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72993287274

    很多人不瞭解農曆,常常把農曆和陰曆混淆。

    中國的農曆是陰陽曆。陽曆就是農曆裡的太陽曆,陰曆就是農曆裡的月亮歷。

    陽曆主要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按照地球在黃道上位置劃分的。黃道可以理解成地球圍著太陽公轉的軌道,一共360°,每15°為一個節氣。

    天球是一個想象的旋轉的球,理論上具有無限大的半徑,與地球同心。天空中所有的物體都想象成是在天球上。與地球相對應,它有天赤道,天極。

    上圖就是以天球為模型,以地球為固定視角看待太陽的位置,等同於太陽圍著地球轉。

    黃道與天赤道的夾角為23.5°,這個角度造成了南極和北極的極晝、極夜現象。當太陽轉到夏至位置時,地球無論怎樣自轉,北極一直都會被Sunny照著,而南極一直看不到Sunny。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即太極圖中四象的“太陰”、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據說冬至是二十四節氣最早測定出的節氣,也因為它和夏至是最容易準確測定的。

    同理,春分和秋分就是白天黑夜剛好等長的日子。

    陰曆是按月亮的月相來安排的。

    “月”是“朔望月”的簡稱。月亮軌道上繞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月亮的黑暗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朔,正是陰曆每月的初一。

    當月亮繞行至地球的後面,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望,一般在陰曆每月十五或六十日。

    一年的時間為365.25日,月球圍著地球轉一圈的時間是29.53日。

    而每年的太陽曆一年和月亮歷十二月並不是完全對等,為了彌補二者的差,農曆從春秋時代就基本採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也就是每十九年裡額外補充七個閏月來填補:

    365.25*19=6939.75=29.53*(19*12+7)

    陰曆每月的天數根據月相而定,30日的稱為大月,29日的稱為小月(陰曆月份並沒有31天)。

    陰曆十二個月稱為: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

    陰陽曆中定冬至所在的月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為丑月,雨水所在的月為寅月。這點在補充閏月以後,確定了陰曆陽曆的對應關係。

    秦始皇統一的“顓頊歷”以亥月為正月,也就是農曆十月為正月。到了西漢,漢武帝把正月往後推了三個月,也就是以寅月為正月,沿用至今。

    以上摘自我的一篇專欄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NBA2K9需要電腦的建議配置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