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年輕有為的Ambition啊
-
2 # 春風解語
對於孝莊,大家都認為她是有福氣,有運氣的。
但是大家想,一個女子,在男權的中心,在皇權的中心,能扶持不是長子,不是嫡子的順治帝登上帝位,這個女人能是一個簡單的人嗎?
後來那些野史說,她下嫁多爾袞是因為青梅竹馬,愛情使然,這是多美化所謂的皇權鬥爭啊。孝莊能在順治駕崩後,再扶持年幼的康熙,甚至在她的婚事上還有過人的智慧,這一點來說,每一個在皇權路上走得遠的人,不論男女,都是智勇雙全,有謀略之人。
建州女真崛起的時候,為了不斷拉攏各部同盟,共同扶持,一起對付大明,一直就和蒙古各部有姻親關係,甚至每年都有相親團組團相親。特別是蒙古的科爾沁部落,更是和後金密不可分,姐姐,妹妹,姑姑,大姨的,也不分什麼輩分了,就一通嫁了,皇太極就曾娶過皇后的侄女,也不知道他們這輩分怎麼論的。皇太極最重要的四個妃子都來自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就連孝莊也是來自這個部落,反正博爾濟吉特氏就是聯姻專業戶。按照這個慣例,康熙帝的皇后也會是出自博爾濟吉特氏。但是最後為什麼又被換掉了呢?
從私心來說,孝莊肯定也願意有一個來自本部落的女子成為皇后。但是明朝滅亡之後,清朝入關,做為新一任統治者,和蒙古各部的聯姻就失去意義了,因為能收拾的早收拾了,能收編的也早就收編了,所以這種政治聯姻已經失去原來的意義,現在的聯姻更多的是來自另外一個政治集團的幫助,結成一個聯盟,對抗不可期的政治風險。
對於孝莊和新登基的幼年康熙來說,他們尋找一個政治聯盟是首要的事,其主要危機已經不是來自大明朝了,是來自清朝內部。順治帝駕崩,康熙帝才八歲,還是一個孩童,沒有政治力量扶持,是很不容易立穩腳跟的,權利都被四位輔政大臣把持著,四權分立必然造成很多問題,這個時候,孝莊就需要找一個忠心的政治聯盟。
索尼雖然是首輔,但是年事已高,不願多事,再說一個快退休的人,也不願意管太多的事,能平安退休不是更好嗎?還落得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鰲拜就在這時野心勃勃起來,不把幼帝和孝莊放在眼裡,孝莊這時候不得不考慮把康熙的婚姻大事提上日程了,她果斷放棄選擇博爾濟吉特氏的女兒,她利用選秀,選了索尼的孫女赫舍裡做皇后。
這個選擇就把索尼這個事不關己的人拉到了自己這個陣營,索尼只能和康熙站在一條戰線上,這就像孝莊去拉了一個贊助一樣,這個贊助還必須得出,因為這是自己的親家,本來索尼是想安然退休的,這下好了,還是把自己搭進去了。
事實證明,孝莊這個決定是多麼靠譜,多麼聰明,索尼去世之前,告訴幾位輔政大臣,哥幾個,咱歲數也在這裡來了,該退休了,別把著權利不放了,該還給康熙那娃了,沒事退休就去皇陵看看先帝,先帝畢竟對哥幾個還是不錯的。雖然鰲拜不同意,奈何其他幾個人同意啊。孝莊從和索尼聯姻開始,就下了一盤大棋,她和鰲拜的鬥爭就此拉開大幕。
-
3 # 愛冬的文
這是典型的政治聯姻。是孝莊太后權衡利弊,精心策劃的結果。好在事情的結局非常美妙:康熙和新皇后兩情相悅,感情甚篤。以婚姻為紐帶的權力聯盟也達到了最好的效果。
一般來說,這種聯姻的結果都是政治效果遠大於婚姻本身。
這隻能說是康熙和新皇后的幸運。
順治死後,八歲的康熙登上了皇位。康熙歲數還小,無法處理朝政,順治死前任命了四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
隨著時間的推移,身處四大輔臣末位的鰲拜權勢大增,逐漸權傾朝野。遏必隆是個兩面討好的人,哪面強附和哪面。首輔大臣索尼是三朝元老,年歲已高,他老奸巨猾,兩不相幫。只有蘇克薩哈因與鰲拜有舊怨,常常持反對意見,但身單勢薄。皇權受到威脅,鰲拜有發展到多爾袞的趨勢。
正在此時,康熙即位後,迎娶皇后繁衍皇脈是頭等大事。孝莊太后順勢進行了精心策劃。
按照傳統,清朝皇帝都是在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選娶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家族是孝莊太后的母家。此時的清朝滿人已經在關內穩定下來,蒙古各部已沒有建國初期那麼重要。
康熙需要以聯姻來獲得政治助力。可選擇的適齡女子有索尼孫女赫舍里氏、鰲拜的女兒、遏必隆的女兒等。孝莊太后首先否了鰲拜之女,防止鰲拜權勢更大。隨後將遏必隆之女納為皇妃,籠絡之意明顯。最終決定索尼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將索尼家族和皇族緊密聯絡為一體。
孝莊太后的謀劃成功了。在與鰲拜的鬥爭中,索尼家族立下了汗馬功勞。索尼死後,康熙在皇后赫舍里氏三叔索額圖的幫助下,打敗鰲拜勢力,擒獲鰲拜並囚禁至死。
康熙八年,康熙真正掌握了權力,開始“康熙盛世”的征程。
-
4 # 清史宴
順治皇帝駕崩之時,康熙年僅八歲,無法佐理朝政,順治便為其指定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共襄政務。
隨著時間推移,位居輔政大臣之首的索尼,年老體衰,心力不濟,對軍政大事漸漸的不怎麼上心了,於是輔政大臣之間的權利,發生了變化,本處於末位的鰲拜,開始獨攬大權。
鰲拜,行伍出身,曾追隨皇太極、多爾袞為大清帝國的締造,立下了汗馬功勞,其能夠深得順治寵信的一個關心因素,就是忠心,無論時勢如何變遷,其對順治皇帝的忠心,天地可鑑。
