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妖氣

    唐代韓孟詩派的苦吟詩人賈島最為有名的故事便是“僧敲月下門”中對用“推”還是“敲”的揣摩斟酌。可謂一字含千辛。“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亦指其對精工字詞耗費的心血,以“三年”得出“兩句”詩的誇張手法表現了作者對於詩歌細微處的推敲之苦。這樣讓賈島費心的,是哪兩句詩呢?

    是指“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這兩句。

    賈島原本與堂弟早早約好共賞煙霞,卻因事不能實現,堂弟即將啟程南下游覽廬山西林寺,作為爽約方的兄長,作者歉疚莫名,寫下一首詩來給堂弟當作贈別之禮,即《送無可上人》。詩云: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

    全詩文字清雅空靈,書寫出了詩人送別堂弟“無可禪師”時的詳盡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惜別之意,也用這場深切的離別反襯出了詩人自身的孤獨與落寞,詩意自然,情義純樸。

    作畢此詩,在“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的註解處,賈島又親自寫了一首小詩來作注,這首小詩便是《題詩後》:“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是以,“兩句三年得”指的是他寫“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這兩句所用的時長,尋詞琢字艱苦萬分,使得一吟誦起這兩句來,直欲雙目淚流!而“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是說這般精煉的語句,如果還沒有知音來認可、讚賞,那自己乾脆便封筆不寫、回鄉臥夢去了。

    賈島這種苦吟詩人的雕琢精神,放至當下,或可大略等同於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此心此節,在唐時即被後來的詩人競相崇仰和模仿,如方幹詩云:“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等,言寫下五個字一句的詩簡直用“破”了“一生”的“心”,可謂盡得賈島心致。又如盧延讓詩云:“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竟為了詩中一個字的妥帖,思考時生生捻斷了數根鬍子!當真不愧為賈島的“忠實粉絲”了。

  • 2 # 書房記

    據說,某天賈島騎著一頭毛驢,一邊走著,一邊作著詩,當作到“僧推月下門”好,還是“僧敲月下門”好時,無意中撞到了時任代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大家都知道,韓愈的這個官職相關於首都市長這個職位,韓愈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詩人、散文家。之後,賈島與韓愈反覆推敲,韓愈說“敲”字佳。於是,才有了“僧敲月下門”的千古名句。

    其實,賈島衝撞別人已不是第一次,早在“撞”韓愈之前,因偶的“落葉滿長安,秋風吹渭水。”還衝撞過劉棲楚。不知,賈島衝撞別人是有意還是無意,反正賈島在認識韓愈以後,對他影響很大。

    賈島作為一名苦吟詩人,他創作詩的態度是超乎尋常地認真,可以說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賈島在《送無可上人》下自注雲:“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若不賞,歸臥故山秋。” 可見,天才畢竟是少數,大多人還是需要後天的勤奮努力去鍛造一己之長。現在不是流行一句“任何一個行當要想出成績起碼需要投入一萬個小時”。這句當然也適用於唐代的賈島。

    唐代是詩人的時代。把賈島放在整個時代來看,他的文學成就並不算高,但他的創作態度以及隱逸文人寄寓的情感載體,成為後世一代代效法的文學模式,也因此有了中國文學史上的“賈島現象”。

  • 3 # 布衣書生石彥

    因為這傢伙是個苦吟派,推敲這個詞的典故就是這貨創造的。

    何為苦吟派?就是他會為了一首詩裡的某個詞,不惜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然後,詩成之後,一吟雙淚流。真不知道他這淚是為詩而流,還是為他花費的功夫而流。

    反正我感覺這貨肯定有強迫症,能為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來回糾結,想想我也是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情況?戰網登入時一直顯示重試次數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