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白啟明

    自古才女多薄命,如果是一個貌美如花,又才學橫溢的女人,她的命運在古代會更加的不堪或者越加的悽婉。就是在今天,當我們讀著李冶的《八至》時,彷彿也會看到一個含情脈脈又風情萬種的美人款款向我們迎面走來。李治是這樣寫的: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有盛名的女詩人。她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李冶非常漂亮,天賦極高。元代文學家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記載她,“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可見,她的才貌已代代相傳。

    李治是個天才,六歲那年,曾寫下一首詠薔薇詩:“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架卻”,諧音“嫁卻”。 她父親認為此詩不祥:小小年紀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緒亂,長大後恐為失行婦人,不幸這被他父親言中。長大後李冶出家當了女道士,但道觀的圍牆根本就約束不了的李冶,什麼三從四德,什麼恪守婦道啊,對於才高八斗的李冶來說根本瞧不上眼。當時,大唐作為世界上先進的地域,正引領開放的世風,有才有情的李冶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時光,

    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才華,到處獵豔,把道觀變成了放蕩風流的娛樂場所,她成功地把自己塑造成了名人群裡的大眾情人。她的情人們也很了得,有寫出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的“茶聖”陸羽、詩僧釋皎然,以及寫了著名詩句“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大詩人劉長卿等人。

    對於李冶的這段往事,唐代的高仲武在《中興間氣集》中這樣評價:“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蘭(李冶字:季蘭)則不然也。形氣既雄,詩意亦蕩,自鮑昭以下罕有其倫。”

    那時候,李冶的名聲大振,坊間流傳著她許多軼聞,說:有一次,李冶朋友圈裡的文朋藝友在開元寺雅集。酒酣耳熱之際,李冶看到患有疝氣的劉長卿正痛苦地託著襠部,就放肆地編了一個黃段子拿他開涮,陰陽怪氣地吟了陶淵明的一句詩“山氣日夕佳”,用“山氣”與“疝氣”諧音來嘲笑劉長卿。直逼得劉長卿羞愧地以“眾鳥欣有託”(幸好有東西可以托住沉重的鳥)迴應。

    然而,事事難料,閱男人無數的李冶在唐朝天寶年間,被皇帝看中,召她進宮,那時,她已進入暮年,正棲身著名的花都廣陵,接旨後,只得應命北上,赴京入宮。公元783年5月,即將開赴河南前線的涇原軍經過長安時因為對糧草不滿,發生史稱“涇原兵變”的叛亂,擁立已經賦閒的將領朱泚稱帝,改國號為漢。唐德宗則帶著皇子、大臣和後宮妃嬪倉皇出逃陝西乾縣。李冶沒能來得及逃走,當了俘虜。當朱泚得知李冶被俘後,朱泚忽然心血來潮,附庸風雅起來,竟強迫李冶為自己寫詩點贊,李冶被迫作詩歌頌。誰知第二年,大唐軍事家、猛將李晟收復長安,誅殺朱泚,迎回德宗。皇帝對這個寫反詩的女詩人痛下殺手“下令亂棒撲殺”。可嘆,一代美女詩人李治就這樣身不由已的丟掉了性命。這真是成也是詩,敗也是詩,丟掉性命還是因為一首歌頌造反人的詩。

  • 2 # 史論縱橫

    乍一看,李季蘭的故事與魚玄機的故事有幾分相似之處,兩人都是唐朝時期人,而且都是才女,連父親對她們的評語都有三分相似之處,但是兩人卻也有許多許許多多的不同。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唐朝才女李季蘭的故事。

    李季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因何事被父親認為是失德婦?

    李季蘭,原名李冶,出身不俗,是一位大家閨秀,自小學習琴棋書畫,稱不上飽讀詩書,也是能詩善文。據一些史料記載,李季蘭小時候就可見其美人資質,擅長彈琴奏樂,詩詞歌賦也不在話下,當時的人們對她的評價都很高。

    《唐才子傳》中說道,李季蘭六歲時曾經作過一首《薔薇詩》,詩中有這樣兩句:“經時不架卻,心緒亂縱橫”這句詩傳到了李季蘭父親耳中,她父親認為此詩中“架卻”諧音“嫁卻”,一個六歲的女孩就惦記著嫁人的事,日後嫁作人婦,一定行為有失德之處。為了讓李季蘭約束自己,於是將她送入了一個道觀之中出家,連名字也從李冶改為李季蘭,自此李季蘭就在道觀中生活。

    李季蘭真的成為失德婦了嗎?

