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蘇先生藝術生活空間

    理性的代表是科學;感性的代表是藝術。

    科學征服了世界,藝術美化了世界。

    科學與藝術,二者猶如鳥之兩翼。

    重視理想,忽視感性意識發展的結果,

    會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

    你無意中親手扼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為什麼?

    因為一個人想要獲得一生的幸福,

    不僅要擁有獲得幸福的生活條件,

    還要擁有體驗幸福感受的能力與素質。

    體驗幸福,是需要素質的。

    為什麼有的人生活得髒、亂、差,單調乏味?

    問題就出在“感性素質”:

    因為TA的感性素質低,感覺不到環境多麼噁心。

    一個人想要獲得一生的幸福,

    首先要擁有幸福的能力。

    一個細膩、敏感、豐富的人

    比一個枯燥乏味、麻木不仁的人,

    生命品質要高得多。

    為什麼很多人在物質水平提升了以後,

    並沒有覺得幸福如期而至?

    就是因為幸福的能力,

    也就是感性素質低下。

    物質條件水平提升,沒有文化藝術體驗能力時,

    還會滋生很多原本沒有的社會問題:

    家暴、酗酒、吸毒、賭博……

    為啥?!

    生命總量是一個常數,

    不花在這些地方,就會花在別的地方。

    不長莊稼就長草嘛!

    未來將是“雅者為王”的時代

    如果你不重視藝術素質

    就會像如今學識不高卻想成功一樣難

    藝術能夠培養我們的感性素質,

    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們的生活。

    它是推動人類感性文明發展,

    人類在生活當中不可替代的職能。

    這方面職能在中華大地上被大大忽略,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壓制了。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幸福少。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成功難。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破壞大。

    改革開放初期,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個口號迅速傳播,通俗易懂。

    讓我們國民重視了科學,重視了理性。

    我也想發明類似傳播的話,讓大家重視藝術:

    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

    這就是為什麼我到處去呼籲,

    讓我們全社會都來重視藝術,

    重視藝術教育,

    重視各類藝術素養。

  • 2 # 松風工坊

    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

  • 3 # 藝曲成名趙新

    藝術是,透過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形象地反映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 4 # 論文小助手李老師

    藝術,在古代指的是六藝以及術數方技等各種技能;特指經術。語出《後漢書·伏湛傳》:"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蓺術。"

  • 5 # 小德牙雕

    藝術存在於世間萬物,且根生於萬物,人類是各種藝術類型的塑造者,這種塑造離不開萬物。同時,自然更是藝術的創造者,作為人本身也是一個藝術,由大自然創造而成的藝術,所以我認為世間萬物皆為藝術,藝術取決於“靈魂”,有靈魂的藝術會長久傳承的藝術。 綜合:藝術就是世間萬物,但世間萬物不一定藝術。

  • 6 # 藝術燈光工程師李澤念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透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透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藝術體現和物化著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透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

    直觀性是視覺藝術最基本的審美特徵。視覺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觀的形狀、色彩(或色調)和質感(質地或體量)及其構成關係。因此,在視覺藝術中,無論是平面(繪畫、書法與攝影)還是立體(雕塑、建築)的造型,都十分重視形式美規律的運用,多樣統一、對稱、均衡、對比、和諧以及圖與底的關係等,都是構成視覺藝術審美特性的重要因素。

    在視覺藝術中,形式和內容、形象與意味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構成了視覺藝術無比豐富的審美魅力。例如,基於對生命運動變化和不同質感或量感的高度概括能力,線條可以產生直接的審美感染力,不同的線條則能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因此,線條不僅成為繪畫的主要語言要素,也是其他視覺藝術的重要語言。

    色彩具有影響人的情感的功能,它也是視覺藝術的主要審美要素,不同的色彩配置或色調能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傾向,獲得視覺快感並體悟其表現意義。

    (一)繪畫和雕塑

    繪畫和雕塑都主要運用形、色、質以及點、線、面、體等造型手段構成一定的藝術形象。前者是在二維平面上表現,後者則在三維空間中塑造,造型性是它們最重要的審美特徵。

    由於表現手段不同,繪畫種類非常豐富,而寫實與表現是兩種最主要的方式。寫實性繪畫直接模仿自然和現實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達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現性繪畫側重強調主觀精神,多采取誇張、變形、象徵、抽象等手法直接表達主體情感體驗與審美需要,實現藝術形象的創造。

