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及解釋】:總敘1、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同‘悌’) 次謹信【解釋】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首先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是謹言慎行、信守承諾。2、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解釋】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只要有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多學多問。入則孝3、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解釋】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4、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解釋】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5、冬則溫 夏則�� 晨則省 昏則定【解釋】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此處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的典故)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解釋】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儘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7、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解釋】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解釋】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揹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9、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解釋】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10、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解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該儘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汙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11、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解釋】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甚至動刀動槍殺害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難能可貴。(當然,父母打自己,甚或要動刀動槍殺自己的時候,自己應該遠遠的躲開,跑掉,以免讓父母背上不慈殺女弒子的壞名聲。)12、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解釋】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13、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解釋】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別跟父母頂真,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14、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嚐藥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15、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解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解釋】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出則悌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解釋】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18、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fèn]自泯[mǐn]【解釋】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19、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解釋】飲食用餐,就坐立行走;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20、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解釋】長輩呼喚別人,應該立即代為傳喚和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個人,應該及時告知長輩;21、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解釋】稱呼尊者長輩,不應該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長輩面前,應該謙虛有禮,見到尊者長輩有所不能,幫助可以,但不應該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顯示自己比尊者長輩強;22、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解釋】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行禮;如果長輩沒有說話,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23、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解釋】如果遇見長輩時,自己是騎馬或乘車,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24、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解釋】長輩站著的時候,晚輩不應該坐著。具體是長輩坐下前,晚輩不應該先坐;大家都坐著的時候,長輩站起來時,晚輩也應該站起來;大家都坐著的時候,又一個長輩進來了,晚輩也應該立即站起來,以示尊敬。長輩坐定以後,晚輩應該等長輩示意自己坐下時,才可以坐;25、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解釋】在尊長跟前與尊長說話,或者在尊長跟前與別人說話,應該低聲細氣,不應該咋咋呼呼;但聲音太低,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尊長聽不清楚,也不合適;26、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解釋】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該站起來回答,而且應該注視聆聽,不應該東張西望;27、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解釋】對待父輩祖輩,如養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長輩,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兄輩,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長,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同胞兄長一樣友愛尊敬。謹28、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解釋】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解釋】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30、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解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解釋】放置衣服時,應該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亂放亂扔,以免使家中髒亂差;32、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份 下稱家【解釋】服裝穿著重在整潔,不在多麼華麗;一方面應該考慮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應該根據家庭實力量力而行;33、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解釋】對待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嫌這嫌那;飲食吃飽吃好就行,不要過分追求美食,更不要過分追求奢華;34、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解釋】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35、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解釋】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36、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解釋】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抖動;37、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解釋】進出房間揭簾子、開關門的時候,應該動作輕緩,不要故意發出聲響;拐彎的時候,應該繞大點圈,不要直楞楞的貼著牆角或者直角拐,這樣就不會撞到物品的稜角,以致受傷,也不會因為有人在拐角處突然出現而撞在一起;38、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解釋】拿空器具的時候,應該像拿著裡面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端端正正,不要甩來甩去,不然會顯得很輕浮;進入無人的房間,也應該像進入有人的房間一樣,不可以隨便;39、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解釋】做事的時候,即使再緊迫,也不要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也不要草率行事。40、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解釋】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僻怪事,不要好奇過問;41、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解釋】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42、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解釋】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43、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解釋】想用別人的物品,應該明明白白向人請求、以徵得同意;如果沒有詢問主人意願,或者問了卻沒有徵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竊行為;44、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解釋】借人物品,應該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信45、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解釋】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使用;46、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解釋】話多不如話少;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47、奸巧語 穢汙詞 市井氣 切戒之【解釋】不要講奸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髒的詞語;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48、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解釋】沒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不知道真相的傳言,不可輕信而再次傳播;49、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解釋】對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許諾;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解釋】說話時吐字清楚,語速緩慢;說話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51、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解釋】不要當面說別人的長處,背後說別人的短處;不關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52、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解釋】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53、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解釋】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54、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解釋】只有品德學識才能技藝不如別人,應當自我激勵,自我磨礪,自我提高;55、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解釋】如果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憂愁;56、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解釋】 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讚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57、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解釋】聽到他人稱讚自己,唯恐過譽;聽到別人批評自己,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58、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解釋】不是存心故意做錯的 ,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59、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解釋】 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泛愛眾60、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解釋】 