去的時候,心中也無遺憾。
-
4 # 戒省齋雜集
毛主席是千古一人,其詩詞132首之多,首首令人神往,影響之深刻,氣勢之豪邁,哲思之深邃,自唐宋以下,無出其右。
每個新中國的老百姓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毛主席詩詞的影響,甚至是一生奉為圭臬。而我自然也不例外,其中一首《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對我影響最深,讓我如醍醐灌頂,受用一生。現抄錄,以共賞: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大樹談何易。
正西方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
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學生時代作為我的座右銘,直到現在亦然,毛主席教導我們:一萬年的時間太久了,只能爭取多多利用早晚的時間,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的發展,儘管會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那只是"蚍蜉撼大樹"而已。
其中“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語出明·徐復祚《投梭記·卻說》:"今朝寵明來首錫,掌樞衡只爭朝夕。"
-
5 # 沐雨夕煙
一、做為一個70後,比較喜歡席慕蓉的詩,她的詩以唯美,清新的筆觸,寫出了那個時代的心聲和種種際遇與遭逢,成為豐盈我一生的心靈慰籍。
就像以下這首《青春》: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二作者簡介: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原籍內蒙古察哈爾部。 1963年,席慕蓉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6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完成進修,獲得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等多項獎項。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七里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
三下面將把我對品讀席慕蓉詩詞的感悟,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一品讀席慕蓉詩詞感悟
時間追溯到1987年,一位臺灣女詩人打破了閱讀界的沉寂,她那優雅、哀婉的詩歌,捕獲了許許多多多少男少女的心靈,一時間在“純文學”備受冷落的日子裡,一股“席慕蓉現象”席捲全國上下,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去感受世界,抒發人情、愛情、鄉情,傳達著溫馨之愛,她流淚記下的微笑和含笑記下的悲傷都真切感人,意蘊悠長,極易引起人的共鳴。
她的詩就像她的名字(她是蒙古族,原名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那樣,是一條大河,泛著清麗的旋律,閃著悅目的波光,她帶著對愛的追求、年華的惆悵和沉重的鄉愁滿滿的人情況味,緩緩地流動著,流到了讀者的心中,漾蕩著眾多的心絃,從而與愛好朦朧詩的我產生了共鳴。
她是一位真正的詩人,是以詩的預言來寫詩的詩人,每每閱讀似乎盈著幽幽的暗香,那些“薄如蟬翼的金飾”、“光澤細柔的詞句”把人帶入了一種優美的意境,令人長久吟味,這正是她“努力地”“日夜錘擊敲打”的結果,而“光澤細柔”似乎就是她詩的藝術魅力所在。
愛情、人情(包括人生哲理)、鄉情,始終是她歌唱的主旋律。這些“情”經過精巧的構思,藝術地凝聚於詩行裡。在《一棵開花的樹》中“我”向“佛”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這首詩也成為了先生當年向我求婚的一首表白詩。
她的愛情詩作無論是書寫對愛的期待和追求,書寫青年、中年、將暮未暮的愛,還是表現不能去愛的遺憾和痛苦,都寫得深刻而雋永。
她歌唱人生的作品,同樣寫得動人,在《千年的願望》裡她寫到“總希望二十歲的那個月夜能再回來再重新活那麼一次,然而商時風唐時雨,多少枝花多少個閒情的少女,想她們在玉階上轉回以後,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插入瓶中”這首詩抒發了對青春歲月無情的深沉嘆息,具有一種悲涼的美感。
同時她也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她滿懷熱情地歌唱“將暮未暮的人生”,說這個時候雖然“故事都已成型/而結局尚未來臨”,認為人“還有著最後一筆激情”,所以我喜歡她在《懸崖菊》中謳歌“如雪般白/似火熱烈”的“秋日裡最後一叢盛開的/懸崖菊”,讚美她不顧冬至將至而“蜿蜒伸展”的努力,描繪了一種頑強地對抗時光的精神形象,充滿著積極向上的能量。