    李季蘭在道觀中待了十多年,每日在觀中讀書彈琴,遠離了父親的管教,我覺得她生活得還是挺不錯的。人長大了心思也就多了,她開始厭惡道觀中無趣的生活,嚮往外面的花花世界。

    李季蘭不能隨意出觀,但是道觀中卻常有外人來,他們看見道觀中有一個長相美麗的小道姑,就常常與她調笑,李季蘭也不避諱,反而是暗送秋波,引得許多人爭先恐後的來看她,因此,當時的人們就送給了李季蘭一個外號,叫“風情女子”。

    李季蘭與一些年輕的詩人們交好,經常在一起談論詩詞歌賦,這其中不乏一些名士,像陸羽、崔煥、朱放之流。久而久之,李季蘭的名字被傳得越來越廣,名氣也越來越大,在廣陵一帶,李季蘭這個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李季蘭儲存至今的詩詞並不多,但從一些人對她的評價中可見一斑,“形氣既雄,詩意亦蕩,自鮑照已下,罕有其論。”如此看來,李季蘭應該是真的很有才華。李季蘭曾經為閻伯均寫過幾首詩,詩中情意綿綿,訴盡離別相思之情,但是也沒有確切史料記載,二人曾經在一起過。而在野史中,李季蘭與“茶聖”陸羽有過一段戀情,最後也是有緣無分,未能長久,除此之外,李季蘭也沒有什麼風流豔史惹人詬病。

    李季蘭為什麼會養成這種性格?

    先不說六歲時的李季蘭是否真的明白嫁人是怎麼一回事,單是看她的父親因為一首詩就將她送至道觀,這一行為過於武斷,十分的不明智。李季蘭在道觀中無父母老師的管教,性格自然放縱,對禮教也知之甚少。長大之後的李季蘭被拘束在道觀中,心中叛逆,自然是想多瞭解外面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因此常與外人接觸也不足為奇。

    而且哪個少女不懷春,李季蘭自然也不能免俗,她在道觀中長大,甚少接觸男人,見到相貌英俊又有才情的男子難免不動心,於是各種花邊新聞也就出現了。

    若是當初李季蘭的父親沒有將她送去道觀,而是將她養在身邊,悉心嚴厲的對她進行教導,恐怕不會出現一個“風情女子”,而是會有一個滿腹才情的閨閣少女,日後也會成為一個賢妻良母。

    李季蘭後來結果如何?

    由於李季蘭名聲漸盛,連遠在長安的唐玄宗都知道了她的才名,因此召她入宮,皇帝親自召見,這可是別人求都求不來的殊榮,李季蘭也是十分高興。但此時的她已經四十多歲,容顏漸老,不復當初,對於可以面見聖上,心中悲喜交加,但美人老了依舊也是美人,唐德宗曾稱李季蘭為“俊嫗”意思就是十分美麗的老婦人。

    但是好景不長,建安四年時,大將朱泚發動涇原兵變意圖謀朝篡位。按理來說李季蘭雖不參政,但也應當知道要避嫌,但是李季蘭卻與朱泚書信來往十分緊密,在朱泚叛亂被平定後,與他來往甚密的李季蘭也受到唐德宗的追究。

    李季蘭被捕後,唐德宗斥責她為何不學嚴巨川作詩:“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盛怒之下,下令將李季蘭撲殺。所謂的撲殺,是將人套入麻袋後亂棍打死,李季蘭的下場也是很悲慘了。

    大唐時期繁榮鼎盛,文化與社會風氣都十分的開放,李季蘭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去果斷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種勇氣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也是很讓人佩服的,但她雖然可以擺脫封建禮制的束縛,但卻擺脫不了皇權等級對人的壓迫,滿腹才情的李季蘭最終死在了亂棍之下,死在了皇權的打壓之下,不由得讓人唏噓感慨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20×1080的螢幕解析度等於多少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