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會經歷一段大喜大悲、銘記在心的日子。麥克阿瑟也不例外,1935年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多事之年”。作為陸軍參謀長,5年的任期已到,他何去何從,成為美國當局一件難辦的事情,因為他才55歲,離退休還有9年。
如果下部隊降職使用,顯然讓其繼任者感到難堪。而且,麥克阿瑟不是一個“安分”的人,渴望有職有權的地位。更何況,憑藉軍人的直覺,他已經聞到戰爭的味道,希望有機會能再次衝鋒陷陣,不想虛度剩餘的年華。到哪裡合適呢?
就在麥克阿瑟卸任前,按照《泰丁斯邁克達菲法案》,美國將結束對菲律賓的軍事管制,讓這個國家實行自治。作為一個島國,不僅經濟落後、國貧民窮,而且在軍事上面臨著日本的威脅。加強防務是當務之急,而麥克阿瑟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他十分了解菲律賓。西點軍校畢業後,麥克阿瑟的第一個服役地就是在菲律賓,而且其父親做菲律賓軍事總督多年,父子倆對整個東南亞進行過9個月的考察,熟知這裡的風土民情,口碑也不錯。菲律賓,也可以說是麥克阿瑟的“第二故鄉”。
其次,菲律賓總統奎松,是他的老朋友。早在菲律賓服役期間,就結識了當時還是律師的奎松,年齡相仿、價值觀一致的年輕人,很快成為了要好的朋友。奎松希望一位德高望重、懂軍事的人,幫他建立國家防務,第一個就想到了麥克阿瑟。
讓大家放心的是,麥克阿瑟十分願意去菲律賓。在他看來,戰爭一旦爆發,日本一定會對南下的必經之路——菲律賓下手,那時他將處在戰爭的最前沿,實現再次上戰場的願望;而且到海外服役,可以避免屈就低職的尷尬局面,“一舉兩得”。
然而,有一件事比較麻煩,那就是麥克阿瑟以什麼身份去?按照《法案》規定,在菲律賓取消了總督制,取而代之的是“高階專員”,但麥克阿瑟一口回絕,因為擔任這個職位就必須退出現役,脫去軍裝,這是他不能接受的。最終,確定以軍事顧問的身份去。
對於麥克阿瑟去菲律賓的安排,羅斯福很快就批准了。這其中,不僅很好地解決了一位高階人物的去留問題,而且從他本人來講,曾經在總統辦公室遭到麥克阿瑟的詛咒,對這個目中無人的人十分反感,希望其消失得越遠越好。
1935年10月,麥克阿瑟帶著83歲的母親,以及艾森豪威爾等隨從,登上了前往馬尼拉的輪船。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希望羅斯福在其上任一段時間後再宣佈解職令,畢竟四星上將比兩星少將更讓他覺得風光,總統答應了。
但隨後發生的事情,讓他倍感沮喪。就在麥克阿瑟一行人等,還在奔赴馬尼拉的途中,羅斯福突然變卦,宣佈了他的解職令。也就是說,麥克阿瑟到菲律賓,只能以少將身份面對當地民眾,肩抗四顆將星的威武場面,只能是個夢想了。
這件事,讓麥克阿瑟十分憤怒,大罵羅斯福不夠意思,故意讓他難堪。有些人認為,羅斯福是記恨麥克阿瑟曾經詛咒他,所以小肚雞腸、出爾反爾,就是給麥克阿瑟一個教訓,讓他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老大。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一是,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人物,是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和一位將軍去計較,如果是個斤斤計較的人,恐怕在總統的位置上,根本做不下去;二是,麥克阿瑟詛咒他,儘管有些不敬,但也是從工作角度出發,更何況事後已賠禮道歉,他不會計較。
其實,真正原因在於工作。要知道,從美國到菲律賓乘船快則一個月,慢則2-3月,不宣佈麥克阿瑟的解職令,新上任的參謀長無名無分,如何開展工作?況且又是重要的位置,豈能耽誤?就算羅斯福有這個心,但客觀上也是不允許這麼做的。
更讓麥克阿瑟傷心的,還是母親平克尼病重,一直臥床不起,船到了香港病情開始惡化,到達目的地時,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麥克阿瑟取消了所有的社交活動,專心陪伴老母親直至去世,好幾個月,他都沉浸在對母親的思念中。
不過,像是命中註定似的。上任途中,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任妻子費爾克洛斯。倆人一見鍾情,費爾克洛斯更是取消了去上海的行程,倆人一起照顧母親,在麥克阿瑟最傷心的時候,始終不離左右。第二年,倆人在美國舉行婚禮,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
人的一生總會經歷一段大喜大悲、銘記在心的日子。麥克阿瑟也不例外,1935年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多事之年”。作為陸軍參謀長,5年的任期已到,他何去何從,成為美國當局一件難辦的事情,因為他才55歲,離退休還有9年。
如果下部隊降職使用,顯然讓其繼任者感到難堪。而且,麥克阿瑟不是一個“安分”的人,渴望有職有權的地位。更何況,憑藉軍人的直覺,他已經聞到戰爭的味道,希望有機會能再次衝鋒陷陣,不想虛度剩餘的年華。到哪裡合適呢?