她的這首:"我本來可以取不同的題材,畫不同的素描或水彩,如果在新雨的荷前,你只是靜靜地走過"更是靈活地運用了隱喻、象徵、暗示等現代派常用的手法,使藝術表達的個性更加鮮明。
席慕蓉的詩句,曾經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不管世事如何變遷,我們心中最最真誠的感動,總是屬於最古典的愛情,沐浴在愛情的詩歌裡,我們的心才會變得柔軟起來。
有時候也曾在想:如果重新去讀席慕蓉的詩歌,讓自己的心靈再經過一次平靜的打磨,或許性格上會變得溫婉些,這或許就是我喜歡她的詩歌的真正原因,她的詩歌讓我們在短暫的人生裡,擁有過愛又保留了愛,體會過真情又傳遞著真情。
不管生活的節奏是否越來越快,無論平時多麼忙碌,我們也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從容地品味短暫人生中的那些成長與教益、坎坷與失落。
在面對心靈和時光匆匆的腳步在《青春》裡她寫道:“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在那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在《重逢》裡:燈火正輝煌而你我卻都以憔悴在相視的剎那,有誰聽見心的破碎……”、“所有繁複的花瓣正一層一層地舒開,所有甘如醇蜜、澀如黃蓮的感覺正交織地在我心中存在,歲月如一條曲折的閃著光的河流靜靜地流過”,讓我們用最動人的詩句和最古典的愛情,去滋養那些被生活漂洗得愈來愈無奈的心靈和愛吧。
品讀席慕蓉的詩歌,其實是在品讀人生的滋味,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情竇初開的青春歲月裡,那顆少女的初心,彷彿被這種盈袖的暗香輕輕拂過,夜涼曉風徐徐,雙手袖起的剎那,這種怡人的溫情,便沁入心脾……
(部分內容來自席慕蓉詩詞賞析片段。)
-
6 # 倉聖餘字
影響一生過於誇張了,但是有些詩在人的不同階段的確會給人很大的影響,我在這裡說說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常掛於口並影響我行為的詩。
少年時期,說來也是奇怪,少年時本是不懂詩的時間,但我的確知道並喜歡一首詩,或者是兩句詩"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小時候酷愛讀書,一直也堅信這兩句,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未能找到自己的顏如玉,黃金屋。現在也知道了全詩是這樣的: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初高中是苦讀的時期,一直將這兩句當做自己的座右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具體誰做的倒是不太確定,網上也沒有定論。想當初,企鵝簡介也寫的百二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個一直都高考結束。。。
大學後記得最清用得最多,對自己有影響的一定是蘇東坡的定風波,至今仍然非常喜歡: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個人有感,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7 # 金豆影片
我們從學習漢字開始就接觸中國詩詞,可以說從小就浸染在詩的海洋中,詩詞不僅僅是詩人的即興賦意, 情感的表達與宣洩,更是一種精神訴求和價值觀的表現!
要說能影響人一生的一首詩,相信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這首詩或多或少影響了無數的華人。也就是從讀到這首詩開始,我的心靈變得豁達開朗,對金錢、利益等身外之物看得淡了。
將進酒
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句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將進酒》,當年李白醉酒而發的樂觀與豪情被表現的淋漓盡致。看得出來作者不 是對“材”和“金”的刻意論述,而是對人生的參悟和對實現人生價值的高度概括。每一個人都是有其價 值的,即便我們實現價值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人的價值是同等的。雖然我們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水平 和教育程度,但只要我們為這個社會作出過一絲的貢獻,就是人生價值的實現 。
當你讀到這首詩時,是不是對自己充滿自信,不再被金錢等物質利益所奴役,渾身充滿了一種狂放不羈的 思想情懷!
