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2499049455

    原文

      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也。

      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

      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

      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蕆。故筆法超絕。

      故筆法超絕。王阮亭聞其名,特訪之,避不見,三訪皆然。先生嘗曰:“此人雖風雅,終有貴家氣,田夫不慣作緣也。”其高傲如此。繼而漁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之,執不可。又託人數請,先生鑑其誠,令急足持稿往,阮亭一夜讀竟,略加數評,使者仍持歸。時人服先生之高品,為落落難合雲。

    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確簡約,他寓意的地方不著痕跡,他的筆法脫胎於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馬遷學的。

      傳說蒲松齡先生住在鄉下,境遇落魄沒有伴偶,性格特別怪僻,當村中孩子的老師(就是私塾老師),家中貧窮自給自足,不求於人。

      創作這本書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罐子,裡面裝著苦茶,而且還拿一包菸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見行人經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蒐羅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異的傳說,和人聊天的時候知道了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那些行人)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筆修飾而記錄下來。 就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

      所以他的筆法非常絕妙。王阮亭聽說先生的大名後,特地來拜訪他,他卻避而不見,拜訪了三次都是如此。先生曾經說過:“這個人(指的是王阮亭)雖然風流儒雅,但終究是富貴氣象,我是一介農夫不方便與其來往。”可見先生品格是多麼高尚。後來王阮亭(號漁洋山人)想花三千金買下先生的稿件,替他刊登,他執意不肯。王阮亭又找人幾次去請先生,先生感激他的誠懇,於是讓使者趕快步行去給他送稿件。阮亭一晚上就把稿件讀完又略微加以批註,使者仍將批註完的稿件帶回。當時的人們都佩服先生的高雅品格,認為他特別突出,與世俗難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薪3萬能入手新奧迪Q5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