老朋友邀請,去菲律賓最合適。就在麥克阿瑟卸任前,按照《泰丁斯邁克達菲法案》,美國將結束對菲律賓的軍事管制,讓這個國家實行自治。作為一個島國,不僅經濟落後、國貧民窮,而且在軍事上面臨著日本的威脅。加強防務是當務之急,而麥克阿瑟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他十分了解菲律賓。西點軍校畢業後,麥克阿瑟的第一個服役地就是在菲律賓,而且其父親做菲律賓軍事總督多年,父子倆對整個東南亞進行過9個月的考察,熟知這裡的風土民情,口碑也不錯。菲律賓,也可以說是麥克阿瑟的“第二故鄉”。
其次,菲律賓總統奎松,是他的老朋友。早在菲律賓服役期間,就結識了當時還是律師的奎松,年齡相仿、價值觀一致的年輕人,很快成為了要好的朋友。奎松希望一位德高望重、懂軍事的人,幫他建立國家防務,第一個就想到了麥克阿瑟。
讓大家放心的是,麥克阿瑟十分願意去菲律賓。在他看來,戰爭一旦爆發,日本一定會對南下的必經之路——菲律賓下手,那時他將處在戰爭的最前沿,實現再次上戰場的願望;而且到海外服役,可以避免屈就低職的尷尬局面,“一舉兩得”。
然而,有一件事比較麻煩,那就是麥克阿瑟以什麼身份去?按照《法案》規定,在菲律賓取消了總督制,取而代之的是“高階專員”,但麥克阿瑟一口回絕,因為擔任這個職位就必須退出現役,脫去軍裝,這是他不能接受的。最終,確定以軍事顧問的身份去。
對於麥克阿瑟去菲律賓的安排,羅斯福很快就批准了。這其中,不僅很好地解決了一位高階人物的去留問題,而且從他本人來講,曾經在總統辦公室遭到麥克阿瑟的詛咒,對這個目中無人的人十分反感,希望其消失得越遠越好。
但是,到菲律賓上任,麥克阿瑟很不順。1935年10月,麥克阿瑟帶著83歲的母親,以及艾森豪威爾等隨從,登上了前往馬尼拉的輪船。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希望羅斯福在其上任一段時間後再宣佈解職令,畢竟四星上將比兩星少將更讓他覺得風光,總統答應了。
但隨後發生的事情,讓他倍感沮喪。就在麥克阿瑟一行人等,還在奔赴馬尼拉的途中,羅斯福突然變卦,宣佈了他的解職令。也就是說,麥克阿瑟到菲律賓,只能以少將身份面對當地民眾,肩抗四顆將星的威武場面,只能是個夢想了。
這件事,讓麥克阿瑟十分憤怒,大罵羅斯福不夠意思,故意讓他難堪。有些人認為,羅斯福是記恨麥克阿瑟曾經詛咒他,所以小肚雞腸、出爾反爾,就是給麥克阿瑟一個教訓,讓他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老大。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一是,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人物,是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和一位將軍去計較,如果是個斤斤計較的人,恐怕在總統的位置上,根本做不下去;二是,麥克阿瑟詛咒他,儘管有些不敬,但也是從工作角度出發,更何況事後已賠禮道歉,他不會計較。
其實,真正原因在於工作。要知道,從美國到菲律賓乘船快則一個月,慢則2-3月,不宣佈麥克阿瑟的解職令,新上任的參謀長無名無分,如何開展工作?況且又是重要的位置,豈能耽誤?就算羅斯福有這個心,但客觀上也是不允許這麼做的。
更讓麥克阿瑟傷心的,還是母親平克尼病重,一直臥床不起,船到了香港病情開始惡化,到達目的地時,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麥克阿瑟取消了所有的社交活動,專心陪伴老母親直至去世,好幾個月,他都沉浸在對母親的思念中。
不過,像是命中註定似的。上任途中,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任妻子費爾克洛斯。倆人一見鍾情,費爾克洛斯更是取消了去上海的行程,倆人一起照顧母親,在麥克阿瑟最傷心的時候,始終不離左右。第二年,倆人在美國舉行婚禮,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