凡是人類,皆須相親相愛;因為同頂一片天,同住地球上;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解釋】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內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權勢高,地位高的人;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解釋】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們內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談論的大官,大人物,大財商;63、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解釋】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當欣賞學習;64、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解釋】不要獻媚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縱自大;不要喜新厭舊;65、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解釋】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閒言閒語去打擾;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解釋】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短;別人的隱私,切記不要去宣揚;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解釋】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讚,就會更加勉勵行善;68、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解釋】宣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對別人過分指責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禍;69、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解釋】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70、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解釋】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71、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解釋】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先反省問自己願不願意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應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強求別人去做;72、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解釋】欲報答別人的恩情,就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應該短期抱怨、長期報恩;73、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解釋】對待婢女和僕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74、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解釋】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而親仁75、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稀【解釋】同樣是人,善惡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齊;流於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76、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解釋】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諱,不會察色獻媚;77、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解釋】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78、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解釋】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奸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餘力學文79、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解釋】不能身體力行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縱有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華而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80、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解釋】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81、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解釋】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82、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解釋】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83、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解釋】讀書計劃要有寬限,用功要加緊;用功到了,學問就通了;84、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解釋】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就向良師益友請教,求的正確答案;85、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解釋】房間整潔,牆壁乾淨,書桌清潔,筆墨整齊;86、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解釋】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寫字就不工整,心緒就不好了。87、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解釋】書架取書,讀完之後,放歸原處;88、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損 就補之【解釋】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有缺損就要修補;89、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解釋】不良書刊,摒棄不看,以免矇蔽智慧和壞了心志。90、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解釋】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透過身體力行聖賢的訓誡,就可以達到聖賢的境界。【相關故事】:1、董遇巧用三餘(有餘力則學文) 時間: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人們很佩服他。名聲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透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2、孟母斷機(父母教須敬聽)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經)。孟子小的時候,並不太珍惜學習的機會,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出學堂去玩。後來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就在織布的時候,突然很生氣的樣子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麼生氣。母親說:“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斷了,不去織它,還能織成一匹布嗎?你的學業也一樣啊,你還沒有學成就厭倦了,怎麼能夠成為有用的人呢!”孟子聽了,明白了做學問的道理,從此發奮學習,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原文及解釋】:總敘1、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同‘悌’) 次謹信【解釋】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首先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是謹言慎行、信守承諾。2、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解釋】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只要有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多學多問。入則孝3、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解釋】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4、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解釋】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5、冬則溫 夏則�� 晨則省 昏則定【解釋】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此處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的典故)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解釋】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儘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7、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解釋】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解釋】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揹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9、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解釋】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10、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解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該儘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汙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11、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解釋】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甚至動刀動槍殺害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難能可貴。(當然,父母打自己,甚或要動刀動槍殺自己的時候,自己應該遠遠的躲開,跑掉,以免讓父母背上不慈殺女弒子的壞名聲。)12、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解釋】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13、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解釋】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別跟父母頂真,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14、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嚐藥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15、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解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解釋】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出則悌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解釋】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18、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fèn]自泯[mǐn]【解釋】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19、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解釋】飲食用餐,就坐立行走;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20、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解釋】長輩呼喚別人,應該立即代為傳喚和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個人,應該及時告知長輩;21、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解釋】稱呼尊者長輩,不應該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長輩面前,應該謙虛有禮,見到尊者長輩有所不能,幫助可以,但不應該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顯示自己比尊者長輩強;22、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解釋】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行禮;如果長輩沒有說話,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23、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解釋】如果遇見長輩時,自己是騎馬或乘車,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24、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解釋】長輩站著的時候,晚輩不應該坐著。具體是長輩坐下前,晚輩不應該先坐;大家都坐著的時候,長輩站起來時,晚輩也應該站起來;大家都坐著的時候,又一個長輩進來了,晚輩也應該立即站起來,以示尊敬。長輩坐定以後,晚輩應該等長輩示意自己坐下時,才可以坐;25、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解釋】在尊長跟前與尊長說話,或者在尊長跟前與別人說話,應該低聲細氣,不應該咋咋呼呼;但聲音太低,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尊長聽不清楚,也不合適;26、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解釋】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該站起來回答,而且應該注視聆聽,不應該東張西望;27、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解釋】對待父輩祖輩,如養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長輩,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兄輩,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長,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同胞兄長一樣友愛尊敬。