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典守望者
-
2 # 二茶阿
諸王經歷與元朝的戰爭,後又滅掉張士誠,陳友諒,都具備一定的軍事力量。
太子朱標以立,生性寬厚,若諸王全部留在朝中,太祖鼎盛時期尚可壓制,待晚年無力治理朝政,勢必諸王會生爭儲之心。所以將成年的藩王分封出去遠離政治中心,免去儲位之爭。
雖說北元被打敗,但是並未肅清,時常攪擾邊境,讓皇子守國門,比讓大將守邊境讓朱元璋踏實的多。
親情與政治的糾葛永遠是說不完的話題。即使是朱元璋這樣心如鐵石,殺伐果決的皇帝也不例外。這也許是由於他的出身和文化底蘊決定的,也可能是他作為父親的身份決定的。
第一,從政治上講,這絕對是幼稚的。漢行分封釀成七國之亂,晉行分封釀成八王之亂。歷史上的種種前例都在警告後世,附屬軍權的王國分封絕對會釀成大亂,短短的不可行。但是,朱元璋本身剛愎自用,暴戾多疑,兩姓外人是永遠也得不到他的信任的,包括戍邊的武將和掌權的文臣。而且,他又是行伍出身,深刻知道軍權的重要性,只有交到自己兒子的手中,才可以使他稍微安心。朱元璋有二十幾個兒子,他將其分封於各處軍事重鎮,其實也想起到制衡作用。可惜,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僅僅四年之後,他的兒子朱棣就率兵造反,以“清君側”為藉口,反抗他親自選定的繼承人。所以說,在政治面前,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
第二,從親情上講,是合理的。天下至親至近的關係莫過於父子人倫,父子同心,其利斷金。在元末波詭雲譎的鬥爭中,無論是朱元璋早期在郭子興紅巾軍中與郭氏父子的愛恨糾葛,還是與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人的鬥爭中,如履薄冰。朱元璋能夠依靠的也只有自己的親人,所以他選擇了授予諸王兵權。
第三,從內外因素上來講是必要的。面對北元的壓力,大同、西安、北平一線也確實需要精兵勇將鎮守,同時還有保證協同一致互相信任。安排普通將領,難免會相互妒忌傾軋。安排重臣名將,又怕他們擁兵自重,只要交給身份超然的皇子帶兵,才能收到最有效的防禦結果。