人都是會變的,隨著權利的不斷增長,鰲拜的慾望也隨之膨脹,其開始飛揚跋扈,結黨營私,打擊異己,年少的康熙皇帝是敢怒敢言,但又無可奈何。
作為太皇太后的孝莊,大清帝國的無冕之君,當然不能眼睜著看鰲拜一黨危機皇權,但出於政權穩定的考慮,又不能直接下令擒殺鰲拜,於是其開始在為康熙選皇后的上面做文章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康熙的皇后應該從蒙古科爾沁部落中來選擇,最主要的原因是孝莊本人就是從蒙古科爾沁草原走出來的,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當年為了對抗明王朝,所以滿清需要蒙古各部落的鼎力支援,現在則不需要了。
為了壓制鰲拜一黨的勢力,孝莊為康熙選擇了索尼的孫女赫舍裡為皇后,另外封遏必隆的孫女為皇貴妃,這樣就把索尼及其家族死死地與康熙綁在了一起。
讓本想置身事外的索尼給拉上了對抗鰲拜一黨的戰船,索尼不得不以老邁之軀,再一次披掛上陣,與鰲拜一決高下。
雖然這又是一場政治婚姻,但慶幸的是,康熙對皇后赫舍裡一見傾心,可以說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後來赫舍裡因難產而死,康熙更是立了赫舍裡的兒子胤礽為皇太子。
也正是由於索尼一族的鼎力支援,也才有了後來的康熙智擒鰲拜,頃刻之間,令鰲拜一黨土崩瓦解,鑑於鰲拜為大清帝國立下了無數功勳,康熙才只對其判了個終身監禁。
自古以來,皇帝所冊立的皇后,政治會成為第一考量的因素,因為權利至上,其次才會考慮自己喜歡的女子,一般自己喜歡的女子,被立為貴妃的較多。
-
5 # 婉兮歷史
首先說建州女真族起家就是靠不斷聯姻提高自身實力最後才一點一點成就霸業的,而建州女真與蒙古科爾沁部就一直保持著聯姻的習俗,先不說後金皇帝努爾哈赤,就說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後宮正宮哲哲皇后,關雎宮海蘭珠,永福宮大玉兒就都是蒙古科爾沁部族的,而後來順治帝兩任皇后也都是科爾沁部族的,到了康熙自然也要遵循這一傳統,所以孝莊太皇太后就提前接來一位科爾沁部族的格格常年養在宮裡,就等著日後與康熙成婚,但可惜這個想法並沒有付諸行動,為什麼孝莊臨時改變了呢?
主要是順治皇帝去世的太早了,而康熙皇帝登基的時候才年僅八歲,順治皇帝臨終之前看康熙還小,於是就給康熙留下了四位託孤重臣,他們分別是索尼、蘇克沙哈、遏必隆、鰲拜,一開始這四個人到是盡心竭力輔佐康熙,但是後來這四個人就各有各的小心思開始各自為政了,尤其是鰲拜的勢力越來越大,而作為四大撫臣之首的索尼是一個老狐狸,面對這種情況就開始裝傻充愣,鰲拜就越來越狂妄並且逐漸的不把康熙這個小孩放在眼裡,這時候孝莊眼看著事態發展要到了失控的程度,不得已放棄了蒙古科爾沁的格格,而是選了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作為康熙的皇后,把索尼拉到了自己的戰船上,這件事令鰲拜大為光火,鰲拜還公然諷刺赫舍里氏的父親,也就是索尼的兒子索爾圖不過就是個侍衛,皇家的奴才,怎麼能選這樣的人家的女兒作為國母呢?但是孝莊還是選擇了赫舍里氏做皇后,事實證明孝莊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雖然滿蒙聯姻是舊俗,但是在現如今這麼嚴峻的政治環境之下,孝莊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
在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拿孝莊與慈禧對比,但是不得不說對於孝莊還是好評多一些,有人說孝莊是幸運的,本身沒什麼政治智慧,可是別忘了當時孝莊的兒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竟然還登上了皇位,這能是偶然嗎?後來順治皇帝去世的早,年僅八歲的康熙皇帝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後來為了抗衡鰲拜,作為科爾沁草原出來的孝莊毅然打破了滿蒙聯姻舊俗,拉攏了索尼這個託孤重臣,雖然索尼後來去世的早,但是索尼去世之前卻提議讓康熙親政,為後來打敗鰲拜做了一系列的鋪墊,從這一點上來說,孝莊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女政治家,並且當之無愧。
回覆列表
1、首先當時的清朝皇室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康熙剛剛繼位不久,四大輔臣幾乎權傾朝野,以吳三桂為首的藩王也是威脅康熙政權的問題。
2、我們所知的康熙的妻子是赫舍裡,赫舍裡是什麼人?是當時四大輔臣之首的索尼的孫女,後來權傾朝野的索額圖的女兒。娶了她,可以有效緩解四大輔臣權傾朝野的局面,對於鞏固政權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孝莊太后親自主導了這場婚事。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的觀點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