謹28、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解釋】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解釋】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30、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解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解釋】放置衣服時,應該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亂放亂扔,以免使家中髒亂差;32、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份 下稱家【解釋】服裝穿著重在整潔,不在多麼華麗;一方面應該考慮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應該根據家庭實力量力而行;33、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解釋】對待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嫌這嫌那;飲食吃飽吃好就行,不要過分追求美食,更不要過分追求奢華;34、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解釋】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35、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解釋】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36、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解釋】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抖動;37、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解釋】進出房間揭簾子、開關門的時候,應該動作輕緩,不要故意發出聲響;拐彎的時候,應該繞大點圈,不要直楞楞的貼著牆角或者直角拐,這樣就不會撞到物品的稜角,以致受傷,也不會因為有人在拐角處突然出現而撞在一起;38、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解釋】拿空器具的時候,應該像拿著裡面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端端正正,不要甩來甩去,不然會顯得很輕浮;進入無人的房間,也應該像進入有人的房間一樣,不可以隨便;39、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解釋】做事的時候,即使再緊迫,也不要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也不要草率行事。40、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解釋】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僻怪事,不要好奇過問;41、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解釋】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42、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解釋】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43、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解釋】想用別人的物品,應該明明白白向人請求、以徵得同意;如果沒有詢問主人意願,或者問了卻沒有徵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竊行為;44、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解釋】借人物品,應該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信45、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解釋】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使用;46、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解釋】話多不如話少;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47、奸巧語 穢汙詞 市井氣 切戒之【解釋】不要講奸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髒的詞語;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48、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解釋】沒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不知道真相的傳言,不可輕信而再次傳播;49、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解釋】對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許諾;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解釋】說話時吐字清楚,語速緩慢;說話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51、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解釋】不要當面說別人的長處,背後說別人的短處;不關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52、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解釋】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53、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解釋】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54、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解釋】只有品德學識才能技藝不如別人,應當自我激勵,自我磨礪,自我提高;55、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解釋】如果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憂愁;56、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解釋】 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讚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57、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解釋】聽到他人稱讚自己,唯恐過譽;聽到別人批評自己,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58、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解釋】不是存心故意做錯的 ,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59、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解釋】 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泛愛眾60、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解釋】 凡是人類,皆須相親相愛;因為同頂一片天,同住地球上;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解釋】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內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權勢高,地位高的人;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解釋】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們內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談論的大官,大人物,大財商;63、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解釋】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當欣賞學習;64、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解釋】不要獻媚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縱自大;不要喜新厭舊;65、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解釋】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閒言閒語去打擾;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解釋】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短;別人的隱私,切記不要去宣揚;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解釋】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讚,就會更加勉勵行善;68、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解釋】宣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對別人過分指責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禍;69、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解釋】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70、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解釋】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71、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解釋】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先反省問自己願不願意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應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強求別人去做;72、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解釋】欲報答別人的恩情,就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應該短期抱怨、長期報恩;73、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解釋】對待婢女和僕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74、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解釋】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而親仁75、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稀【解釋】同樣是人,善惡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齊;流於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76、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解釋】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諱,不會察色獻媚;77、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解釋】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78、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解釋】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奸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餘力學文79、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解釋】不能身體力行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縱有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華而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80、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解釋】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81、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解釋】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82、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解釋】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83、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解釋】讀書計劃要有寬限,用功要加緊;用功到了,學問就通了;84、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解釋】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就向良師益友請教,求的正確答案;85、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解釋】房間整潔,牆壁乾淨,書桌清潔,筆墨整齊;86、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解釋】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寫字就不工整,心緒就不好了。87、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解釋】書架取書,讀完之後,放歸原處;88、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損 就補之【解釋】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有缺損就要修補;89、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解釋】不良書刊,摒棄不看,以免矇蔽智慧和壞了心志。90、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解釋】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透過身體力行聖賢的訓誡,就可以達到聖賢的境界。【相關故事】:1、董遇巧用三餘(有餘力則學文) 時間: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人們很佩服他。名聲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透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2、孟母斷機(父母教須敬聽)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經)。孟子小的時候,並不太珍惜學習的機會,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出學堂去玩。後來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就在織布的時候,突然很生氣的樣子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麼生氣。母親說:“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斷了,不去織它,還能織成一匹布嗎?你的學業也一樣啊,你還沒有學成就厭倦了,怎麼能夠成為有用的人呢!”孟子聽了,明白了做學問的道理,從此發奮學習,終於成為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