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鳳洲書法

    不是!有專門家,也有兼善多種之家。

    誰長誰短?要看高度。“一手鮮,吃便天”,這句俗語說得是高度。別人都不如他,即便是一種書體寫得好,也是有水平。這就是專家,好比袁隆平重點研究水稻,很多農科所工作者什麼都會點,卻沒有他這高度。

    當然,如果能兼善兩種、三種或更多種字型的書家,更好!這須要天稟過人,時間富有才行。

    從歷史來看,一門出眾的專家更多些。兼善者也是相對有最突出的某項,其餘也不錯而已。(宋鳳洲)

  • 2 # 鈾環之核

    不是會不會三種字型可以當書法家的問題 當今社會書法界 亂象叢生 醜書盛行 所以沒有資質就是書法家的人太多 國家有書法等級考試 四選三 楷 隸 行 篆 另外 光會寫字不行 還要考試書法理論 也就是書學 日本人叫做書道 具備資質的書法家 更會得到老百姓的尊重

  • 3 # 最法律

    一法通,萬法通,書法就是如此。關鍵是深度,難得也在於深度,任何一體只要有足夠的深度,其他稍微看看就能很深刻。關鍵是第一個能夠很深刻的太難了。

    一定記住,書法也好,其他的也好,不取決於你的廣度,而是深度,在有深度的基礎上,廣度才有意義。

  • 4 # 老兵小弟008

    這是一個認知問題,搞清文字,書法的起源及發展脈絡,你會發現,它們之間都非獨立,而是有關聯的,書法高古為上,你會得益頗多!

  • 5 # 不清白者

    現在的“家”太不值錢了。唱幾首歌就是著名歌唱家。演幾部影視劇。就是著名錶演藝術家。寫幾部小說就是著名作家。要是當選為總統。幾年後離任。是不是也賜過著名總統呢?

  • 6 # 雁門之真山

    一招鮮吃遍天,藝多不養人,貪多嚼不爛……

    諸如之類的良言俗語,最有內涵了,也說清楚了一個道理:專注於一種書體,讀到通,寫到精,有了廣泛的影響力,寫出幾夲精要來,書法家這個稱呼是實至名符了。要做到讀通寫精,拿歐體楷書來說吧,它的筆劃結構有什麼特點、來源,這就需要對歐陽詢的書法學習過程有所瞭解。一般認為,歐陽詢是從鍾、二王學來的,這是個真命題,也是泛指,後世書法都是鐘王系統的繼承,上幾個字吧

    這幾個字有明顯的魏碑筆法,如果不仔細辨別,會不會以為就是歐陽詢寫的?這是隋朝的書法,歐大師是唐朝人,很明顯,這個字就是歐大師的師傅(也可能是師祖師師祖)寫的。歐陽詢一定再從他師傅那裡溯源,去琢磨魏碑去,因為他的字有濃濃的魏碑意和隸書味,他的燕尾橫、燕尾甩。歐陽詢的行、草書熟悉的人少。

    草書寫的是不錯的,他對行草有過研究也是勿庸置疑的,他的篆隸

    寫的也不錯。他對各書體所有研究和涉獵都是服務於他的歐體,成就了他楷書第一的偉大輝煌。

    不是說要會幾種體,隨著書法的日漸進步,會尋找它的主幹和根莖,自覺的去練習別的書體,這就是一個不自覺的過程。

  • 7 # llttxx00

    不是這樣的。一般書法家初期學習都會學習三種以上書體,為的是“博取”;後來,逐步主攻一、兩個書體,為的是“精研”。“主攻”的書體比其他書體下的功夫大些,水平自然就高些,成績也突出些……

  • 8 # 李本軍之說

    現在的書法濫了,書法家都要成為貶義詞了。

    以書法為職業,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理解的書法家,古代的二王、褚遂良、顏柳歐趙等,基本上能夠代表了書法界的高峰,但那些書法家們都不是以書法為職業的。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所以史稱“王右軍”。褚遂良,與長孫無忌同為唐太宗顧命大臣,官職累至中書令。顏真卿,曾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史稱顏魯公。柳公權,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以太子太保致仕。歐陽詢,歸順唐高祖李淵後,授侍中,累遷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趙孟頫,累官至榮祿大夫,諡號文敏,史稱趙文敏。歷史上的書法大家還有很多,如虞世南、蘇軾、黃庭堅、董其昌等,不能一一列舉,但基本上都是政績突出,而且官聲極佳者。

    唐穆宗曾問柳公權,如何才能把字寫好,答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所謂“字如其人”,事實上書法、文學、繪畫等藝術作品都相當程度的反映出作者的性格、修養,也體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顏真卿柳公權正因其剛毅不阿的高尚情操及人品素養,才使其清勁挺拔的書風耀然紙上,後人非但重其書藝,而且慕其人品,而至書法與人格並垂不朽。

    現在的所謂書法家基本上都是職業的,進入了大大小小的什麼協會,混個一官半職,又以官職謀名謀利益,距離“書法家”這個稱謂已經漸行漸遠。

  • 9 # 古靈精怪的熊

    如果寫不了一百種書風,沒人敢稱書法家,這是界內都知道的。不但書法要寫一百種風格,還要會詩歌,繪畫,鋼琴,藝術理論,否則,哪有敢稱書法家的,沒一個敢。

  • 10 # 蔣國皖筆名痕玉

    不會。不能將書法以自理念去挖孔找眼去強加,熱心寫字專心書法的高人也許不會有成家的理念去奮鬥達的。"家"乃大眾寫字得相當好、都想以其為榜的示範讚揚美稱。

  • 11 # 詩情畫意ll

    應該是字,畫,印

  • 12 # 青溪書法

    我大致認同你的觀點。但至少要精通二體吧。

    真書(楷書、隸書或者篆書)、行草書二體必須精通(不是僅僅會寫),才是合格的書法家,否則就只能是普通書法愛好者。

    單一練真書是不可能成為書法家的。單一練行草書也一樣。

    這方面唐代大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書譜》裡已經表述的非常清楚了,“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意思是說,寫草書不兼有真書的筆意,容易失去規範法度;寫真書不旁通草意,那就難以稱為佳品。

    古人都會真書,這是讀書人必備的技能。而兼通行草,才會讓真書更加有靈性。

    古代書法家就沒有一個是隻懂一體的。

    第一個書法家李斯情況不明,因為那時候還沒有隸書呢。以後的書法家都是多面手,沒有一個是例外。以唐代為例:歐陽詢天下第七行書,顏真卿天下第二行書,孫過庭肯定會楷書。張旭是楷書大家,懷素不會楷書就是天大的笑話。

    哪怕是當代,劉洪彪也會一點點楷書,雖然寫得極醜。田英章也會一點點行書,雖然被批為入門級。孫曉雲也會小楷。

    今人只會楷書的,而以書法家自居的肯定是假冒書法家,書法家證書肯定是花錢買來的,或者是充話費送的。

    其實當合格代書法家絕對不會超過5個,其他都是不合格的,或者是充話費送的。(因為整部書法史的書法家不到100個,當代分配5個也就是嚴重超標了!)

    古代書法家基本上都是五體兼能。所以今人超越古代名家就是比登天還難。不是某些狂妄之徒井底之蛙們說超越就超越的。

  • 13 # 徐秀泉

    能真正寫好一種書體就不錯了,不要要求那麼多,其他書體會寫就可以。有一種書體寫到極致自然就自成一家,就成立了書法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要求我多給婆婆打電話,我不想打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