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類搜貨貓

    因為信託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

    全國只有70來家信託,信託的主體都是央企,或者政府財務局。

    相對來說,信託的標的比較真實。

    但,也是有風險的

    1.保證是真信託

    2.保證是靠譜的信託,不能投資東三省,不能是房地產,不能是基建

  • 2 # 珘珘爸爸

    信託產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就規模而言,目前信託理財規模與銀行理財規模旗鼓相當,約20萬億元左右,是大眾投資普遍的選擇之一,同時絕大部分產品都是安全兌付的,整個信託行業不良率只有1%,低於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安全、可靠。

    深究其中,從大的趨勢來說,信託是躺著賺錢的,躺在房地產週期和城投信仰裡賺錢。絕大部份人買的都是融資類信託,融資類信託主要投資房地產和政府平臺,而中國的經濟主要就是靠房地產投資和政府基礎建設拉動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信託產品收益遠高於銀行理財,在實踐中卻沒有發生大的風險,依舊安全穩定持續發行下去的根本原因,因為深處歷史趨勢發展之中。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剛性兌付。信託是舶來品,中國的信託跟國外有很大的差異,我們是反向信託,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託,信託的融資功能遠遠大於其投資功能。主要是因為中國第一批信託是由銀行和政府部分設計的,從誕生開始就是從事類銀行業務,俗稱影子銀行業務。所以帶有深刻的銀行烙印,包括剛性兌付。前期發展過程中,如果發生信託違約,一般信託公司為了維護公司聲譽,自己會把專案接過來,保證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久而久之就成了行業潛規則,這也是很多人願意選擇信託的一個原因。但是隨著資管新規的頒佈,國家要打破剛兌,不允許任何金融機構為理財產品提供剛兌,可是能不能剛兌最終都是博弈的結果,無非就是趨利避害。以中江信託為例,去年爆雷20多個信託專案,約50億規模,最終以新晉大股東雪松控股兜底而結束。畢竟信託這塊牌照值錢,是個萬能牌照。

  • 3 # 信託者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當做一篇掃盲貼。

    為啥這麼多人選擇信託呢?

    第一點,我覺得信託在中國的“人設”,我們政府對信託的定位,這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直接決定了後期信託的走向和發展,這一點我個人覺得是最為重要的!!!

    信託起源英國,成熟於美國,它在英美國家並不僅僅是一項投資工具,而是一套完整的財務管理制度,作為舶來品,它進入中國,它的定位就在於此。它是一套制度,不僅僅是一項工具,這是區別於其他資管產品的本質原因,故而成立《信託法》等一法三規,搭建起了基本的法律架構,這是信託在中國紮根發展的重要保障。

    第二點 信託 有相對完整的成長鏈。這是我自己理解後所運用的一個詞,從1978年 國內成立一家信託機構,到2019年 經歷了整整5輪的整頓,清洗,信託機構從數千家精減到68家,現有的每一家信託機構都是經歷了政策不確定,行業環境不確定,業務發展不確定時期,每一步都是摸著石子過河走過來的,眾多的金融門類,信託是少數從死人堆裡爬出來而且發展很好的那個!!! 這時間就是對它實力雄厚的最佳佐證,而事實上,68家機構背後股東,一言概之——非富即貴。(詳情可見配圖)

    第三點,在資管新規出臺前,信託業一直就是以剛性兌付著稱的。後期資管新規出臺,將對信託機構的主動管理能力提出更明確的要求,而信託機構這幾十年來 積累下的優質金融資產和培養的大量專業人才,較全面完善的風控體系 也是較其他產品類別 更具靠譜性的本質原因。

    第四點,信託機構和銀行同受銀保監會監管,銀行為何深受大眾信賴,同一個爹媽,同樣的家教,這結果能差別很大嗎?? 這一點,你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黃魚和小黃魚應該如何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