-
8 # 德聯邦肥宅
那會準備去北方上大學,父親讓我記住一首毛主席的詩: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
9 # 笑看東籬
唐朝詩人王之渙的“五言絕句”:《登鸛雀樓》,常讀常新。千年以來一直選入小學語文教材。講究教養的家長,讓自己的兒女在會說話後,就教孩子們一句一句的背誦。
五言絕句: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對於古詩古詞,不可過多的解釋。往往是越解釋越“跳味”,待年齡大了,知識多了,“自品其味”。“書讀千遍,其意自見”。
我少小時,有知識、有學養的鄰居馬老先生就教我先記後背這首詩,至今已有70餘年啦!而我又照樣傳導給兒女及孫男孫女,他(她)們3歲時都會背誦。子子孫孫傳下去,讓“詩”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人生:就是在不斷地行走進取的路程;就是不停地登樓梯上樓的歷程;就是不間斷地登高爬山的過程;就是翹首仰望前方、瞭望遠方的“望遠”過程。
人生:位置站得越高,看得越遠;逾是登高,逾能遠望;想要遠眺,必須再去登高;登得越高,眼界越是開闊。
人有雙腿雙腳,雙腿越動,腳步越勤;人有雙眼,越往前看,看得才遠;越是遠眺,風景越好,信心更足;越高越想高,有遠更想遠……一直在路上,始終在攀登,永遠不知足!人生更精彩,追求更高遠!
這首詩:越讀“味”越“濃”,越是有“味”。有如“咀嚼果乾”,“品嚐香茗”,叫人回味再三,催人進取,令人上進!讓人永遠不滿足,使人永遠去登高,“無限風光在險峰”!
這首詩:逼人“與時俱進”不停步,給人以光明,給人以前途。只要你邁開雙腿去登高,就有遠方在“招喚”,在“呼喊”!
新時代更要賦予新意。我們讀著這首詩,做一個新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建設者、奮鬥者!
解放思想→一直在路上→與時俱進;前方風景更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10 # 無庸文學
影響到一生的詩啊,可我還沒過到我人生的二分之一,我就說說在我有生之年對我影響最深的詩吧,看到下面有小夥伴說了,但是我還是想再說下我自己的看法,這首詩便是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挫折是常有,而幸福才是不常有,適應挫折漸漸的也成了人生中的大事,一個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人註定無法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上生存,相信世界上那麼多的抑鬱症也有大部分是因為缺乏一個強大的內心。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經歷的挫折並不比普通人要少,甚至更加的曲折。但他是死性不改的樂天派,我最欣賞他的,就是這種樂觀的精神,也正是有這種豁達的心境,他才能寫出眾多力透紙背的大作。"竹杖芒鞋輕勝馬",貧窮向來會成為一個人一生極大的痛苦,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寸步都難走。但蘇軾不這樣想,他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對待當下的困境也不作絲毫的抱怨之態,著實令人欽佩。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有些事情,在那時你以為大到天都要塌下來的地步,但其實多年以後再來回首,原來不過小事一樁。這就是一種透徹的心理,我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太過於在意,往往只會使自己痛苦。
蘇軾不僅達到了"無我之境",甚至還有一種"超我"的心態,對待困境從容,知天命並享受著天命,這些精神都在我遇到困難時給了我莫大的鼓舞。
回覆列表
說實話目前沒有任何一首詩能影響到我一生。不是我吹牛,也不是自大。因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不會容易被一首詩或者一本書左右。但是我母親的一個決定影響了我知道現在,我今年31歲,從5歲開始背唐詩。一直到現在還有讀詩的習慣。也就是說詩詞影響了我,而並不是其中某一首影響了我。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堅持的過程。
漢賦,魏晉古詩,唐詩宋詞,現代詩,讀過的不少了。一直到現在,看《中華好詩詞》《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有自己喜歡的詩詞還會從網上百度來學習。
個人比較欣賞的古代詩人有杜甫,李賀,王昌齡,李商隱,蘇軾,蔣捷,秦觀。現代詩人有食指,北島,洛夫。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