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二菇涼耶
-
2 # 努力拼搏的小人物
第一首:古池塘,青蛙入水發清響。
大家沒看錯,這就是一首完整的俳句。它表現的是一泓古潭,一片寂靜,正處於這種十分孤寂氛圍中的作者,忽然聽到青蛙跳入水中的聲響,為之所動,繼而,四周又慢慢恢復了萬籟俱寂的情景。
在長久的靜中,偶然出現了動,然後又是長久的靜。這是作者在特殊境界中的真切感受,它流露出以靜和定為基調的一縷淡淡的禪味,似乎又讓人領悟靜中有動的哲理,頗能代表芭蕉俳句的特點,是他的代表作。
第二首:新葉滴翠,何當以拭尊師淚。
這首俳句前有如下序言:“招提寺鑑真和尚來朝之時,船中經受七十餘度艱險,鹽風入目,終至失明。瞻仰遺像,賦此。”
芭蕉於1687年遊歷奈良唐招提寺,拜謁開山堂,瞻仰鑑真大師的乾漆塑像,緬懷先哲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非凡貢獻,不禁心潮起伏。昏暗之中,他彷彿看到鑑真大師失明的雙目中浮漾著淚水,一股欽慕之情油然而生,於是想用春季的滴翠的嫩葉為大師拭乾歷經艱險的象徵—眼淚。
這種真摯的感受和心理,如果沒有作者的提示,讀者是很難想象到這些的,這也是有些俳句令人費解的原因。
第三首:碧海狂濤,銀漢橫垂佐渡島。
寫作這首俳句之時,作者正在旅途之中,遙望遠處矗立在日本海中的佐渡島,及其上空的雲翳,不禁追憶起昔日曾有不少仁人志士和所謂的罪人,被流放到島上,心中泛起懷古之幽情,彷彿從碧海狂濤中感受到那些人的不平之聲,抒發了作者的情感。
這三首俳句,在日本,凡是懂些俳句的人都能背誦,主要就是因為它們既有深沉之意境,又有強烈之情感,因此影響很大。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Natsume Souseki)
(1867~1916)
日本近代作家。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精確細微的描寫開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我是貓(吾輩は貓である)——1905年
哥兒(坊っちゃん)——1906年
虞美人草——1907年
三四郎——1908年
從此以後(それから)——1909年
門——1910年
過了春分時節——1912年
行人——1912年
心(こころ)——1914年
道草——1915年
明暗——1916年,遺作
作品集
漾虛集——1906年
夢十夜——短篇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