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talu15217

    現在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次明確的黑子記錄是公元前28年中國漢朝人所觀測到的。在《漢書·五行志》裡是這樣記載的:“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在西方,太陽黑子長期被忽視。亞里士多德認為太陽是完美無缺的,因而太陽上不會有黑點的觀點一致持續到17世紀。公元161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看到了太陽黑子,發現黑子是太陽表面非常普遍的現象。不過,這一觀測結果與當時的宗教教義相牴觸。從1818年開始才有比較常規的每日黑子觀測,從而有比較可靠的黑子資料。擴充套件資料太陽的光球表面有時會出現一些暗的區域,它是磁場聚集的地方,這就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太陽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現象。一箇中等大小的黑子大概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黑子的形成和消失要經歷幾天到幾個星期不等。當強磁場浮現到太陽表面,該區域的背景溫度緩慢地從6000攝氏度降至4000攝氏度,這時該區域以暗點形式出現在太陽表面。在黑子中心最黑的部分被稱作本影,本影是磁場最強的區域。本影周圍不太黑、呈條紋狀的區域被稱為半影。黑子隨太陽表面一起旋轉,大約經過27天完成一次自轉。長期的觀測發現,黑子多的時候,其他太陽活動現象也會比較頻繁。黑子附近的光球中總會出現光斑,黑子上空的色球中總會出現譜斑,其附近經常有日珥(暗條)。同時,絕大多數的太陽爆發活動現象也發生在黑子上空的大氣中。因此,從太陽大氣低層至高層,以黑子為核心形成一個活動中心——太陽活動區。黑子既是活動區的核心,也是活動區最明顯的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打野才不會被對方的等級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