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諦"的字面意思是四個真實不虛的道理,是原始佛教關於人生為何具有苦惱和如何擺脫苦惱的四大真理。 苦諦 是說人生是充滿種種痛苦的,也可以說人生是個充滿痛苦的過程。佛教把各種苦惱歸納為八種: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與自己所怨恨的人不得已而相會或結合;不能自由脫離自己所憎惡的環境或遭遇)、所求不得苦、愛別離苦(與自己相愛的人分離;離開自己愛戀的環境或年華、際遇等)、五盛陰苦(五陰指色、受、想、行、識,概指一切身心之苦)。 集諦 用以揭示人生苦惱產生的根本原因。佛教認為人的貪求慾望或"愛"是帶來一切苦痛的根本原因,有時把"貪、嗔、痴"看作是萬惡之源。說由於有貪愛的慾望,並且對人生的道理無知(無明,或"痴"),便產生追求金錢利益和名譽的思想和行動,達不到目的便產生嗔怒感情,與別人發生衝突和爭鬥,從而煩惱叢生,不僅生前痛苦不已,並且招致死後在"五道"或"六道"中輪迴。 佛教雖主張一切事物的生滅、聚散是由因緣(各種內外條件)決定的,但也繼承了古老的靈魂不滅的思想。認為眾生生前由於"無明"、"貪愛"等趨使,不可避免地要產生各種各樣的善惡行為("造業"),將導致死後靈魂在天界、人間、畜生、餓鬼、地獄的"五道"(加上阿修羅--惡神,為"六道")之間輪迴投生,不能從生死苦惱中得到解脫。 滅諦 是說滅除貪愛慾望,便斷除了產生苦惱的原因,使自己永遠不再輪迴於生死苦海。這是原始佛教所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從《阿含經》上經常看到釋迦牟尼向弟子描述自己達到的至高解脫境界是: 我生已盡,煩惱已滅,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意為我的現世生命已經結束,一切煩惱徹底斷滅,修行已達圓滿,從此將永遠地擺脫生死輪迴。這就是"滅諦"的實現,也就是所謂涅槃。 道諦--八正道 講達到滅除痛苦,進入涅槃境界的方法和途徑。此即八正道,包括:正見(正確的見解)、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確的行為)、正命(遵循正確人生原則的職業和生活),正精進(正確的修行)、正念(正確地憶念四諦的道理)、正定(正確地修行禪定)。 其中最重要的是正見,相當於現代用語中的正確的立場和世界觀、價值觀,不過它是特指以四諦之理為指導的佛教的立場和世界觀、價值觀。
"四諦"的字面意思是四個真實不虛的道理,是原始佛教關於人生為何具有苦惱和如何擺脫苦惱的四大真理。 苦諦 是說人生是充滿種種痛苦的,也可以說人生是個充滿痛苦的過程。佛教把各種苦惱歸納為八種: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與自己所怨恨的人不得已而相會或結合;不能自由脫離自己所憎惡的環境或遭遇)、所求不得苦、愛別離苦(與自己相愛的人分離;離開自己愛戀的環境或年華、際遇等)、五盛陰苦(五陰指色、受、想、行、識,概指一切身心之苦)。 集諦 用以揭示人生苦惱產生的根本原因。佛教認為人的貪求慾望或"愛"是帶來一切苦痛的根本原因,有時把"貪、嗔、痴"看作是萬惡之源。說由於有貪愛的慾望,並且對人生的道理無知(無明,或"痴"),便產生追求金錢利益和名譽的思想和行動,達不到目的便產生嗔怒感情,與別人發生衝突和爭鬥,從而煩惱叢生,不僅生前痛苦不已,並且招致死後在"五道"或"六道"中輪迴。 佛教雖主張一切事物的生滅、聚散是由因緣(各種內外條件)決定的,但也繼承了古老的靈魂不滅的思想。認為眾生生前由於"無明"、"貪愛"等趨使,不可避免地要產生各種各樣的善惡行為("造業"),將導致死後靈魂在天界、人間、畜生、餓鬼、地獄的"五道"(加上阿修羅--惡神,為"六道")之間輪迴投生,不能從生死苦惱中得到解脫。 滅諦 是說滅除貪愛慾望,便斷除了產生苦惱的原因,使自己永遠不再輪迴於生死苦海。這是原始佛教所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從《阿含經》上經常看到釋迦牟尼向弟子描述自己達到的至高解脫境界是: 我生已盡,煩惱已滅,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意為我的現世生命已經結束,一切煩惱徹底斷滅,修行已達圓滿,從此將永遠地擺脫生死輪迴。這就是"滅諦"的實現,也就是所謂涅槃。 道諦--八正道 講達到滅除痛苦,進入涅槃境界的方法和途徑。此即八正道,包括:正見(正確的見解)、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確的行為)、正命(遵循正確人生原則的職業和生活),正精進(正確的修行)、正念(正確地憶念四諦的道理)、正定(正確地修行禪定)。 其中最重要的是正見,相當於現代用語中的正確的立場和世界觀、價值觀,不過它是特指以四諦之理為指導的佛教的立場和世界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