    例如,中國畫的特色不僅在於其工具材料(毛筆、宣紙、墨色)有著很大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視抒發主體的內在精神,強調“以形寫神”、“神形兼備”,追求氣韻、傳神和意境,不是向著客觀世界去研究形象的物質特性,而是為著心靈需要去觸及繪畫的形象性,含蓄、深沉地表現主體精神品質,由此形成中國畫獨特的審美意蘊。

    (二)建築

    建築是一種具有象徵性的視覺藝術,它“一般只能用外在環境中的東西去暗示移植到它裡面去的意義”,“創造出一種外在形狀只能以象徵方式去暗示意義的作品”①。

    建築充分體現了功用和審美、技術與藝術的有機結合。儘管各種建築的形式、用途各不相同,但它們總體上都體現了古羅馬建築學家維特魯威(Vitruvius)所強調的“實用、堅固、美觀”的原則,總是力圖展現各種基本自然力的形式、人類的精神與智慧。也就是說,建築在具備實用功能(可以供人居住等)的同時,有其一定的審美功能特性。

    它透過形體結構、空間組合、裝飾手法等,形成有節奏的抽象形式美來激發人在觀照過程中的審美聯想,從而造成種種特定的審美體驗。如中國古代宮殿的方正嚴謹、中軸對稱,使人感覺整齊肅穆;哥特式教堂一層高似一層的尖頂、昂然高聳的塔樓,則令人有向上飛騰之感。

    北京的天壇、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巴黎聖母院、澳洲的悉尼歌劇院等等,都以風格特異的抽象造型,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和啟迪。隨著當代人類對生態環境的自覺意識的日益提高,建築與環境的和諧也越來越成為人類的迫切需求,藍天、綠地、水面、林蔭使人們對建築的視覺審美擴充套件到了一個更大的範圍。

    建築也是時代文化精神的一面鏡子,猶如用石頭寫成的歷史。雨果在《巴黎聖母院》裡談到大教堂時,就曾經指出:“這是一種時間體系。每一個時間的波浪都增加它的砂層,每一代人都堆積這些沉澱在這個建築物上”。

    面對各式各樣的建築,人們不僅能夠欣賞它的造型之美,而且可以從中認識和感受歷史的風貌、時代的變遷、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創造。古希臘建築的莊嚴與優美,哥特式建築的挺拔高聳,洛可可建築的華麗風格,現代建築光滑平薄的立面,後現代建築充滿隱喻的變形、分裂、誇張的裝飾,都相當準確地反映了各個歷史階段的時代文化精神面貌,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審美趣味。

    (三)書法

    書法作為一門獨特的中國藝術,是從實用昇華而來的。它利用毛筆和宣紙的特殊性,透過漢字的點畫線條,在字型造型的組合運動與人的情感之間建立起一種同構對應的審美關係,使一個個漢字彷彿具有了生命,體現出書法家的精神氣質與審美追求。“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

    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

    原始藝術具有生硬性、純真性、力感性和野性,這既是因為原始價值關係通常是低階、粗淺、簡單、直接和本能的,又是因為當時人的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只能採用粗淺、簡單、直接和機械的藝術形式來反映和描述周圍存在的客觀事物。

    現代藝術具有高階性、細膩性、複雜性和理智性,這既是因為現代的價值關係通常是高階、深刻和複雜的,又是因為人們的認識能力不斷提高,可以採用高階、深刻、複雜和辯證的藝術形式來反映和描述周圍存在的客觀事物。

    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狀態為基本視點,來觀察和分析事物的運動與發展變化的規律;浪漫主義就是以事物的聯絡狀態為基本視點,來分析觀察和事物的運動與發展變化規律。這兩者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前者重視現實狀態,後者重視聯絡狀態。

    現實主義通常著眼於事物的具體性和特殊性,只能認識具體的、個別的事物,不能認識抽象的、普遍的事物。

    浪漫主義通常著眼於事物的抽象性和普遍性,並對事物進行抽象和歸納處理,各種浪漫主義藝術形象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隨意性,它撇開現實生活的具體形式、具體內容,而不受具體邏輯條件的約束,把一些粗俗的、低階的東西忽略掉,揭示人類心靈深處最深刻和最富暗示性的東西,使藝術創作變成一種創造性的冒險歷程。

    在原始社會,人的生存完全依賴於自然環境,人只能被動地適應世界,人的價值關係是簡單而穩定的,只需要透過直觀感覺就可以反映出來,這時最為有效的藝術方式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狀態為基本視點的現實主義。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對於自然環境的直接依賴性逐漸減弱,人不僅能主動地適應世界,而且能積極地改造世界,人的價值關係發展成為複雜的、多變的價值關係,需要透過邏輯思維才能準確地反映出來,這時最為有效的藝術方式就是以事物的聯絡狀態為基本視點的浪漫主義。

