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白剛
-
2 # 櫻桃番茄GO
不是每個人,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人生其實很簡單。你總是愛追逐虛妄的理想,執著於逝去的無法實現的東西。過好每一天就行了。”
她畢業幾年了,踩著那雙平時不捨得穿的高跟鞋打開了家門,門外門內幾步之遙,走得鏗鏘有力,宛如遠赴沙場。
落鎖的聲音輕響一下,隔絕了走道的光和外部的世界,她彷彿就被解除了什麼禁令。剛剛尚且繃得直直的身板,瞬間被抽取了骨骼,軟趴趴地塔拉了下來,忍不住撲倒在沙發上。
剛剛同學會上的對比,讓她忍不住默默地流起眼淚。
畢業那會兒,為了追求夢想,她選擇了一份浪漫文藝的工作,還暗中嗤笑過那些嚮往安穩鐵飯碗的傻子,沒有詩和遠方。
現如今,體制內的同學買房的買房,削尖腦袋扎入外企的同學們也升職加薪,躋身公司中層。
曾經被她嫌棄功利市儈,眼高手低的前任,早已今非昔比。西裝革履,談吐有度地說著最近的事業,讓她瞬間崩塌。
自己那點微薄的稿費和薪水,寒磣得令人發笑。她所有的文藝細胞,都被聚會上無聲的對比給狠狠鞭笞了一遍,讓她周身隱隱作痛。
這不是她想要的。她嚮往浪漫,嚮往詩歌,但她根本沒有充足的麵包。
她從來不知道,她工作後不僅沒有成為自己喜歡那個人,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還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是的,她沒有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只是活成了世俗該有的樣子。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不是每個人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理想的自己,但是大部分都沒有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你沒有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並不丟臉。
這是一個思想通透的陳年老友寬慰我的話,說得那麼赤裸裸但也說得那麼真切。
你喜歡的自己是什麼模樣呢?
也許你以前想過,也許你從來都沒有想過。但是不管想沒想過好像我們都沒有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在走,甚至是分道揚鑣南轅北轍。
你為什麼一直沒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究其原因還是你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
大部分人理想的樣子都是給別人看的,比如光鮮亮麗的容貌,上流階層的社會地位,身價千萬的資產等等,追求這些東西的人永遠距離自己喜歡的樣子太遠。因為失於本心而求諸於外者實難活出灑脫的姿態。
電影《比海更深》中,男主角良多就是個矛盾體。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他自詡大器晚成。
想當作家,卻倒騰不出作品;想妻兒在旁,卻早已離婚多年;想買房子,卻常年賴在母親家。
除了耍酒瘋,只好一遍遍自問:“我的人生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我為什麼總是事與願違?”
對良多來說,他沒活成想要的樣子。除了客觀的牽制,環境的羈絆;更多的是,主觀的退避,自我的疏懶。
這也像極了失意之時,你我的怨訴:
明明發誓晚上11點前睡覺,卻在半夜兩三點打遊戲刷熱點看八卦;
明明立下flag每天跑五公里,一回家卻滑進被窩,夜宵零食不離手…
時間是賊也是匪。
你快忘了,“認同感”不是憑空給的——是靠天賦、耐性、執行力,經歷漫長、迂迴的反轉,一點一點換來的。
其實真正的改變,從來不露聲色。
一個負責的人,一個成熟的人,絕不是什麼都不管,甩一甩衣袖去過自己人生的人,而是不斷努力克服自己的困境,協調家庭的關係,逐漸向自己想要的生活靠近的人。
一個人在剛開始奮鬥的幾年,一定有一段時光,你發現自己可能不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了。
你遠離自己的夢想,你脫離理想的軌跡,你在生活裡迷失惆帳。
你沒有詩,更沒有遠方。
可是你我本來就是普通人啊。
拔尖的,天賦高的,含金湯勺的,只有那麼一小撮。沒活成想象中的樣子,是常態。
怕只怕,你一廂情願地寄居在“全能幻想”裡,妄想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換來最佳的反饋和認同。
當你看清楚這些之後,至於“是否活成什麼的樣子”,還重要麼?
當你沉心學習,工作,生活,運動,提煉純度更高的自己的時候,就會知道該做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所有迂迴與輾轉,會予你真實。
生活難免苟且,理想可能會蒙塵。
但水遠山長,來日可期。你怕什麼來不及?
回覆列表
很少。地球在轉動,社會的發展也在變化,這樣的變化不以個人的意志作為突破口。簡單地說:社會不能適應個人的需求,個人必須適應社會的需求。你想活成當初想要的模樣,社會無法滿足你的要求,你就得向社會妥協。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你才會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