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人愚見
-
2 # 李伯禺
孫思邈唐代著名醫家,他的巜備急千金要方》和巜千金翼方》內容豐富,不謹涉及藥學、臨床各科,也涉及到了豐富的養生學,這兩部著作,被今人譽為古代的百科全書。孫氏的養生學中,就有豐富的食療內容,他在《食治》中說:“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不知食宜 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靈之所要也,若忽而 不學,誠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身、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孫思邈對我們常食的五穀雜糧,蔬菜以及各種水果近百餘種的性味,歸經以及營養價值和療疾功能都有詳細闡述。還記載了由谷、蔬、果療疾組成的方劑50首。總之,孫思邈在食療養生學方面的貢獻是很大的,對現代提出的“藥食兩用”的研究,起到了最早的開拓意義。下邊說說孫思邈的年齡。
目前較權威的醫學史研究或孫思邈研究專著多為101歲。孫思邈的去世時間可以肯定按《唐書》記載,孫思邈卒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但他的誕辰卻不甚詳,但也能找到依據,《唐書》記載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孫思邈借居鄱陽公主舊宅,詩人盧照鄰曾找他治病,住在他家。孫思邈有“自雲開皇辛酉歲生,至今年九十三矣”之言。674年時93歲,就說明他生於581年,也就是活了101歲。所以,現在許多人都傾向於孫思邈活了101歲的說法。 但也有研究認為孫思邈活了142歲或146歲。研究資料也有一定的說服力,故他的家鄉今耀縣,各類資料都以140多歲記載。
孫思邈晚年隱居今耀縣東邊1.5公里的藥王山,藥王山本名五臺山,由5座山巒組成,山巒頂平如臺,形如五指,俗稱:五指山,為紀念醫學大師孫思邈改稱:藥王山,後人在此修廟、建殿、塑像、立碑,藥王山成為著名的醫宗聖地。
-
3 # 地灑脫
孫思邈(藥王,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隋開皇元年(581年),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他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並記錄,,終於完成了《千金要方》。唐初,孫思邈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
-
4 # LHC否極泰來
孫思邈(藥王,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隋開皇元年(581年),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他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並記錄,,終於完成了《千金要方》。唐初,孫思邈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享年142歲,這在人類長壽史上來說都是個奇蹟。
其實孫思邈做醫生只是個副業,他的主業是個道士,他的長壽,應該與他的道士職業是分不開的,一般道士都是整天生活在大山之中,每天都是清心寡慾的,加上他醫術又高明,自己又總結了一套完整的養生理論,所以就創紀錄的活到了142歲。
回覆列表
孫思邈肯定是長壽之人,有說1O8歲的,有說126歲的,有說14O多歲的。根據這些說法應是超一百歲。他是中醫大家,專門研究這方面的,怎麼吃才健康,我們一般人做不到,一是不懂,二是沒那個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