    當社會處於快速發展狀態時,人的價值關係也處於快速發展之中,這時浪漫藝術較為流行;當社會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時,人的價值關係也處於相對穩定之中,這時現實主義藝術較為流行。不過,藝術的發展與它所反映的價值關係的發展往往是不同步的,通常要滯後一段時間,因此藝術的思潮和流派通常要相對滯後於它所反映的價值關係的發展步伐。

    樣式主義

    早期文藝復興和盛期的藝術家從自然觀察和圖案科學的仔細研究中發展了他們典型的風格。當樣式主義在1520年(這年拉斐爾去世)成熟時,所有具象派的問題都已解決。一系列的知識重新被學習。樣式主義藝術家將藝術看作是他們的老師而不是自然。一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從自然中尋找自己的風格,另一方面,樣式主義者首次尋找一種風格和一種方法。

    就樣式主義繪畫而言,構圖可以沒有焦點,空間可以是模糊的,人物的特點是具有運動的彎曲和具有扭曲、誇張的扭轉,肢體彈性伸長;一隻手擺出奇異的姿勢,而另一隻手擺出優雅的姿勢;一貫小而橢圓形的頭。

    這種構成充滿了色彩衝突,不像我們在盛期文藝復興看到的平衡自然和豐富的顏色。樣式主義的藝術作品旨在尋求不穩定和騷動,同樣也有對包含挑逗意味傾向的寓言的偏好。

  • 7 # 揭寬書畫藝術

    一切藝術在於追求音樂效果。此說一直被人反覆引用,雖曾導致了許多誤解,但它終究道出了一條重要的真理。基於音樂的抽象性,叔本華認為在音樂裡,藝術家無須透過一般用來達到其他目的的傳達媒介,就可直接愉悅聽眾。眾所周知,建築師只能以具有某種實利目的的建築物來表現自我,詩人只能藉助日常用語來表現自我,畫家也往往只能透過再現可見世界來表現自我。而惟獨音樂作曲家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約束便能創作出表現自我意識、用來實現愉悅目的的藝術品。藝術家皆具有相同的意向,即愉悅他人的慾望。故此,藝術往往被界定為一種意在創造出具有愉悅性形式的東西。這些形式可以滿足我們的美感。而美感是否能夠得到滿足,則要求我們具備相應的鑑賞力,即一種對存在於諸形式關係中的整一性或和諧的感知能力。

  • 8 # 觀上書苑

    藝術的形式主要有視覺藝術,如美術;聽覺藝術,如音樂;肢體藝術,如舞蹈;味覺藝術,如美食,等等。還有試聽藝術,如影視;還有空間藝術,如環境、建築等。

  • 9 # 魏興軍

    自從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藝術無處不在,真正的藝術是人類智慧的妙思設想,是人性審美的情趣是生活中創造美的昇華,美的樂趣和享受!具體在生活中存在最多的藝術表現形式是視覺藝術。這些藝術形式是人們可以看到的愉悅,美感的慾望!這是我們用審美的角度去欣賞的郊果,具備有一定的鑑賞力,存在於統一性和諧的感知能力!還有一種藝術是透過人體的器官感受到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藝術形式(如,語言,音樂,文字,肢體等)這種藝朮是透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情趣!所以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化,分類也不同,還有空間藝術等我也不細說了。藝術隨時隨地都存在,存在於世間萬物,但世間萬物不一定是藝術!藝朮是社會生活種美的意識形態的存在,它來自於生活中的點滴,也表現在生活中滿足人們精神世界審美意識的需求,是一種人類生活中美的愉悅的生活享受樂趣!

  • 10 # 海琳閣壽山石

    我個人理解藝術應該是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的,它是生活共性的提煉與概括,可以崇高,唯美,現實,可以誇張,突變與諷刺,連貫而和諧,獨特而真實,讓受眾物件有對作品自我延伸的衍生空間稱為藝術。而不是為了市場和商業,為了迎合大眾或其它目的的口味的商品。

    藝術是有了心靈的感悟或共鳴之後,有強烈的衝動用各種方式(音樂,繪畫,電影,小說等)表現出自己內心最深摯的情感和思想。藝術之欣賞者透過觀賞聆聽這些作品,也會有共鳴,感動和啟發,甚至改變自己的想法和世界觀。這樣藝術作品就達到了傳達自己和感染他人的效果。真正的藝術往往一種原型的表達。透過各種形式,觸碰了某種原始意象,讓集體無意識發出了比我們自己的聲音強烈得多的聲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紅塵難捨一壺酒,如何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